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质子
繁体版

第22章 林黛玉入京,朝廷四王藩。

    日子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

    转眼到了乾熙六十二年,八月十日。

    通州码头,距神京城也就八十里地。

    此地既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也是北运河的起点。

    除开官府置办的各种货仓,码头也是南北易货的重要地方。

    由此可见。

    这里虽然只是一个码头,却远比一方小县城来得繁华。

    码头上的南北大街,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

    北面的各种铺面琳琅满目,门外的旗幡迎风招展。

    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多是身着朴素棉布衣的平头百姓,偶尔穿插着几个锦缎氅衣商贾。

    一个顶着总角的青衣丫鬟,在一位五十岁的嬷嬷陪同下,二人好不容易挤出大街,朝泊停的一艘客船走去。

    “雪雁,咱们今天撞见好心人了。只有这两串,他直接让给咱们,还不要咱们的银钱。”

    “是哩!那人长得真俊,心地又好。”

    雪雁看了一眼手上的两串糖葫芦,眉眼弯起,“王嬷嬷,这糖葫芦酸酸甜甜,姑娘吃了,兴许还能再吃点东西。”

    一老一少,正是扬州巡盐御史林海的家中仆人。

    她们从扬州走了一个月的水路,姑娘愣是吐了一路。

    期间甚少进食,只是偶尔吃几口碧粳米粥。

    鉴于此。

    在通州停船这会儿,她们才会想到下船寻点适合姑娘胃口的东西。

    王嬷嬷和雪雁,前脚才踏上黄船甲板。

    岸上的码头随即骚乱起来。

    只见官道上面扬起滚滚尘烟。

    当先一骑是个身穿红衣飞鱼袍的青年。

    身后百余骑头戴无翅乌纱帽,身着黑色飞鱼服,脚踏敞亮马靴的锦衣缇骑。

    朝码头飞奔而来。

    “巡检、码头主事速速现身。”

    “晋王府、秦王府、魏王府、蜀王府的座船即将靠岸。”

    “着令尔等,拦截一切过往船只,等四王座驾换乘龙舟,民间船只方能通行。”

    锦衣卫中城千户杨仲实喝罢,那双如鹰般的锐利目光,瞬间朝码头上面打量起来。

    随着锦衣卫的到来。

    热闹喧哗的码头,瞬间静谧下来,再不见一人声。

    随着杨仲实话落。

    巡检司的弓兵还有码头的差役,登时手忙脚乱。

    无数的呵斥声和呼喝声充斥在码头周遭,开始驱离运河的船只。

    无数的客船、商船、漕船,相继开始排队,有序地腾挪位置。

    雪雁回头看了一眼,岸边那些威风凛凛的锦衣缇骑,随后轻轻吐了口舌头。

    恰在此时,从船舱走出来一个灰衣身影。

    瞧见姑娘的先生从船舱走了出来。

    雪雁和王嬷嬷马上见礼,“见过贾先生。”

    来人正是因甄士隐相助,进京考中进士。

    后面升为知府,不久因贪污徇私、被革职流落至金陵,最后受聘至林海家中的贾化贾雨村。

    “林姑娘还是积郁难咽吗?”

    贾化扫了一眼雪雁手中的两串糖葫芦,发现上面少了一颗,目光微异。

    传言林姑娘对待身边下人甚是宽容,不想还真是。

    这小丫头片子!

    替主子买东西,竟然好胆到先吃一颗。

    雪雁并不知道,她已经被贾先打上胆大包天这个名头。

    这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不过是那个穿着道袍的美少年。

    瞧见自己和王嬷嬷,在哀求那个卖糖葫芦的大娘回家取货。

    那个俊公子见状,遂将吃了一颗的糖葫芦连带着一并送给她们。

    这时,许是听见岸边的骚乱声响,抑或是听见雪雁和先生的谈话。

    正在船舱小憩的林黛玉,抬手将船窗给推开。

    霎时,窗里露出那张宛如天工开物,细腻而精致的脸蛋。

    她的肌肤,如同初生的玉般细腻,却又透出一股子柔弱的气质,惹人心生怜爱。

    林黛玉隔窗依礼见过先生,方才抬眸看了一眼岸边,神色若有所思。

    “姑娘,这糖葫芦瞧着可新鲜了,快尝尝。”雪雁喜滋滋地递向窗边。

    “这是哪里来的?”

    林黛玉瞅见有串少了一颗,那双灵动传神的眸子忽闪了一下,瞥了一眼雪雁。

    先生在场,她这会儿倒不好说什么。

    这时,林黛玉见先生目光有异。

    她赶紧轻抬素手,以手帕掩嘴轻轻‘咳’了一声,随后朝先生问出心中的疑惑。

    “贾先生,我先前听那些锦衣卫说,四王竟然同时进京。难不成,这京师里面,是有大事要发生?”

    贾化被林姑娘成功转移话题,捋须缓缓颔首。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左不过是四藩的小王爷,入京读书罢了。”

    林黛玉罥烟眉下的一双细长睫毛,微微颤动,美眸眨动几下。

    心思通透的她,马上揣摩到。

    先生说的,便是质子了。

    三年前,朝廷西北那边异变突起,朝廷京营大军尽数开拔。

    去岁秋,又逢安南复叛。

    朝廷再无兵力,唯有将居庸关的五万大军,连同山东、河北、江南都司一部,连夜抽调南下平叛。

    贾化瞅见林黛玉那双求知的眸子,心神一动,不由得卖弄起来。

    “自本朝太祖立国初,册封四王八公十二侯。同时定下分封宗室王国的祖训。”

    “东宫初立,太祖便将膝下成年皇子,除晋王之外,尽数分封出去。”

    “每位藩王设三营护军,每营人数在八千至一万三千人不等。”

    “又因朱明、前汉藩王子嗣繁重,隐有拖垮国库之危。”

    “故太祖留下宝训,除世子外,只有嫡子方能册封。父为亲王,初封郡王,父为郡王,初封国公,世袭降等。”

    “那些没有爵位的宗室,想要有所建功,惟靠练武一途,继而武举进入大内领侍卫职,抑或科举一途。”

    说到这里,贾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其语气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太祖本有六子,除太子外,还有齐、秦、魏、蜀、晋五位藩王。”

    “皇太孙即位,安宇一年,为了削藩,遂发生震惊天下的‘戊辰宫变’。”

    “自那以后,惟余晋、秦、魏、蜀四位藩王。”

    “齐王登基后,秦、魏、蜀三位王爷的兵权被朝廷尽数收回,在封地上,独留一千王府护军,由朝廷提供粮饷。”

    “晋藩不在此列。”

    “宣泰二年,晋王上书,谏言就藩王爷,将世子送入神京大明宫,由宗室负责进学事宜。”

    “后面,此事也就成了定例。”

    “直至当今御极,入京进学的,不再是各藩世子,而是改为各藩小王爷。”

    “今日恰逢四王座船进京,便是晋、秦、魏、蜀四位小王爷了。”

    “不过,和秦藩、魏藩、蜀藩有所不同的是,晋藩此次来的是世子。”

    林黛玉听完,螓首轻点,“原来如此,黛玉谢过先生解惑。”

    虽然面上没有表情变化。

    但林黛玉的内心,却是心神剧震。

    她已经明白,晋藩来的缘何是世子。

    居庸关的五万大军,防的就是辽东藩的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