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平天下
繁体版

第七十九章:封赏

    从三月初离开家,到现在十一月初整整八个月,算个总账:

    我前后一共参与了大型战役三次,小型战斗30余次,一共消灭了12万左右的黄巾军,其中杀敌5.7万,俘虏3.8万,还包括杀散逃跑的2.5万。

    同时,我军阵亡加上重伤残疾的有近300名官兵,阵亡最高职务为两名大队长,是北山营时期从基层提拔起来的,负伤的官兵总数在4000人以上,虽然这个战损比在当时的环境来看是很漂亮的,甚至扶余野战军诸位将领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仍然是很肉疼的,这要是没有我这四年在军事上的积累,这一万人都搭里,也打不出这个战绩。

    即便是扶余军队在战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上都是黄巾军没法比的,但是仍然使我有近一半的兵力负伤,这就是冷兵器时代的残酷。

    在所有参与剿灭黄巾的力量中,我的贡献仅次于何进袁绍、皇甫嵩、卢植和朱儁,位列功臣第六,排在曹操前边,也位于所有义军的军功第一。

    这次我将野战军所有营以上负责人的名单一并呈给了朝廷,之前给他们封的这个将军那个校尉的,是我在扶余国自己封着玩的,这次报功请封,是实打实的大汉王朝对这些人的认可,从此这些人便有了大汉正式的官职和封号。

    朝廷之前在平定豫州三郡的时候,给我封了度辽将军兼辽西太守,然而还不足以完全表彰我的功绩,当然,我也用了一些小手段,让洪瑞在洛阳偷偷走了几个门路,我分别给中常侍张让、赵忠、大将军何进上了礼,也没有太贵重,但是咱们也得懂点事不是。

    现在朝廷中枢,这三个人是绝对的大佬,咱们不求升官发财,但求能顺自己的心意也就够了,以后跟朝廷也能有商有量的就行。

    这次朝廷的封赏也挺合我心意:

    封度辽将军、辽西太守贾鹏为辽阳乡侯,食邑800户,节制幽州刺史部之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辽东属国。

    封李励为临渝亭侯,任幽州刺史部兵曹从事史,骑都尉。我为了便于朝廷封赏,给李大力起了个正式的名,叫李励,勉励鼓励他的意思。

    封太史慈为朝鲜亭侯,任乐浪长史。

    封赤蓬为辽东郡部都尉。

    封贾虎为辽东属国部都尉。

    封水天合为辽西郡骑都尉。

    封贾豹为玄菟郡部都尉。

    封张洪为辽西长史。

    封程普、韩当为度辽司马。

    大概的意思我明白,应该给我这些人封的都是军事方面的官职,给李大力乐屁了,这哥们一个农民出身,居然封侯了,虽然是个亭侯,在汉朝来说那也算个奇迹了。

    我的封爵比亭侯大,是乡侯,人家皇甫嵩和朱儁在剿黄巾之前就是乡侯了,现在更是封了县侯,皇甫嵩还食邑两个县,算是超级大的侯爵了。

    我最满意的是,现在从后世的的版图上来讲,从山海关往外,都归我管了,虽然幽州一共有11个郡一级行政单位,我管了5个,占少数,但是名义上的扶余国、高句丽、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的地盘只要臣服汉朝的,也都归这5个郡管。

    例如扶余国就是汉朝的藩属国,归玄菟郡管理,高句丽归辽东郡管理,乌桓各部归辽东属国管理,鲜卑目前还没有正式臣服汉朝,玄菟、辽西辽东三郡的北侧都与鲜卑草原接壤,具体就是东部鲜卑。

    而我自认为,以后不出意外的话,我就是实际意义上的“东北王”了,我得好好盘算一下整个东北如何管理了,虽然名义上我只是幽州刺史管理下的几个郡而已,但是对我来说,这权力已经足够大了。我还顶着个度辽将军的封号,还有辽阳侯的封爵,可比扶余国给我封的松江王正式多。

    以后中原的官员见了我也可以称我一声“贾侯”或者“贾度辽”之类的,哈哈,真是太爽了,真有排面。

    所有人都很满意,就连程普韩当也被封了个官,孙坚也不过就是个别部司马而已,这是我内心盘算过的,跟着我混,咋的也得比他们俩历史上跟的主公强吧,历史上他们的主公才封个司马,跟着我,直接俩人都被封为司马了。

