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飞扬人生
繁体版

第35章:时代的奇迹

    本打算初二去外祖家。

    可惜,林毅昭这次没法借到车。

    景钢厂里级别比他高的领导很多,八九辆车,要么已经被开走,要么就是被其他领导干部预定了。

    林家只能作罢,下次再找机会去看老两口。

    但人情往来不能落下,夫妻俩带上礼物,往城里朋友家拜年,林飞扬和李炜同样拎着大包小包,前往兵仔浜胡同。

    时家热情好客,时母还想留下女儿的两个同学吃午饭,被林飞扬用家里还有弟妹委婉拒绝。

    下午,时柚香上门回礼。

    林飞扬得了一把折扇,两面内容不同,一面是梅花兰花,一面是竹林和菊花,带有落款印章,是往前七百年名人之作。

    李炜拿了一个玉坠,阴阳双鱼配,看特点,同样是六七百年前的工艺。

    “我爸说了,这些东西现在不值钱,比不上你们送的东西,你们家也不缺吃的穿的,我家能拿出手的,也就剩下这些玩具了。”

    时柚香特意交代了一句才走。

    两人面面相觑。

    文玩古物现在确实不值钱,就算白送,收礼的人可能还嫌弃这是资本家作派。但搁在几十年后,这两样,随便拿一样出来,说不定京城的四合院,都可以换回来好几套了。

    林飞扬给时家送的年礼,分别是黑猪肉五斤,老母鸡一只,白糖、红糖、绿豆糕、红枣糕各半斤,杨允牌白菜猪肉馅冰冻水饺两斤,价值大约三十元左右。

    李炜出了猪肉和水饺,其他的东西和林飞扬一样,大概也合十五六元钱。

    这个年代,国人送礼上的规矩,可要比后世讲究的多了。

    送礼的人,不管你送价值多少钱的礼物,收礼的人一定必须回礼。

    并且回礼选择有且只有两种,一种是表达‘你送的礼物我很喜欢’,另一种是表达‘你送的礼物我不喜欢,下次别送了’,即,前者表达友好,后者表示委婉拒绝。

    表达友好的回礼,总价值一定不能超过收到礼物价值的一半,面子上过得去,但价值又不能太高,只能以心意为重了,或者像时家这样,送上价值模糊的回礼。

    表示婉拒的回礼,总价值就需要与收到礼物的价值一样,或者超过。

    回礼价值与送礼价值一样或超过一点点,回礼者表达的含义仅仅只是‘你这次的礼物我不喜欢,下次别送这个了’。

    若是回礼价值远远超过送礼价值,那么,这在传统上就是完全不给送礼者面子,是在严词拒绝‘我不喜欢你的礼物,是因为我不喜欢你’。

    初三,周六,宜祭祀、安家结网,忌出行。

    地母经的宜忌诸事,即使已经破除封箭迷姓十年了,依旧深入人心,国家似乎也没刻意取缔,毕竟日历都是国营印刷厂出品。

    杨允勒令几个孩子安心搁家里呆着。

    兄妹几人也很乖,约上宋钰、宋钰的弟弟妹妹,还有时柚香,十几人躲到天台上,把门栓了,点起三四个火炉,聊天赏雪。

    昨天那场雪,白天陆陆续续下,晚上又变得大了,今天依然没停,而且看样子还会继续下几天。

    这很不正常,似乎喻示了雪无好雪,年景将会越来越差——这不是没理由的,一般而言,北方的雪总是一场一场的下,不会像南方的梅雨那样,挤牙膏一点一点连续不断。

    只是这异常并没人去在意。

    好在这也不是没有好处,等雪融化了,至少也能稍微缓解旱情。

    大孩子聊着天烤着肉,时不时投喂边儿玩耍的弟弟妹妹们,一天很快就这样过去。

    初四,周日,返工上班自然而然顺延到了明天。

    夫妻俩、林飞扬和李炜又开始出门拜年去了,林烨、林楚、林果也不能去玩儿,必须呆在家里,以防有人上门送礼,礼单和送礼的人都要做好记录。

    林毅昭作为景钢厂里领导干部,每年都有很多陌生人会来送礼,整个正月周末,林家别的事情不用干了,全拿来给人回礼婉拒。

    毕竟,这些人几乎都是上门求办事的。

    林飞扬和李炜往几个老师那儿窜门会来,装了一肚子鸡汤和教训,这种有父母之外的人关心的感觉,实在是痛并快乐着。

    尤其是李炜这一日间长兄父母没了的孩子。

    年节假期就在热热闹闹中度过,学校还没开学,各大工厂复工生产却迫在眉睫,国家发展之初,生产停下一天,损失都十分巨大。

    等重新踏进景钢,大广播中飘扬着音乐,接着播音员清丽的嗓音响起。

    “广大工人同志们,请听到广播后,暂时停下手上工作,到大操场集合,从矮到高分散列队,将会有体育局的同志前来指导你们,全国第一套广播体操。”

    真就是挺新鲜的。

    林飞扬‘哈哈’的乐。

    上一次做广播体操,都已经是重生还要往前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具体是全国第几套广播体操,林飞扬早就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几个动作而已。

    没想到,重生后,自己竟赶上了全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的推广。

    飞快往车棚去,停好车,迫不及待冲到大操场,强占最前排的位置,这一下,林飞扬简直表现出了比之前世上学时高出几百倍的热情。

    数千名工人同志列队整齐,蔚为奇观。

    不一会儿,体育局的同志就位,大广播音乐响起。

    “同志们,锻炼身体、努力生产、发展国家,全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第一节,热身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

    广播体操动作简单,有人示范,前排带后排,在场都是成年人,加之其中很多都是退伍兵转业,一时间,工人们展现出了极强纪律性,在最初稀稀拉拉后,很快就整齐划一,场面赏心悦目。

    “……五六七停。”

    一场广播体操下来,嘈杂的议论声陆续响起。

    之后,每天早晚,两个班次的工人交错进行体操运动,如此又逢周日。

    一周时间,林毅昭和杨允把陌生人送的年礼统计出来,四个子女即将踏上回礼的路程。

    求人办事者送的礼其实价值都不高,人人都没什么钱嘛,杨允也就把这些礼物打乱,再一一送还回去。

    林飞扬自行车上挂满大大小小纸包,蹬着踏板,挨家挨户找上门去,送完郊区的,又转道前往市区。

    经过门前广场时,耳边突然响起熟悉的广播。

    “市民朋友们,锻炼身体、天天向上、发展国家,全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第一节,热身运动……”

    广播声才响起,路上行人如同约好一样,‘呼啦啦’全部涌向门前广场,从矮到高各自列队,跟着节奏,整齐划一的开始体操运动。

    林飞扬惊讶的张张嘴,随即下了车,也加入到体操队伍中去。

    一时间,空气中只剩下广播声、运动的踏步声。

    街道为之空旷,只有五六个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目瞪口呆。

    林飞扬心中‘呼哧哈拉’的乐着,参与到这种国民集体行为中,让他与有荣焉。

    上辈子时,他在某些视频平台上就看到过六十年代城市街头全民进行广播体操的记录画面,视频上与当下情况一模一样。

    民众们表现出高度统一性,比之什么快闪、广场舞更具有几百倍纪律性。

    引得国际友人纷纷围观。

    堪称时代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