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情报汇集,冬去春来
及至其后,苏氏老母携幼子扶灵而归。在吃尽诸般苦头之后,终于回到了亡夫生长之地。
老人们是这样说的。
苏氏老母,自江阴始,扶灵携幼,风餐露宿,借宿乞食,筚路蓝缕。
历三年余,千八百里,甲午仲秋,回归族地。
得族老许,四邻接济,驻大坪子,居茅舍,赁薄地,抚幼子,延宗庙。
俟子弱冠,聘娶新妇,传承香火,自此繁衍生息,及至去今业已三百余年矣。
而且似乎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苏氏老母,又或者是为了纪念那位闪耀的老祖公,更或者是为了激励后代子孙,据说大坪子村有了两副堂言。
一副是鄞沂苏氏共用的,未曾得见,另一副就是祠堂大门口的那副——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
当初在苏氏族老的主持下,划分得到了一块土地,有了落脚点,又倚靠着四邻的接济,好歹就此休养生息了下来。
或许是因为些许先祖遗泽,大坪子村的苏氏族人即便生活历来困顿,却始终坚持以耕读传家。
经过三百余年的繁衍生息,如今竟也算得上是常浴阳光,更加枝繁叶茂了。
始终可惜的是再也没有恢复过先祖荣光。
或许是因为这样一个隐晦的传统,他们到底还是比和其他同处于困顿的同姓族人之间更加亲密无间一些的。
但人类团体之间再如何却也并不能够完全做到密不透风,亲密无间。
各家各户之间多多少少都有着些许的陈年积怨,即便抛开这些不谈,人的八卦之心还是非常旺盛的。
而村口的情报站,最近又已经更新了一批话题,但总有某些消息那是历久弥新,教育意义满满。
苏老大家的小丫头当初缠足闹得慌,已经不缠了,以后就那么一双大脚,怕是只能做一辈子老姑娘了。
那小丫头变得整天阴阴沉沉的,遇到人也不知道打招呼,常常一个人看着山垭口发呆,以前恁活泼俊俏的小姑娘,啧啧·······
冬去春又来,时光潺潺不复返。农家人絮絮叨叨,吵吵闹闹,忙忙碌碌的日子也随着世事的变迁而滚滚向前。
又是一年八九月,此时的农村也到了最为忙碌不过的丰收时节了。
这不,刚收完了一部分的豆子,今天得开始收苞米了。
虽然才有五岁,但也是要随着大人一起去田地里的。幸而一切的一切对于苏韵来说都还是新奇大于劳累的。
故此,当看到陈氏拿出来的那个小巧可爱卡哇伊的小竹篓的时候,她的所有期待之感几乎达到了顶峰。
陈家外公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篾匠,出自他手的家伙什总是要匀称漂亮几分。
家里所用的筲箕,窝簸,撮箕,筛子,篮子,背篓,箩筐,登箩······都是出自他那双斑驳粗粝的大手。
小竹篓是开年的时候,哥哥央着他打的,就只为了引得届时沉郁寡言的妹妹说说话,笑一笑。
因着参与到了家庭活动之中,苏韵已经适应了很多这里的生活了。
做另一个自己时,童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而如今,开启的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压抑克制了近二十年的人,到底还是沉湎于这里的现世安然了。
而作为家中唯二的男丁,小男孩背上的背篓可就显得大得多了,光看那大大的肚子就能装下不少的东西。
和大人一起出门是很麻烦的,尤其还是全家出动的时候。
待到陈氏终于别好门,一家人终于可以出发了。
两个孩子正是疯耍的年纪,各自背着一个背篓,跑一阵停一阵的。一个是天性使然,一个是返璞归真。
“妹,快。”
两个大人已经被完完全全地甩在身后了,小男孩在一处地埂边停了下来。
那是一片黄色的泥土坡,男孩迎着朝阳爬伏在上面。
背篓不知什么时候就已经安安静静地躺在草丛上了。
缓了缓因奔跑而极速跳动的心脏,小女孩好奇地向着招手的男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