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秦笑观楚汉争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数算人才

    字母么……胡亥怎么琢磨都觉得在这个时代别说普及,就是让他们接受拼音的概念都难,何况这时代的语言发言音和后世相差巨大,自己要不是接收了原身的记忆,恐怕既听不懂也说不出,因此给文字注音就是个麻烦事儿,他可不想给自己找别扭。

    “至于卿所言传递信息有限的问题,我有个特别的解决方法,就是快传站只传送数字,零到九。太尉府和丞相府共同组织人手,选出最常用的文字,不要超过两千字,给每个文字配属一个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数码,快传站只传递每组四个数字就代表一个文字。”

    冯劫仔细想了一会儿,眉头舒展开来:“按陛下这个思路,还真的具有实现的可能啊。”

    胡亥得意的摇摇头:“太尉先别高兴,我还有更好的想法,并不仅限于白日,而是日夜都可以传递信息。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快传站的信号臂架上装上一个可升降的灯架,装上大烛。灯外做个罩子由信号人操作,通过遮蔽灯光的明暗时间来传递数字。你看如何?”

    冯劫一听大喜:“陛下,如果此法得以实现,黑夜也能传递复杂消息,对消息传递的速度必将大大增加,尤其是重要军情,几乎可以让朝堂迅疾的知道各军的战况和紧急突发之事。”

    他停了停又想到一个问题:“只是,如果遇到视线不好的天气,例如大雾、雨雪,就无法了。遇到大风,灯光传讯也不宜使用。”

    胡亥点头表示赞同:“卿所言确实,这是无奈的事情,遇到这样的天气,驿马也会有很多受限的情况。为什么我说要调整邮驿的位置,就是要把邮驿和快传站合为一体,如果快传无法传递的天气还能容许快马传递,就由驿马来接力。驿马只需传递到天气允许快传的邮驿站,就继续再由快传传递,而不是一路驿马到咸阳。当然了,需要动用驿马传递的可以限定在六百里和八百里加急的紧要消息。这样也能减少驿马的使用和降低驿使的辛劳。”

    冯劫无比赞同的不停点头,然后很憧憬的望了望车顶:“陛下这几日给臣带来的惊喜实在太多了,如果陛下的构想都能实现,别的臣不知道,就大秦的战力会有一个飞跃。”

    他露出很好奇的表情望着皇帝,欲言又止的犹豫了半天,还是鼓起勇气开口问道:“陛下请恕罪,臣有一问如鲠在喉,不得不问。刚才臣听陛下的话音,陛下这些想法都是在甘泉宫想出来的?”

    胡亥在匠师台故意假装随口说出在甘泉宫时如何如何,就是想要给出一个可被近臣能够接受的解释,使他几日内突然爆发这么多的奇思妙想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说法。

    说起来他更愿意把这些后世的技术隔一段时间拿出一样,慢慢过渡而不显得太过妖孽,只是时间不等人,那边有人的造反日期已经越来越临近了。另外,他也想淡化旧胡亥在甘泉宫的“纯昏君”形象,让自己的皇位更加稳固。

    “卿想的不错,那些想法确实是我在甘泉宫这两月,偶尔想到的。比如水车,就是我在用手拨动流水时,感受到水流的力量,觉得是可用的,再去想如何用,就想出这么个东西。其他的思路也都是类似受到一些启发或者,咳咳,我的胡思乱想吧。朕虽然很愿意当昏君,舒舒服服的享乐,但这江山是朕的,我怎么也不能弃之不顾吧。”胡亥借坡下驴的顺着冯劫的问话回答。

    冯劫真心实意的行了个揖礼:“陛下春秋鼎盛,又如此多智,大秦之福。”

    “行啦,无需这么多礼。”胡亥摆了摆手,“这些天我在兵事方面提出了很多想法,成与不成,你和军将们尽快的试演,同时针对我的每个想法用不同的人来并行着同步验证,加快速度。可行,立即在军中推行。我的想法不那么完善就抓紧完善后推行。不可行,果断放弃。”

    “当然也许你们对我的想法不是特别理解时也会认为不可行,所以准备放弃的想法要报知于我并写明无法施行的理由,我看是否还有商讨的余地。同样的,匠师台那边试制我所说的那些兵械,也需要一些时间,而且也未必真的能做成,太尉府需要把这些都通盘考虑进去。”

    “不过有一样,其他的东西都可以驳回朕的想法,而朕刚刚与太尉所说的快传站,”胡亥非常严肃的看着冯劫说:“是没有商讨的余地的,是朕的诏令。你今日回到咸阳立即去见汝父丞相去疾,先把我的意思告知于他,明日立即组织太尉府和丞相府的官吏进行具体事项的安排。”

    “我能想到的事情就包含:第一、驿站的重新选址。第二、信号塔的构造设计,这个设计一定要易于操纵,不用费力才能学会。第三、组织文吏对最常用文字进行斟酌选定。第四、为每个文字分配四个数字的方式也要有规律便于快速查找。第五、培训信号塔操作者,信号塔操作不需要懂得文字和数字是如何对应的,只要知道把信号写成数字就可。”

