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浮生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张道终于又闲了下来,父母什么事也不让他做,他只好把精力放在练武读书上,他挖出了黄金和秘籍,黄金扔回小木箱放在一边,秘籍可是自己以后保命的依靠,服兵役时秘籍自然不能带在身边,那么趁现在有时间背熟记牢。

    看着炕上的六本秘籍,张道细细盘点。混元一炁功,张道已完成第二步:打通十二正经。十二正经打通后,张道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力气变大了,耳朵叫声音更清楚了,眼睛看东西更清晰了,鼻子也比以前灵敏了许多,好像皮肤变得更细腻更紧绷了,手上原有的老苦也脱落了。在练习武艺时,这种变化体现得更为明显,运气行拳,如行云流水,无比顺畅,拳出劲发,石碎木裂。混元一炁功的第三步,就是水磨功夫,气行十二正经,濡养五脏六腑,反哺五官、四肢。太祖长拳,前二十四路张道已练至大成,四路秘招也已入门,现为张道主修的拳法。破山拳,张道还未练习。侵火刀,已入门,张道主修的刀法。观音掌,已小成,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打通后,观音掌进步飞快,观音掌无招无式,是运气内炼之法,锻掌如刀,练成后专破横练硬功。心意刀,燕青曾对这本秘籍评价很高,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刀合,刀出必中,燕子甩手镖只做到了气与刀合,最难的是心与意合。张道轻呼一口气,这都是自己以后旳保命的本钱,还需勤加练习。

    时间的脚步从来不会停下,八月如期而至,张道在练武习文之余,也做了最坏打算,他拿出一锭黄金至青州兑换了百两散碎银子,除自己留了十两,其他的趁无人时交给了父亲,张信看到张道拿出如此多的银子,面露惊慌,一副想问又不敢问,想接又不敢接的样子,张道忙撒谎说是一位客商所赠,自己曾帮过对方大忙,至于父亲相信不相信,张道顾不了,叮嘱父亲藏好,别告诉任何人,平常不要用。张信小心接过银子,最终也没问张道银子的真实出处。剩余的黄金连同秘籍还有短刀被张道埋藏回了原处。做完这些,张道静等八月十八日的到来。

    八月十八日,利出行。张信一家人早早就起来了,全家人围着张道忙活。父母大哥不停嘱咐张道出门在外要自己多加小心,不要与人争执,自己照顾好自己。张道也叮嘱父母多保证身体,还拜托大哥大嫂照顾好父母。原本父亲和大哥还想把张道送到清河县,被张道拒绝了。张道背着母亲准备的冬衣和吃食,挥别哭注的家人阔步而去。

    在路过码头镇时,原想去大姐家告个别,结果在镇口就遇到了早已等待多时的大姐与郑刚,又是一番依依不舍。离开时背后又多了一个包袱。清河县与码头镇相距不足二十里,张道在中午前就到达了县衙。此时,县衙前人山人海,多是要服兵役的和他们的家人。张道登记时,被告知登完记的人需自行到城西校场报到,因为二十日才出发,这两天要待在那里。张道顺指引径自去了校场,因多年无战事,校场有点破败,校场门口有十几名兵卒正在办理服兵役人员的入驻事宜,每当满十人才会带入校场安排房屋。张道走进校场,里面已经有了不少人,有十几人一堆,有五六人一堆,凑在一起闲聊,房屋很破旧,一张大通铺,脏乱的无法睡人。张道和同屋其他略微打扫了下卫生,就也都跑到校场去上了,各找相熟的人去了。张道知道张村除了他之外还有四个要服兵役,包括死对头张武,张道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只见到其他三人正和于家洼的三个人站在一起。张道走过去,加入其中,一看于家洼三人中有两人当年曾被自己打过,现在大家同处一个陌生环境,依本性凑在了一起。他们几人正愤愤不平地聊着张武的事,原来张武家在县里托人使了银子,说是张武身染重疾,无法服兵役。张道心里暗骂,这世道。一直到天黑,也没有人提吃饭的事,张道暗自庆幸母亲给准备的吃食。天黑了,大家纷纷回到自己的房屋,生起了火盆,房屋里多少有了点亮光,但依然阴冷。张道找了个位置坐下,拿出吃食吃了起,也有的什么也没带,看着其他人吃不住咽口水,肚子直吃。张道把吃剩的分给几个没吃的,惹来一阵道谢。盖着母亲做的冬衣,张道睡得很好,因为习惯,天还没亮就起来了,收拾好行李,便来到校场活动筋骨,只是跑了几圈,拉伸了下手脚。天渐渐放亮,校场的人渐渐多起来。直到辰时末才有十几个兵卒抬着十几筐烙饼来到校场点名分发,一人二个。直到中午,张道等人才看到有两个人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来到点将上,有兵卒过来让张道他们站好队,校场上一片混乱,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接着开始点名,并由县尉协同户吏核查人员情况,大约半个时辰后,服兵役者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有二百多人,一部分有一百多人。然后县尉告诉有一百多人的那部分人可以回家了,因为他们不合格。那一百多人呼喊着逃也似的跑出校场。剩下的人一时搞不清情况,有部分人也想趁机跟着跑,被旁边早有准备兵卒一顿棍棒打了回去。

    点将台上,身穿浅绿色官服,年纪大约三十多岁的清河县令,面带惭愧地对身旁身穿深青色官服的青年人说:“乡野百姓,不知礼数,让宇文校尉见笑了。”原本,七品的清河县令无须陪同八品的宣节校尉来校场的,但谁让这位年轻的八品校尉姓宇文呢,宇文一族是本朝顶尖权贵,权倾朝野,清河县令自然不能得罪。宇文军早已把清河县众人的一番操作看在眼里,心里明镜一般,但也不说破,只要不耽搁自己的任务就好,应付道:“高县令不必在意,贵县民风淳朴,如此短的时间便挑选好合适人选,本校尉感激不尽。接下来还要麻烦贵县帮忙联系船只。”清河县令连称不麻烦,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