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平天下
繁体版

第九十三章:毕业典礼

    本以为给出出主意就完事了,可哪能如我的意,虽然嘴上说不让素素操太多心,素素也满口答应,可是这毕竟是关乎整个扶余国孩子们的大事,素素不但自己放不下,还非得拉着我,既得给她出谋划策,又得给他跑前跑后,就在这种忙碌中,两个月过去了。

    这期间,我一边帮着素素筹备幼儿园和托儿所的事情,一边关注着东北行署的各项工作,反正辽阳那边现在确是热火朝天的工地,我把内阁这些大佬派过去,我乐得在扶余王城躲清闲,他们每周给我传一份东北行署的简报就可以了。

    东北行署来的简报中,请示我的意见,学士科的两千来名毕业生,实习期快结束了,所有毕业生表现都很好,而且都自发请愿留在各地继续工作,现在关于这些人的毕业相关事项,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分配,需要怎么搞,让我拿个意见。

    这里面的困难是,毕业典礼肯定要搞,但是如果全员参加也不太现实,因为近两千名师生都回王城参加毕业典礼,那就相当于四郡一国50来个县级衙门都瘫痪了。

    现在正是各项事宜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春耕刚结束,正在大面积开荒中,再过一阵,轮种的春小麦就要收割了,各矿区工业区联通的临时便道,临时的办公和食宿区刚刚完工,马上就准备开采作业了,各城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也接近了尾声,正在大规模的募集工人。

    军方原有部队的裁撤工作刚刚完毕,从原部队中募兵两万余,还挑选了一万多名老兵配置到各县民兵大队,四郡一国原有的七八万常备军,剩下的一半直接转为各地矿区、工业区和城建部的雇佣工人了。

    以上的所有大量的工作,都少不了这些学士科毕业生的参与和付出。

    东北行署给了两个意见:

    第一是各地选派代表回到扶余王城参加毕业典礼。具体是每个县五名学生,一名老师,从2000人里选出三百多个代表回来。

    第二是毕业典礼在辽阳开,这样离四郡一国相对近一些,至少可以有一半的师生可以参加毕业典礼,甚至是一大半,但是效果毕竟没有在扶余大学堂好,那里毕竟是他们学习生活了三年的地方,而且隆重的毕业典礼还可以给低年级的师生和基础科的小同学们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我呢,结合实际情况,还有考虑这些毕业生的分配意见,给出了一个最终意见吧:

    第一,毕业典礼一定要在扶余大学堂办。

    挑选出实习报告写的最好的100名学士科毕业生,定为优秀毕业生,各科按照人数比例自己进行初选,按照1:1.2的比例上报御史院,最后确定具体名单,优秀毕业生回王城参加毕业典礼。

    之前科学进步获奖的16个课题组的牵头人与核心人员大概有100人左右,回到王城参加毕业典礼。

    各县选派一名毕业生,各郡选派一名带队老师,回到王城毕业典礼。

    总计大概250人左右。

    第二,扶余大学堂办完,扶余学堂主要领导携各科教师前往四郡一国,巡回办一次毕业典礼,让每一个毕业生都在各郡参与一次,毕业典礼的流程按照我们之前商定的,一点不能差,该有的环节不能缩水。

    包括颁发毕业证书到个人,授予中级工证书到个人,授予扶余大学堂毕业纪念章到个人,内阁大臣至少一人要到场讲话,优秀毕业生和教师代表要讲话,而且要从低年级和基础科选派师生代表不少于100人,分别参加各地的毕业典礼仪式。

    第三,关于分配问题,原则上,根据个人意愿决定,大致的比例是择优选出一百人,进入扶余王家学院继续深造,搞科研。剩余的人里,地方留用大半,至少在1200人-1500人左右,其余的小部分充实到各地、各级学堂的教师队伍中。

