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平天下
繁体版

第五十七章:过黄河

    离开巨鹿,我们造访正在蓬勃兴起的邺城、也逛了逐渐衰落的邯郸城,但此时的邯郸城还是要比邺城大、此时的邺城距离曹操筑铜雀台还早着呢,袁绍还没有在此建立根据地呢。

    我们又寻访了殷墟遗址、朝歌遗址,在最老的遗址上,也仅仅是见到了一些土垣,有的上面长满了庄稼,感慨于千百年时间就足以让曾经辉煌的国都不留一丝痕迹。

    一路走走停停600里,我们来到了黄河北岸,算一算,我们已经离开扶余王城已经整整一个月了,平均下来,一天走了一百里出头的路程,毕竟不是行军打仗,没有必要搞得太累,也没有必要搞得太快。

    “今晚我们就在这黄河边宿营,不走了!”

    我号召所有人开始搞吃的,一部分人研究搞鱼,再派几个人去周边集镇搞点养、乳猪、鸡、蔬菜什么的,今晚就在这河边搞一个篝火晚会,喝点。

    “夫人,累不累?”

    “和你在一起就不累。”

    “你俩真肉麻!”

    贾云这个小姑子在旁边揶揄道,贾豹跟着傻乐。

    “也不知道大力、贾虎、孙管家他们在家那边怎么样了?也不知道简位居有没有放松学习,父王和母后怎么样。”

    我给简位居安排到基础科学堂跟着一起学习了,还是得让他接受系统的现代教育,当然也暗中安排了一些亲卫保护他的安全。

    “公子,无妨,咱们有快马负责联络,王城到这里的消息,有四五天就知道了,我让他们每三天报一次书信,用快马循环接力,不间断,如有紧急情况,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老洪就是有办法,哈哈,那我们今晚继续饮酒作乐!”

    到了傍晚,篝火就开始搞了起来,撸串喝酒!

    氛围哄到了,我起身向众人喊道:

    “我今天教你们一首新歌曲。”

    “好,好,松江王先给我们唱一遍!”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千百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拓开疆,堂堂大汉要让四方~来贺!

    又洗脑了,众人听完都傻了,这首朗朗上口的精忠报国,最适合在军中传唱了,这次跟我出行的百名亲卫,大部分都是最早跟我一起的黑水屯出身,还有北山旅出身,经过几年的熏陶和学习,都有点文化功底了,很多又是原来中原的流民还有受到草原匈奴、鲜卑等劫掠而流离失所的百姓逃难到扶余。

    当我一句一句教给他们的时候,更加容易让他们共情,而素素就是完全拜倒在我的才华之下了,哈哈,我有啥才啊?每到这种装叉的环节和情景,我就感觉到穿越可太爽了,要什么系统不系统的,我带个脑子就够了。

    不说周维,就连张世平和苏双也被这种氛围感染的用嘶哑的嗓音吼出这首歌,一声高过一声。

    可以预见,这首精忠报国,将会成为军中传唱度最高的一首歌。

    从此,这个世界多了一个歌唱家。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号召众人起来,我张罗要看黄河日出。

    站在岸边,向东望去,给我们摆渡的船也正向这边驶来,再往远望,天际线的尽头,黄河水与天地相接,薄薄的晨雾中可以清晰的看见一抹红霞由暗转明,由深及浅。

    “快看,太阳马上就出来了!”

    我兴奋的向大家喊道。

    只见,天际线突然冒出了一个光点,紧接着又变成了一个小弧线,就像小孩子刚刚在院墙外探出了额头,缓慢而含蓄。众人见此状都很兴奋,目不转睛的直视着初升的太阳。

    太阳露出的面积越来越大,它放射出金色耀眼的光芒再也收敛不住,刺破了薄雾,驱散了整个东方的灰暗,给黄河两岸的平原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这让我感受到土地、河流、山川迸发出来的勃勃生机。

    不管风云变幻,时间流转,太阳总是以其不可阻挡的气势俯视着大地,从无变化,一瞬间,也会让人感到所谓权力和争斗的无趣。

    “兄长,你曾经跟我说过,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圆的,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我们这个世界和太阳是怎么一个关系。”

    贾豹冷不丁冒出了这句话,我才想起来三年前我对他和李大力贾虎洗脑时候讲过一嘴,地球是圆的。也好,趁着今天这个机会,我给所有人都上一堂生动的地理课吧。

    其实师预科的学员们都已经学过了,素素和贾云是知道怎么回事的,我在给基础科编写的三年制社会与自然的教材中,专门讲过地球太阳的相对运动、公转自转、日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只不过身边的这批人还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我想了想道:

    “贾云,你来给大家讲讲地球太阳的公转自转、日夜和四季,你小哥他们还不懂。”

    只见贾云冲洪瑞要了一大一小两个梨,一脸得意的招呼大家:

    “你们都过来,本姑娘给你们上一课!”

    众人嘻嘻哈哈的都聚过来,贾云一边讲着,众人一边频频点头,一脸不可思议:

    “原来是这样啊!”

    我和素素在一边看着他们,觉得甚为有趣,人对超出自己认知的世界,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一探究竟的欲望,就连周维、苏双张世平等人也是啧啧称奇。

    其实地日关系很好理解,经过模拟展示出的道理也很简单,但这看似简单的真理,却经历了几千年的探索,甚至有很多先贤为此献出了生命。在这个世界已经有着非常精准和完善的历法,就是以千年来对太阳、月亮、星座还有气候变化的记录和对他们之间的规律的总结和推理,但是人们仍然无法做到大胆的假设,来解释导致这一切变化的真正原因。

    众人还在回味日出的震撼和收获真理的喜悦,我招呼他们:

    “船到了,我们过河吧!”

    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必也是像太阳一样,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兴衰更替,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的喜怒哀乐。

    一声船工的号子,将我拉回到现实。

    此时的黄河水就已经浑浊不堪了,实际上历史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始于秦汉时期,大兴土木,砍伐森林,估计这一时期的中原百姓还没有饱经黄河水害之苦,如果以后我有能力,一定要恢复黄土高原的植被,避免再出现后世的“地上悬河”。

    也不知道现在的黄土高原的地貌到底什么样,看来有时间一定要亲眼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