    “第六是重要且关键的,培训把文字和信号数字互相对应的数字快讯书写人员,简称他们为书讯者吧。”胡亥越发的严肃起来。

    “冯劫,你一定要注意一点,这些书讯者是整个快传线路中的关键人员。整个快传体系建成后,在咸阳肯定要有书讯者,在各郡府和重要的县府也要有书讯者,还有就是军中要有书讯者。书讯者关键的地方不在于把文字和信号数码的相互变换,而是为了防范信号被中途篡改或被窃取,文字与数码的变换方式需要变形加密,这些书讯者要知道如何加密和解密还原。”

    冯劫听到“加密”和“解密”两个词有点不太明白,“陛下,加密……臣不太明了。”

    胡亥很耐心的解释道:“快传与驿使传递消息不同,邮驿使传递的消息装在筒内,还加盖了符玺,很难仿冒。而快传没有符玺来保真,也就无法知道传来的消息真伪。就以卿的名字为例。劫,假设转换为可传递的数字为〇一三六。这个转换方式如果被对大秦有敌意的人获取了,看到〇一三六就知道这个字是劫,这样敌方就能够获得我们传递的消息内容。”

    “如果敌方劫持一个快传线路上的中间驿站,他们也就能把他们编造的错误消息传向咸阳。加密,就是用一个只有书讯者知道的规则来把〇一三六变成另外一个数字,比如在所有数字上加上〇一二三,劫这个字在传递消息中就变成了〇二五九。这样敌方即使看到信号塔的信号并抄录下来,也对应不出劫字,可能对应出了其他的字,整个消息译码后就完全不知到底是什么内容了。而书讯者知道加上去的数字是〇一二三,所以收到数字消息后减去这个数,就还原了劫这个字。”

    冯劫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陛下这个法子好。不过如果要设计一套陛下所说的加密、解密规则,那就需要一个数算方面很精熟的人来做。不然如果按陛下举例的简单加减数字,敌方也可以找出规律破解。”

    胡亥很赞赏的看着冯劫:“太尉思虑非常周全。加密解密,可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不过就现在还暂时不用弄得太过复杂,只是你说需要精通数算的人来设计规则,这个提议很好。不知道你心目中有没有可推荐之人?”

    冯劫想了想说:“臣在军旅中,军旅要找粗犷勇武者易,找这样玩儿心思的人就难了。丞相府……臣倒是突然想起一个人,听闻他在数算方面很有才赋,是御史府的御史,现掌管图书档案,但对数算、历法等都很有造诣。”

    胡亥一听大感兴趣。他心中一直在想,假若要真的要强化这个时代匠作水平的话,匠师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够通过数算来事先精准的计算好物件加工的尺寸,甚至实现对物件设计图纸进行计算并改良设计,则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今日他虽然让司马昌主管匠师台,但司马昌既然假少府卿,精力必不能完全放在匠作之上,能有个这方面的人才专管最好。

    “太尉既然举荐此人,想必知道此人名姓?”

    “臣如果没记错的话,此人名为张苍,和李斯、韩非同出荀门,但张苍要年轻许多,现应在五十岁上下。”

    “好。那明日你们三公会商一下,然后联名向朕举荐,授张苍为匠师令,主管匠师台,同时把快传所用的数码与文字的对应编制和我刚才所说的加密等诸事也都交给他去办。”胡亥果断的拍板。

    “刚才我所说的建立快传的六件事,你们明日务必议出一个制法,并立即开始施行。报给朕认可。或许我看了之后还有修正的意见,没关系,修正意见的商讨,与你等施行新消息传递制法可以并行,有修正的新法后,变更原制就是了。时间,时间啊。”胡亥边说边拍着车内的几案。

    冯劫拱手道:“陛下放心,明日酉时,臣或臣父,必将快传施行的框架写成条陈,奏与陛下。”

    由于归程走的很慢,所以回到咸阳城外时天已全黑,整个皇帝车队都打起了火把,一条火龙蔚为壮观。

    胡亥突然发现,自从他进入咸阳,先考虑的是夺回皇位,然后一直在考虑的就是如何能够尽快的为未来的山东之乱多准备充分一些,考虑的多周全一些,结果“自己的”皇宫中内部什么布置都毫无印象、外部多么巍峨壮观也毫无印象,昨日车队经咸阳而过,咸阳城什么景象还是毫无印象。自己唯一的休闲就是看了一次乐舞,还没有看尽兴就又陷入自己给自己设置的一堆事务中了。

