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平天下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旧宅冠礼

    鸡鸣天亮,素素在一边推我:

    “该起来了,别睡了,你早点起来,去给慈明公请个安。”

    “夫人真乃贤妻也,提醒的对,我这就起来。”

    我抓紧洗漱更衣,来到慈明公的卧房门前站立等候,慈明公也早早的起来了。

    “呦,贤侄起的很早嘛,老朽我是年纪大了,睡不着,你起这么早干什么?再睡一会吧。”

    “小侄还是贪睡了,想着早点过来给您请个安,没想到您早就起来了,惭愧惭愧。”

    “哈哈,你啊,你可比你父亲谦逊多了,走,我们一起用早饭,用完早饭早点出发。”

    众人吃过早饭,就张罗着前往定陵,这里距离定陵贾府旧宅大约有百里左右的路程,用不上一天,就可以赶到,我没有骑马,一路陪着慈明公坐马车,也方便我们聊天。

    一路上,聊着朝廷的形势,也聊到了太平道,也聊到了扶余国和北方草原各部的情况,慈明公也问到了我对今后的打算,我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志向。

    我现在是在扶余国积蓄力量,中原的争斗,眼前我也改变不了什么,如果能在塞外建立功勋,等自己足够强大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左右局势了,到时候再努力作为,使国家安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眼前就连党禁都没有完全解除,而且眼见太平道渐成燎原之势,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甚至建议慈明公携荀氏族人,在非常之时到扶余国去避难,但是慈明公应该是实在是不想在离家避祸了,确实也是年岁大了,摇头笑了笑,没有答话。

    一路聊着,我们下午就来到了位于定陵县的贾府旧宅,撩开车窗帘,我对这里仍然没有任何记忆。

    只见一个布衣青年正在府门前等候,慈明公告诉我,那是他的小侄,荀彧。

    荀彧,那是荀彧,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一心匡扶汉室,肝胆衷心,最终也算是和曹操分道扬镳了,无论各种版本的三国题材的电视剧,对荀彧的刻画都是智慧、忠贞、沉着、宽厚的形象。

    “文若恭迎叔父,见过松江王。”

    “文若,我来给你介绍,这是伟节公之子,贾鹏,比你小一岁,也是扶余国的驸马松江王,也是少年英雄了。”

    “伯父您过誉了,小侄愧不敢当,小弟见过文若兄,文若兄近日辛苦了,小弟内心非常感激。”

    我急忙自谦,在荀爽恩公面前,我可不敢称什么松江王之类的,整个扶余国的人口还没有中原一个大县城人口多,且不说荀氏有恩于我,就是没有整个原由,我也不好在荀氏这种名门望族面前托大。

    “松江王不必多礼,贾荀两家是世交,谈不上辛苦,我们进府吧。”

    荀彧给我的感觉跟荀悦一样,可能这就是豪门士族独有的气质吧,看不出他们有什么起伏的情绪,说话都是客客气气,极为讲究分寸。

    安顿好了慈明公后,荀彧带着我和素素等人在贾府转了一圈,这里是我的家,但是我却十分陌生,只有贾叔兴奋的说着这里以前怎么怎么样,那里以前是做什么的。

    “自松江王和贾叔一行北迁扶余后,这里每年都由叔父安排专人看管和打扫修缮,以免府院荒废。”

    “文若兄,切不可再称我为松江王,今后就称我为贤弟,你既然说我们两家为世交,再这么叫就显得疏远了,我贾家承蒙荀氏照顾这么多年,本就无以为报,此生此世,荀氏一族但有驱使,我贾鹏定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吧,那我就称你为贤弟,明天就是你的冠礼了,叔父说一定要亲自为你操办冠礼,以告慰伟节公在天之灵,叔父内心过得也挺苦,这是思念旧友啊,当初伟节公、李膺大人等一众旧友皆已逝去,党禁这么多年,天下士人心里皆苦啊。”