    稍微有点遗憾的是,对荀彧周维他们没有封赏,我实在写不上去了,毕竟他们没有过来打仗,而辎重方面都是水天合和洪瑞在调动保障,像周维人家原来就是玄菟郡长史,再往上就是郡守了,这次也没有军功,在扶余国属于管理吏部的,确实没法封。

    荀彧也是,是管教育的,跟打仗没关系,虽然他是颍川名士,但是也不能被封赏,而海州只是配合了洪瑞和水天合而已,后勤保障的主要功劳还要算在洪瑞和水天合头上,朝廷的封赏是有限的,人头搞得太多,朝廷也难做。

    好在这些人不在意,他们心思全在扶余国的发展上,正干的起劲呢,说白了,他们宁可要一个扶余国的内阁大臣,也不愿意要一个大汉的什么郡县小官,现在在他们眼里,要是倾扶余国之力,灭了大汉也不在话下。

    这种思想很危险,我早早的就给他们掐灭了,荀彧讲:

    “就是开个玩笑,不必当真,我只是说扶余国有这个实力,但是我们是知道彼此的,咱们没有这个心,哈哈,看给你吓得。”

    实际上还是有点夸张了,扶余国现在没到这种程度,真要是大汉组织一百来万正规军,就是一刀一刀砍,也把扶余国这点军队砍没了,大汉多大啊?扶余国去进攻大汉?补给都解决不了,扶余国的人口,还不如大汉的一个大县城人多。不闹呢嘛。

    我们回到临渝的时候,我召集几个有封赏的人开了一个会。

    “诸位,现在朝廷的封赏也都下来了,大家不要过于兴奋,接下来这四郡一国怎么管理,还是个大问题,大家都好好思考一下,另外,朝廷封赏的官职,你们也就把他当一个官职就行了,回头到刺史部和诸郡报个到,点个卯就行了,我会跟他们打好招呼,你们将来的何去何从,具体负责什么,还是要结合着扶余国的情况还有这四郡一国之后的打算统筹安排。”

    “诺!”

    众人齐声答应,这也是情理之中,毕竟我算是这支军队的缔造者,也是扶余国和朝廷新封的幽州四郡一国的实际统治者。

    “以后就叫四郡两国吧,两国分别是辽东属国和扶余国,这样简称比较合理。”

    “我看我们就叫辽西国吧?怎么样公子?”

    “大力你别胡说,那朝廷的郡国名是你说改就改的吗?”

    “那公子你还说让我们不去上任,听你调遣呢。”

    “你......好你个李大力啊,你是不是改了名,封了侯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还学会狡辩了,那能一样吗?子义,贾豹,老赤老洪,你们给我揍他!”

    “公子,我错了,我错了,哈哈。”

    不管李大力怎么告饶,这帮人没有一个犹豫的,瞬间扑上去给他这顿锤,要不是我发话,他们哪有机会锤他们的头头一顿啊。

    “好了,哈哈,让这厮长点记性得了。”

    众人真是意犹未尽。

    “现在,就罚你带松江旅在临渝留守,正好你去蓟县报到,回来你就先在临渝待着,这里是咱们四郡两国的门户,也是咱们和中原往来的必经之路,也是搞情报和后勤补给的枢纽,以后临渝这里要重点防守。”

    “公子,我也要回扶余过年,小翠在家里等我呢。”

    “过个屁啊你,这样吧,我们回去后,让小翠过来陪你,等过了年,我们再看看怎么换防,到时候再做打算。”

    “兄长,要不我一个人带松江旅在这里就行,让大力回去吧。”

    “大力现在是幽州刺史部的兵曹从事史了,刚受封完就跑回扶余也不妥,我意已决,就这样办吧。还有你们众人,也是第一时间要到各地向郡守报个到,我分别给各地郡守写了一封信,还有这封,大力你带给郭勋刺史。我在这些信里面都写了你们的情况,让他们不要留你们,放你们回来,由我来统筹安排你们,郭勋刺史不会不给这个面子,毕竟我们救过他,至于其他郡守,现在他们都归我节制,不能不听。”

    “诺!”

    “天合,程普韩当,你们都是我的属官,就直接跟我走吧,程韩二位将军,我邀请你们回去把家属带着,跟我回扶余过一个年,让你们看看扶余国到底什么样。三日后我们回家,过年!”

    “谢主公,我们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