    “停车。”胡亥突然喊了一声,整个车队就如一道流水,从中间掀起波浪,迅速的向两端蔓延,然后就由流水变成了静水。

    此时冯劫已经离开了與车,韩谈还占据着他的坐车,他就直接骑上了韩谈那匹带着高鞍双镫的马,时而前冲,时而停马驻足,再次感受皇帝的变革带来的舒适与方便。看到整个大队停下,他正在偏后的位置,马上催马来到皇帝的车边,看到皇帝正从车里钻出来。

    “陛下,这是……”

    “太尉啊,无事。是朕自登基以来,从未在夜色下看看咸阳。所以想好好看看大秦的江山夜景。”胡亥带着一种老气横秋的感慨神色。

    冯劫本想笑,皇帝才多大点儿岁数,竟然有这种老人才有的那种回味桑沧一生的语气。

    但再一想他又笑不出来了,皇帝从甘泉宫回来这些时日的作为,莫不是在为天下大乱做准备。虽然朝中重臣多认为事情并不会像皇帝想的那样严重,但如果真的天下乱了,自己这些臣子若是没有尽到自己为臣子的义务,单有一个宏才伟略的皇帝也是孤掌难鸣。大秦是赢姓的,同样也是老秦人的。

    想到这些,冯劫就也生出了许多感慨,一语不发地坐在马上,陪着皇帝看起咸阳夜景来。

    远望咸阳,并没有灯火通明的宏大。整个城市犹如一个沉睡的巨兽,俯卧在关中盆地之上,黑黝黝的静默着,只有少许分散在远方的建筑,才透出些许的光亮。胡亥知道那是仅剩的几个没有被封闭的宫室,而相对灯光比较集中一点的城区则是沿着渭水向东分布的大臣、贵族和富户们聚居的地区。这个时代是几乎没有路灯的,一旦进入二更就开始宵禁,百姓也是不会点灯耗熬油空耗钱财。

    冯劫看咸阳现在的夜景心有感触。就在数日前,你若站在咸阳城外,看到的会是完全不同的景色。咸阳城大小宫室数十个,分布在广大的范围内,可以说这时代的咸阳就是宫殿群为主体的咸阳。一到夜间不管皇帝在哪儿,渭水南北所有的宫室灯火通明,整个咸阳城光灿亮丽,如同星河落地。唯一没有光亮的区域就是咸阳宫以西渭水两岸的普通庶民居住的地方。

    然而,随着皇帝一声令下,所有的宫室全都封闭,灯火不举,于是灿烂的咸阳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皇帝节俭对大秦的形象或许不利,但对大秦的国祚延续绵长,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冯劫对站在车后平台、手扶车厢一语不发的小皇帝又生出了新的敬意。

    就在皇帝欣赏咸阳夜景的同时,还有一支马队也在另一个方向上惊讶的望着眼前黑黢黢的咸阳。

    一辆双马拖曳的轺车上,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也在一语不发的望着咸阳,身后几十名亲卫都举着火把静静的勒马伫立,护卫着车上的老者。夜风把老者的衣袍下摆掀起,在火把的映衬下轻轻的摆动。

    “郡守,再不入城恐怕就宵禁了。”一个手下低声提醒了一声。老者唔了一声,轻轻拍了一下驾车的御手,御手一抖缰绳,两马一起发力,车轮粼粼的开始前行。

    “郡守,进了咸阳是先去见老丞相,还是去见郎中令?这时辰丞相府应该已经关门了。”刚才发话的手下纵马跟上老者的车并行,只是稍稍落后了一个马头的距离。

    老者看了他一眼,“李直,以后不要叫老丞相,叫太师吧。老父不管如何也是年事很高了,这样的结局也算皇帝对我李家的恩宠。我现在也不是郡守了,廷尉的任命还没下来,所以就叫我主上吧。”

    原来这个老者就是李斯的长子,原三川郡郡守李由。

    史书上对李由的记载除了说他是李斯的长子外,主要的是记录了他作为三川郡守抵御陈胜吴广张楚军的事迹,以及他在与刘邦项羽的战争中失败被杀的情况。

    史书还记载了李由与扶苏相善,为人性格冷峻,沉默少言,心思缜密有城府,行为举止颇有其父李斯之风。

    对于李由有李斯之风这点其实要看从哪个角度去说,李由作为著名法家的儿子,与温和恭俭的扶苏关系好,如果排除功利因素,应该说这就与李斯的风格不同。

    李斯是坚守秦孝公和商鞅开始并一直传承的法家治国之风的,集权、严苛,甚至还可以说暴戾。在朝政上李斯以始皇帝为根基,没有进行拉帮结派,也不乏此人不易亲善、难结同党的因素。

    而公子扶苏不得秦始皇欢心,恰恰是由于他的仁和谦逊,反而让秦始皇觉得他没有一个治国之君的强力和决断,所以才把他打发到北疆军中,去“沾染”一些军旅的雄风。李由与扶苏相善,冷峻与恭良相融,从这点上就可以说李由与李斯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李由应该更喜欢平和一些的氛围,只是在李斯的影子下,不宜与其父的形象太过相左,所以把温和的一面收敛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