    “文若兄,慈明公能够为我操持冠礼,是我莫大的荣幸,我等年轻一辈且须珍惜时光,不虚度每一寸光阴,不浪费自身学识,沉得住气,以待不测啊,如果朝中有乱汉室超纲之野心家,我等也好做好准备,有能力匡扶正道,也能做到匡扶正道。”

    “贤弟所言极是,文若与你不谋而合。”

    这贾府旧宅,虽然不如荀氏各房占据了整条街巷那么庞大恢弘,在这定陵城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了,目测占地至少得有近百亩地,换算到后世,至少占地要有两三万平米。贾家原来的田地,皆被朝廷没收了,在党祸中,仅仅保留下来了此处宅院,看来以后我就拿这里做一个我在中原的据点吧。

    晚上简单用过了餐食,举行冠礼,我也是第一次,我今年已经十九周岁了,按照古人算法,我就是二十,实际上我应该两年前就举行冠礼,在扶余国不兴这个,我贾家就我一个公子哥,没有长辈,我也一直无所谓,贾叔实际上算是家里远房族人或者仆人,虽然我们亲如父子,但是贾叔自己内心还是没敢为我张罗这一切,直到慈明公提出为我操办冠礼。

    慈明公跟我嘱咐了冠礼的环节,还有明天对众人的安排,我也很紧张,在内心一遍一遍的默念。

    “没事,明天我是你的赞者,我举办过冠礼了,你按照叔父的指引做就好了,有问题我会在你边上给你指点的,不用紧张。”

    荀彧在旁边宽慰我道,我点头回应,但还是免不了紧张。

    第二天一早,我沐浴更衣,早上给慈明公请过安,用过早饭,就准备吉时一到开始行冠礼了。

    一个完整的冠礼组成人员有冠者1人,就是我,主人2人,一般由宗族里男性长辈担任,由于我的直系血亲长辈都不在了,主人就由贾叔来担任,这也是一种对贾叔多年来对我养育之恩的一种回馈。

    正宾1人,就是为我加冠的最德高望重的人,自然是慈明公,正常要么是祖父、族长担任,要么是老师担任,赞者1人,是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也是帮助冠者穿衣梳洗等各个环节的助手,一般由亲密的好友和兄弟来担任,这个差事交给荀彧了。

    另外还有有司3人,是现场准备托盘等一应事宜的司仪人员,一般由冠者的姐妹兄弟或者好友来担任,就由素素、贾豹、贾云来担任。其余的就是观礼的客人若干,就是洪瑞、张世平、苏双、周维、荀悦、还有部分同行的军士和荀氏族人,一共二三十人充当。

    贾氏祠堂,冠礼核心的流程正式开始了,按照陈服器、迎宾入庙、加冠之仪、宾醴(甜酒)冠者之仪、冠者见父母之仪、正宾为冠者命字之仪、礼宾、送宾之仪等依次进行。

    最核心的环节就是正宾为冠者命字。

    “贤侄,老夫本来为你取了几个表字想与你商量,供你选择,但近日与你多有交谈,知你心中志向,老夫思忖良久,想为你取字安华,为安定华夏之意,此字虽显沉重,但也确实顺了你亡父之志,也是老夫我期望所至,希望对你多有勉励,老夫观你所作所为,也志在此处,不知你满意否?”

    “得蒙恩公伯父赐我表字,甚合我意,我定不负伯父厚望,时刻谨记,以安定华夏为己任,孩儿叩谢伯父。”

    说罢,我便下跪磕头,也不知道是不是符合冠礼流程,我看荀彧也没拦我,应该差不了。众人皆向我道喜,称赞此字甚好。

    从此,我便有字了,我也可以自称贾鹏贾安华了。

    个人内心觉得还算顺口,但是这个字确实有点大,给我带来了不少压力,好像安定华夏都落在我身上了一样,再一个说出去,不免让人心里笑话我,觉得我志向太大。但这些我怎能表露出来,慈明公自有慈明公的用意,我又岂会在乎士人怎么看我,这个字我接了,反正我过几天就回到扶余国了,消停的去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