小道浮生
繁体版

第八章

    过完年,张道十三岁了。正月初三,大姐张喜儿和姐夫郑刚抱着孩子来拜年,其间说起张道打人的事,父母认为张道不小了,待在家里早晚会闯祸,而且家里有父亲和大哥张路打理完全忙得过来,与其让他在家闲着,不如托郑刚在码头镇帮他找个活计。郑刚听后,连忙应好,拍胸脯说没问题。张道听后也高兴不已,码头镇的繁华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姐夫郑刚办事麻利,未过正月十五就托人捎信,帮张道在一家叫俗味斋的饭店找到一份活计,说是十六日他来领张道去码头镇,让张道提前准备好。

    张道把自己要去码头镇俗味斋饭店做活的事告诉了二伯张仁,张仁说他知道俗味斋,掌柜的是本家,叫张清,在码头镇也是一号人物,是码头镇武威武馆馆主门神蒋忠的亲传弟子,擅长擒拿之术。俗味斋就坐落在码头边,俗味斋之所以称作俗味,是因为它主要卤酱猪头肉和猪蹄及猪肝、心、肠、肚、肺等下水,虽说俗,但味道却是一流,开始主要做码头苦力生意,可后来各色人等慕名而来,成了码头一处热闹所在,张仁每月都会去上几次。但张仁也叮嘱张道,练习混元一炁功一定不能让别人知道,而且给他的刀和秘籍不能带去码头镇,并嘱咐他去了码头镇,要多看,多听,多想,少说,别管闲事。

    十六日一早姐夫郑刚就来接张道。儿远行,母担忧。母亲于桂芝拉着儿子张道的手不松开,眼泪忍不住地流下来,父亲不停拜托女婿要帮忙照顾张道,又不停嘱咐张道要听姐夫和大姐的话,好好做活,大哥张路也在一旁擦泪。郑刚苦笑道:“爹娘,大路,小道去码头镇做活,也不是不回来了,码头镇离张村也就二十里路,平常想小道,你们就去看他,逢年过节的,小道也能回来看你们,再说在镇上不是还有我和小道他大姐吗?你们放心吧。时间不早了,我和小道还要赶路。”张道父母和大哥张路这才依依不舍地将张道和姐夫郑刚送出了村。临离别时,张道嘱咐大哥张路一定要照顾好父母,如家里有事就去码头镇找他。

    张道背着换洗的衣服和被褥跟着郑刚向码头镇走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张道既兴奋又紧张,郑刚看着张道紧张的样子,哈哈笑道:“小道,你别紧张,我这次介绍你去的俗味斋,掌柜的是我师兄,人很好的,你去了他会照顾你的,你还小,不会让你干重活的,我估计也就让你干个跑堂之类的,对了,你读过书识字,可能我师兄还会让你帮忙记记账。你要记住,少说话,多干活。”张道不住点头应是,接着好奇地问郑刚:“姐夫,你也练过武?你和掌柜的是师兄弟,那你也是门神蒋忠他老人家的徒弟?”郑刚听后不由大笑,说道:“我师傅他可不是什么老人家,他今年刚四十有二,我和张清师兄都是他的亲传弟子。在码头镇过活,没有本领和靠山可不行,你姐夫我家里做着屠宰卖肉的活计,这可是挣钱的活计,我自八岁起就拜入武威武馆学武,练得还不错,师傅就收了我做亲传弟子,有师傅做靠山,我家的生意才稳当。小道,在码头镇,你不要怕,有事你就找我或我师兄,但你也不要惹事,记住了。”张道连忙说好。郑刚和张道脚程不慢,不到半个时辰就来到了码头镇,先顺路去郑刚家与大姐张喜儿打个招呼,张喜儿拉着自己幼弟又是好一番叮嘱。

    俗味斋就坐落在去往码头的官道边,离码头也就三百步的距离,占地一亩多,共有二进,门口打了个棚子,进门就是前堂,大厅很大,摆放了九张桌子,大厅最右面有两个包间,通过包间的窗户能看到码头的情况,大厅最左边是柜台,柜台侧对着一个角门,角门可通往后厨和后面的院落。

    郑刚领着张道进到大厅时,因还没到吃饭的时间,没有客人,只有一个十五六岁的清瘦少年正在收拾桌椅。这少年看见郑刚进门,连忙迎了上来,笑着说:“郑爷,您早,您是来找我家掌柜的?他正在后院,您稍候,我这就给您请去。”说着少年扫了一眼跟在郑刚身后的张道。郑刚挥手应道:“六子,你忙你的吧,我自己去后院找我师兄。”说罢领着张道穿过角门走向后院。

    后院比前堂还要大一些,一穿过角门,边上就是后厨房,迎面还有三间房屋,院子很大,地面用黄土夯实,南侧院墙开了一个大门,供进出货物用。这时院内正有四个人在忙,二男二女,女的正在清洗碗盘,男的有一人正在与两个干活女人说着什么,另一个则正在劈柴。几人见到郑刚后连忙见礼问好。郑刚点头回应后问:“我师兄可在厨房?”众人点头应是。正在这时,从厨房走出一人,三十多岁,体态微胖,面色白净,身高七尺六寸左右,身穿蓝色袍服,足穿一双黑色皮履。只见他指着郑刚笑道:“我在屋里就听到你的声音。”看了一眼郑刚身边的张道,接着说:“这小哥可是你说的那个妻弟?不错,挺精神。”郑刚忙上见礼,后让张道上前见过张清。郑刚说:“师兄,小道以后就麻烦您了,他不听话,您尽管打骂。家里让他出来做活,主要是让他出来涨涨见识,学点为人处世的道理,麻烦你多费心。”张清摸着脸颊上的胡须笑道:“都是自家兄弟,谈不上麻烦,只要他肯学肯干,我不会亏待他的。你放心就是。”张清又问张道:“听你姐夫说,你在家读过私塾?能识多少字?可会算术?”张道拘束地回道:“我读了半年书,能识五百多字,先生教过算术,一般算术尚可。”张清连说好。接着让张道与饭店里的帮工认识,两个女人都二十多岁已嫁人,一个叫张兰,与张清是本家,另一个叫吴翠花,两人主要负责洗清原料和用过的碗盘;劈柴的男人五十多岁,叫徐力,主要负责劈柴和搬运货物;另一个男人二十多岁,叫于得水,与张兰是夫妻,主要负责卤酱和分切装盘;还有就是刚才在前厅遇见的跑堂少年叫吴广,是吴翠花的弟弟,五人都是码头镇人,平时只有徐力因孤单一人住在店里。介绍后,张清给张道安排了一间空屋并让张兰和吴翠花帮忙扫了一番。

    张清领着郑刚和张道来到前堂大厅坐下,让吴广上茶,并把张道介绍给吴广认识。张清指着张道对吴广说:“六子,这是新来的张道,他跟你在前堂跑堂,你多带带他,教他如何招待客人,你们两人好好处。”吴广连忙点头应是。郑刚见张清把张道的事情安排妥当,就起身道谢告辞,说是改天请张师兄吃饭,临走又嘱咐了张道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