    整体上要坚持自愿报名,人岗相宜,统筹比例,服从分配的大原则,以各郡为单位,成立临时的毕业生分配领导小组,由各地的内阁大臣主持。

    我的意见发出后,过了大半个月吧,辽阳那边又把最后定好的参加王城毕业典礼的名单报上来了,同时也把初步筛选出来的进入扶余王家学院深造的名单选出来了,原来科技进步奖获奖团队里大部分都选择进入王家学院深造,毕竟当初他们能参加16个课题组,就是对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然。

    当然,这里面也有近期涌现出来的一些苗子,估计是上次的大赛受到刺激和启发了,觉得科学研究,才是国家最重要的领域,这些苗子无一例外,毕业实习总结写的也都非常用心,非常好,涉及面也非常广,城市规划、贸易、金融、冶金、建筑、军事、农业、制造业、医学等各个方面。

    7月的最后一天,毕业典礼一切就绪。

    记得三年前的7月的最后一天,是师预科毕业的日子,扶余大学堂应该是当年9月初一开学的。三年前是光和五年也就是182年,现在是中平二年185年,一晃,三年过去了。

    早上在家里吃完饭,和素素来到扶余大学堂,我也是感慨万千。

    “夫人,还记得三年前扶余大学堂开学典礼时候吗?”

    “当然记得,那天是你主持嘛,我被任命为扶余大学堂首任校长,学堂也刚刚建好,当时真是人山人海啊,心情特别激动。”

    “对了,今天邀请家长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来参加了吗?”

    “那肯定得邀请啊,只不过今天不像三年前,都挤在大门口,这次毕业典礼提前好几天就定好观礼名单了,今天一大早,这些人就到操场上坐好了。现在学校搞什么东西也有方案有流程了,这些事情都不用操心。”

    “不错,不错啊,一晃三年就过去了,这些学生可起老大作用了,要是没有这些人,这诺大的东北,还真不知道怎么管。”

    “有时候就是这样,事赶事,水到渠成了。你看他们都在大门口等你呢。”

    只见于晨和杜三儿他们都回来了,于晨原来是常务副校长,现在孙小翠是常务副校长了,于晨兼职了一个工匠科名誉主事,素素自从怀孕后也只是挂个名誉校长的衔,先是于晨代理着,后来就正式任命王六担任校长,于晨和孙小翠辅助,后来贾云也加入进来。

    王六也就是挂个名,给大学堂协调一些大事情,具体的教务活动,都是由孙小翠组织师预科那些骨干们抓,贾云主要协助后勤。后期李大力总抱怨见不到媳妇,我说学堂离不开小翠,小翠这孩子也是聪明,一直在我和素素身边,耳濡目染的,知道学堂的工作很重要,从师预科的时候,她就跟着组织张罗事,知道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要做什么。

    而且小翠特别好学,这一点跟孙管家特别像,孙管家木匠出身,就特别爱钻研,小翠现在的知识水平,至少到了后世的一个本科生的水平。大力这个没有文化的,有点危机感很正常。

    我也几次跟孙小翠提过,要不要去大力那边,她是真不愿意去,我都担心时间长了,真的会出问题,回头我得重视起来。

    我见到众人,心里居然胡乱想起这些事情,走神了。

    今天内阁在王城的也到了,简位居、荀彧和孙管家、李大力也特意从外地赶回来。

    流程和仪式就不过多介绍了,热烈而庄重,中间还夹杂着激动和感动,不少人都掉了眼泪。

    看着一份份毕业证书,中级工证书、纪念章发到手上,这意味着对这些人在社会上身份的一种明确,哪能不骄傲自豪,从此这些人都是国家养着的人了,这里面既有大家族的公子,大多数都是平民子弟。

    对现场观礼的各类人群冲击也是极大的。

    我没有单独的节目,只是宣布了毕业典礼正式开始。

    作为一名观众,虽然我坐在主席台上,但是回想起来三年的时光,我也是思绪万千,看到最后一个环节,荀彧作为扶余王家学院的第二任院长给升入王家学院的学生发放录取通知的时候,(第一任是贵武大人,但是那时候只是筹建,直到科技大赛评奖后,才有实质性的工作,之后就由荀彧担任院长了)看着看着,我就又走神了。

    王家学院,王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