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杀神皇子,老朱跪求我登基
繁体版

第十八章朱元璋厚封,朱乾统帅万军

    然后。

    继续看着下面的军报。

    但也就在看下去的一刻。

    朱元璋的表情一变,作为一向沉稳隐忍的吴王,此刻的表情也有一种出奇的诧异。

    “一人之力斩敌197人,更是力斩东吴军主将,迫使敌军投降,方有此次边境大捷。”

    “那朱乾。”

    “竟然这般厉害?”

    “这等战功,这等勇猛,比昔日的常遇春有过之,难不成,咱朱元璋又再多了一个万人敌的猛将?”

    看着这军报,朱元璋十分惊诧,显然也被朱乾如此军功给惊到了。

    入伍不到两个月,取得如此战果。

    当真是难以想象。

    纵观他朱元璋起事以来,还从未有人有过如此战果军功。

    “王景弘。”

    “派人将李善长、刘伯温、李文忠等人传过来。”

    “即刻。”

    朱元璋威声道。

    “诺。”

    王景弘立刻恭敬的退了下去。

    “朱乾。”

    “入伍新兵营时,常遇春就递上了有关他的奏报,咱也对他有几分印象。”

    “看来常遇春没有看错人。”

    “这个朱乾没有让他失望,更没让咱失望。”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军报,心中也十分的震撼。

    如此战果,如此战功,当真绝无仅有。

    如果传到了天下之中,谁能够想到这等战功是一个新兵创造的?

    很快。

    应朱元璋的相召。

    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朱元璋的众臣已然来到了吴王宫内。

    “属下参见吴王。”

    众位大臣一来,立刻躬身对着朱元璋一拜。

    作为朱元璋手下的重臣。

    李善长负责吴军粮草调度,胡惟庸负责军资调度,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李文忠掌管京师禁军。

    自从吴军出兵以来,李善长他们也没有任何的懈怠,一直在后方忙碌着。

    “平身。”朱元璋一挥手。

    “吴王。”

    “是不是徐达将军他们传回军报了?”李善长抬起头,期盼的问道。

    众位大臣的目光也都是一样,充满了期盼。

    “边境一役。”

    “徐达派遣万余先锋军突袭,一战破边境,斩东吴军三千,俘七千,我军伤亡不到千余,大胜。”朱元璋笑着对眼前众位大臣道。

    “好。”

    听到如此战果。

    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悬着心的众城门也立刻放松下来,纷纷喝彩。

    “看来吴王没有选错人。”

    “徐达配常遇春统兵,无往而不利,足可以为我吴军灭东吴。”胡惟庸笑着说道。

    “此战关键,却并非徐达,常遇春。”

    朱元璋却是摇了摇头。

    “并非徐达常遇春?”

    众位大臣都是带着一种讶异。

    “这是徐达传回来的军报,你们看一下。”

    朱元璋也不做解释,直接将手中军报对着众臣一递。

    李善长走上前,恭敬的接过。

    然后众位大臣聚集在一起看向军报。

    当看到了军报上的内容。

    顿时间。

    所有重臣都被惊到了,表情都是一样,一脸震惊难言。

    好一会后。

    “吴王。”

    “从这军报上看,我吴军中又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啊。”李善长十分感叹而震惊道。

    “是啊。”

    “如此战功,如此战力,可为我吴军一员万人敌猛将,堪比常遇春啊。”

    “此子为我吴军破边境立大功,吴王该当重赏。”李文忠也是立刻道。

    “此子不凡。”

    “入伍不过两月,却有如此战功,我吴军或许要再出一个比拟常遇春的杀神了。”刘伯温也是颇为感叹的说道。

    一战,一人之力斩敌197人,这已经是非人能做到的了。

    可他竟然还亲手斩了东吴军的主将,拿下了边境一战的首功。

    这等战功。

    着实让这些朱元璋的重臣们吃惊啊。

    也难怪他们看到军报后都是一个样子了。

    “胡少卿,我吴军军功之下,如此战功,当如何封赏?”

    朱元璋威严的问道。

    胡惟庸躬身一拜,立刻道:“回吴王,以此战功下,杀敌之功,斩将之功,官职至少可升六级,官可拜总兵,赐田千亩。”

    “但是吴王,如此军功,的确足可如此封赏。”

    “但这朱乾只是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如果一下子封赐如此高位,是不是有些过了?”

    胡惟庸又补充说道。

    此话一出。

    李文忠立刻开口道:“少卿所言差矣,自吴王领兵以来,无功不可封职,无功不可或地,此乃延续数十年的事实,这朱乾立下军功,自然要依功而赏,如若不以军功封赏,谈何让我吴军赴死效忠的将士心安?”

    “不错。”

    “军功制便是我吴军战无不胜的根本,如若摈弃军功制,那我吴军还谈何扫除割据,驱除鞑虏,一统天下?”刘伯温也是立刻说道。

    “老夫也是赞成李都督之言,有功必须要有赏。”李善长转过头,对着胡惟庸说道。

    “相邦之言,下官明白了。”

    看到这么多重臣都对此没有异议,资历尚浅的他自然不多说什么。

    “传咱的诏谕。”

    朱元璋开口道。

    群臣的神情立刻变得严肃,躬身一拜:“恭听王诏。”

    “滁州大营先锋军代百户朱乾为我吴军斩敌197人,更斩东吴军主将,为我吴军立下灭东吴首功,此功,依我吴军军功制,当重赏。”

    “今,封朱乾管军都督,赐田两千亩,统帅万军。”

    此话一落。

    群臣都面带震惊的看着朱元璋,每一个都是目瞪口呆。

    刚刚胡惟庸所言。

    朱乾为吴军立下大功要重赏,而胡惟庸口中的军功所封也是他心底对于朱乾的极限了,但他没想到朱元璋直接一跃,给予朱乾更大的封赏。

    管军都督。

    统帅万军。

    赐田两千亩。

    这是何等的厚赐?

    到了这这个职位,便可称之为吴军中流砥柱,可拥有五百亲兵,再往上,便是向着真正的朱元璋的核心迈进了。

    统帅万人,这是何等的权柄?

    而且。

    朱元璋所言并未有任何一个代字,也就是说完全是真正的敕封,绝无虚假的。

    当初朱乾在新兵营得到的百户还有一个代字,如若战场上未立功,那是会被随时撤掉的,但自吴王诏下,这些封赏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