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飞扬人生
繁体版

第24章:工业券即将发行

    到市区,林烨提议去公园消遣。

    林飞扬脑中自然浮现出上次处决犯人的画面,心里难免还有些后遗症,却也没说出来扫兴。

    一行五人买了票。

    幸好这次没有遇到刑场……就算不去看热闹,光是听到枪声,都挺膈应人的。

    只是这深秋初冬,公园里树叶鲜花都败落的差不多了,偶有几颗枫树,也是孤零零的,一点没有火树银花的景致。

    游客也没有几个,只远离湖畔的四角亭里坐着几个老头儿,摆开棋盘正有来有回,旁边围观者有一人指指点点,一会儿‘别下这呀’、‘害,你这是死期’、‘瞧,马被吃了不是’……

    林飞扬听着,倒也感觉是个乐呵。

    临中午,从公园出来,林飞扬骑车带路,带着弟弟妹妹们杀向老京城最赫赫有名的全聚德,大手一挥点了四只大烤鸭。

    饭店里,食客不多也不少,隔着一桌儿,坐满了一半人,形形色..色、男女老少。

    有衣着光鲜亮丽、看着就很有身份地位的精英,也有棉衣袖口都脏的一层乌光发亮的普通人,甚至还有一桌操着英语的白种人,间或有个京普卷舌腔,让林飞扬觉得颇有喜感。

    小小厅堂中映照出时代的缩影。

    人人互相之间都是同志,连外国人都要入乡随俗,阶级和贫富差距并没有被看作彼此拉踩的矛盾,这是个真诚且纯粹的时代。

    几人边吃边赞,这百年老招牌就是不同。

    食物虽好吃,但林家几人也不至于满嘴流油,吃有吃相,不像邻桌,那真叫一个夸张,个个饿死鬼来投胎一般。

    不过也没人笑话他们,社会现状就是如此,国家还不够富裕,人人都勒紧了裤腰带,偶尔出来开开荤、打打牙祭,表现理应如此。

    吃了一顿饱的,从饭店出来,兄妹几个从南至北溜了一圈,又去到东大周,准备逛百货商场。

    “大楼每一层都有时钟,四点在大门口集合回家,再迟天就要黑了,大伙都知道吗?”

    交代着,林烨拿出四张大团结,一人手上塞了一张。

    弟妹仨乐呵呵的,平时林母可不舍得给他们太多零花钱,也就够买文具,偶尔抓一把花生。只有李炜想也不想就要拒绝,被林飞扬锤了一拳头。

    “都说了,今天全部我花钱,你跟我客气啥?”

    百货楼里一二三层一如上次,柜台挨着柜台,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客人摩肩接踵,好不热闹,林飞扬有种上辈子逛全国有名的小商品市场的即视感,个中区别或许就是东大周这些摊位每人会扯着嗓门卖吆喝。

    售货员都是铁饭碗,拿工资吃商品粮的人,不像几十年后,底薪一点点,全靠本事赚抽成。

    林飞扬看个热闹,便走上四楼。

    第一眼就看出了变化。

    这层界限分明的被重新规划成几大区域,衣服鞋帽等织品区,锅碗瓢盆等工业品区,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大物件自成一区。

    旁边通往再上一层的楼梯口也挂了块招牌,写着外汇产品专门层。

    林飞扬看这变化,默默点头,只觉得舒服了许多。

    上次来时,凤凰牌和飞鸽牌自行车柜台隔着老远,南北两地出品的手表也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更不用说卖工装的和中山装的恨不得分家而立,让买东西的人不得不跑的满头大汗。

    径直来到织品区。

    这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院里水缸早上结的冰也一天比一天厚,林飞扬打算一次为家人买齐围巾、手套和帽子。

    几十年后的年代剧里,似乎特色就是衣服装饰色彩单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需要几百平方作为专卖区,除了单一色调的产品外,各种拼接、条纹、斑点,甚至花样,都应有尽有。也亏的林飞扬清楚知道家人喜好,否则真的会挑花眼。

    拿着大堆羊毛围巾、手套、袜子以及棉毛冬帽来到柜台结账,售货员小哥笑嘻嘻的凑上前来。

    “这位同志,你买的这么多,拿的回去吗?”

    “嘿,这可真丰富的,啥颜色都有,你一人一天用一套,也要一个星期才换一次吧?哟,还有女式的……”

    “不是兄弟我说,你是给对象买的东西吧?啧啧,看着都让我打心里羡慕。”

    遇上了个自来熟话唠售货员。

    林飞扬边从兜里往外掏钱,边笑着回应。

    “我骑车来的,还背了包,也没买其他东西,全塞包里也装的下……”

    “我还没对象呢,家里人口多,这不天气冷了,趁着周末,把这些东西一次买齐,一条围巾抵得上半件棉袄呢。”

    小哥算着账,也不忘嘴上像机关枪一样往外吐字。

    “同志,我看你长的挺帅的,比我这歪瓜裂枣强了不知多少倍,你啥工作呀,还找不到对象?咱可不年轻啦,放在公社,咱这年龄早就当爹不知道多少年咯!”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侃着,林飞扬也不恼,难得碰上一个健谈的陌生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上辈子几乎从没遇到过。

    “同志,一共一百三十八元……我跟你说,幸好你来得早,看到这变化没有?”

    小哥拿过林飞扬递给的钱,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开口:“再过一段时间,买这些东西都要凭票……那什么来着,对了,工业券……都要凭工业券购买。”

    “来的迟了,手上没券,这老些东西,你可买不走……”

    林飞扬恍然,票证时代将要进入工业券阶段了吗?

    他回首四顾,这层除了自行车、收音机等大件,现在需要专门的票才能买到,其余大半商品目前都是有钱就行,等推出工业券后,其中又有大半会被归类为工业生产产品,需要工业券才能购买。

    林飞扬庆幸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这些玩意儿倒是都可以从空间中找到替代品,但无疑就算往外拿,也没法解释清楚来源……

    之前农林大学实验室的借口也不好使,哪家农林大学还会生产衣帽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