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这个晁盖真听劝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挖墙脚

    城东,匠人聚居地。

    “汤大哥,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对啊,每天管吃管住,一个月还有三两银子,听着太不真实了。”

    十几个匠人七嘴八舌,把汤隆围在中间。

    大宋朝一名禁军的月俸大概在一贯钱左右,也就是一两银子。

    晁盖之所以给他们开出三两银子的月俸,是因为他觉得甲胄兵器的完备先进,直接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些匠人都是特殊人才,理应得到更好的待遇。

    并且他还存着千金买马骨的意思,方便以后继续从朝廷挖人。

    “我金钱豹子怎么会哄骗你们,一起做工多年,我什么品行你们还不知道吗?”

    汤隆一边说着,一边直接把晁盖给的马蹄金亮了出来。

    “看看!这就是东家给的定金,愿意去的人,每人十两银子的定金!”

    “嘶~”匠人们倒抽一口冷气。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别说是金子,就算是银子也没见过几回。

    “这么大的金子!这得多少钱呐!”

    “快让我咬一口,看看是不是真的!”

    “擦,你打我干什么?!”

    “我想看看是不是做梦。”

    看着以前的同事,现在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汤隆哈哈大笑,递过金子好让他们看看仔细。

    想他汤隆不久以前还是个穷鬼,时常跑到这里蹭饭,现在得到贵人青眼,如今再回来却是有了几分衣锦还乡的味道。

    汤隆在军器监待过,为人厚道友善,加之手艺高超,在匠人中颇有威望。

    众人见他说的信誓旦旦,眼下又拿出了这么一大块金子,纷纷心动起来。

    “咳咳,这么优厚的条件,不会没有代价吧?”

    一个胡子花白的老者开口说道。

    他是军器监的老人,在场的许多匠人都是他亲手带出来的,如今听到他开口,众人立马安静下来。

    是啊,如此丰厚的条件,估计要求也不低,要么就是东家还有什么别的居心!

    “铁二伯!”汤隆打了个招呼,咧起嘴巴傻笑,“嘿嘿,代价自然是有!但我能保证,一是东家说话算话答应的承诺,一定会履行到位。二来我们还是干老本行,每日打造甲胄兵器就好。”

    他扫视了众人一眼,接着说道:“大家的情况我都清楚,我以前也是在军器监做活,之所以跑到铁匠铺打工,纯粹是因为饭都吃不饱,抡起锤子来腿都在打飘。”

    闻听此言,匠人们面面相觑。

    这话算是说到了他们心坎上,朝廷发下的奉银被层层剥削,到手后就没剩下几个子了。

    并且管事的小吏,总是无中生有,挑一些莫须有的毛病,就要扣他们的工钱。

    这花钱上班的苦涩滋味,也就他们自己知道!

    “都是老相识,我也不瞒着你们了,这次请我们的东主,就是那替天行道的梁山寨主!”

    金钱豹子话音一落,顿时如水溅油锅,沸腾一片。

    “嘶~居然是上山落草!”

    “这...好好的良民不当,跑去山上落草,汤隆你怕不是昏了头!”

    “姚七,你看看嫂子身上的衣裳,都浆洗的发白了,怕不是有四五年没有添过一件衣服了吧!”汤隆面不改色对着众人侃侃而谈,随即他又看向那个骂他昏头的汉子,继续说道:“王大,你看看自己家里的两个小娃,跟着你可算是受了老罪,这都瘦脱了相!”

    匠人们被怼的讷讷无言,因为汤隆说的都是事实,他们现在的生活哪里是一个惨字就能概括的。

    “你能保证山上的大王言而有信,能说话算话吗?怕就怕刚出虎山又入狼穴,到时候弃了良民身份,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啊!”铁二伯拄着拐杖,继续开口问道。

    “你们尽可以去街上打听打听,梁山替天行道山寨里个个都是好汉,他们劫富济贫,绝对不朝我们这些贫苦人家下手。”

    “寨主托塔天王晁盖,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他义薄云天最看不得人间疾苦。你们可曾听说过,盗匪给百姓发粮食的?但是晁天王却做了!试问这样的人,还需要担心他说话不算话吗?”

    汤隆说话铿锵有力,直视每一个匠人的眼睛,眼神中满是诚恳。

    “好!若是山寨不嫌弃老夫我年纪大,我愿意上山!”

    首先同意的,居然是铁二。

    金钱豹子大喜过望,这铁二伯可是老手艺人,连神臂弩他都会造,虽然年老体衰打不动铁,但凭借他的经验,指导匠人做工绰绰有余!

    周围的匠人都有些懵逼,居然是老古板的铁二伯,率先同意上山落草。

    似乎是看出了众人的疑惑,铁二叹息一声,解释说道:“我这一把老骨头,已经没几年好活,在哪里都一样,最后不过是草席一卷埋了便罢。但是我的孙子还小,我们爷俩相依为命,现在我打不动铁,家里的收入来源也就断了。不如随汤隆上那梁山,拼尽最后一口气,把我孙儿养活长大。”

    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众人感同身受默默点头。

    现在的日子,可真算得上是暗无天日,让人没有一点奔头。

    “我愿意上山!”

    “算我一个!”

    有了铁二的开头,原本就动心的匠人们,陆续开口答应。

    最后除了几个家境不错的,其余人都同意跟着汤隆走,总计有十九个人。

    次日,晁盖和汤隆在茶馆会合。

    看着眼前拖家带口的匠人们,晁盖心中有些不忍。

    几个半大小子,正好是最能吃的时候,同时也是最需要营养的时候,现在却饿的瘦骨嶙峋。

    他们的衣服破破烂烂,几十个补丁密密麻麻的缝在上面,试图阻止衣服彻底崩解。

    “汤隆兄弟,先不急着赶路,你带着大家先去好好吃一顿,填饱肚子!再带着置办一身衣服!”晁盖对着汤隆说道,随即朝着众人开口:“大家上了梁山,便都是一家人。以后我晁盖就是你们的大家长,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你们饿肚子!”

    匠人们哪里有过这种待遇,如此大人物不但对他们温声细语,还要给他们置办衣服。

    他们当即涕泪横流,跪倒在地连连磕头,直呼愿意为晁盖赴死!

    晁盖将他们一一扶起,宽言安慰。

    约摸着还有七八天济州官军就会到达郓城县,晁盖决定先行回梁山,让鲁智深和汤隆护送匠人们慢慢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