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苦难
繁体版

第103章.寻找出路

    《中年危机》(长篇小说)张宝同

    厂里下了通知,要求机关人员上报自己的求职方案。会议刚结束,关梅就召开了科室会,说,“刚才,杜厂长在大会上把厂里和机关的改革方案都给大家说过了,要让各科室人员上报自己的求职愿望和去向。现在,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求职愿望和去向,我好向领导进行汇报。”

    可是,过了好一会,大家依然是默然不语,面面相觑。关梅就说,“是不是大家不想当别人的面把心里话讲出来?如果大家愿意给我说,我就给大家往上反映,如果大家不想给我说的,可以找主管领导当面去谈也行。”见大家还是没人说话,关梅就宣布散会。

    平时,在岗在职时,大家都觉得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可是,一旦面临着离岗离职时,心里当即就慌乱起来,因为这可是人生在世的生存和谋生的手段。科室会刚一散,小吴就径直去找杜厂长。因杜厂长的房门未关,傅林去行办拿报纸时,就从半开的门缝里看到小吴正在跟杜厂长说话。傅林一猜就知道是在讲这事。傅林心里马上就有些不安起来。

    他知道小吴一直在跟他为留下当秘书一事暗暗较劲。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觉得傅林是个在秘书科混得很背的人,否则,他也早该升上去了。一个人混背的原因有很多,有能力不行,工作不实,人缘不好,或是品行不端等。而傅林似乎和这些原因都不沾边,所以,人们就把傅林的情况归咎在不会来事,不受领导赏识。而小吴这样似明似暗地与他较劲,就是因为他在领导面前是个吃不开的王宝钏。

    当然,傅林并不是说别人不能与他竞岗,而是他觉得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有这种实力与他竞岗。小吴居然敢与他较劲,只能说明人家根本没想从实力上跟他竞岗。所以,这使得他多少感到了一些压力和不安,也开始引起了他对小吴这人的警惕和重视。因为人家既然敢与你竞岗,就肯定会有胜你的办法和招数。尽管没有人愿意让别人做自己的竞争对手,但傅林还是觉得如果真要竞争起来,自己至少还具有一半以上的胜率。

    傅林回到秘书科时,候杰就用诡秘和不屑的口气对他说,“小吴已经去找杜厂长了。”傅林故意装着不知道的样子,淡然一笑说,“她也许觉得自己能留下当秘书。”候杰显出一副担忧的样子,问傅林,“你打算咋办?”傅林长叹一声,说,“还能咋办,听天由命嘛。”候杰说,“你不去找厂长说说?”傅林犹豫了一下,说,“估计领导早就把方案定好了,现在去找恐怕黄瓜菜都凉了。”然后,问候杰,“你打算咋办?”候杰说“当然是能留下更好,实在不行,就只好改行。”傅林问,“改哪行?”候杰也说不上来,就说,“不管改啥,总得给碗饭吃吧。”

    傅林知道这种话候杰也许还能说,他傅林是绝对不敢说。因为整个厂子都在裁员减人,你在自己的地方都呆不下去了,别的地方谁还会要你?不管候杰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咋样,至少人家还年轻未婚,当然不会像傅林这样有这么大的忧患感。所以,傅林说,“你还年轻,还有时间去慢慢地创造未来,可我就不行了,要是离开了这当秘书的工作,就不再有什么优势和机会了。”

    候杰说,“你过去不是在技术室呆过,学的也是电机专业,不行再回到技术室。”傅林摇了摇头说,“现在再回去还有啥意思?过去给我当徒弟的人都已经当上科室主任了。我咋能回去再去从技术员干起?是好马就不能吃回头草。再说,人家技术室也在裁员。”

    傅林中午下班回家把单位科室竞岗的事朝于小兰说了一遍。于小兰说,“要留也只能留你,不留你,领导和厂里的文章让谁去写?谁又能写?”但傅林提醒着说,“论能力和实力我当然是没啥可说,可是,现在有谁还会用那套正而八经的规则去跟你明着竞争?小吴的父亲过去是杜厂长的入党介绍人,可能还抓着一些杜厂长要命的把柄。候杰他妈跟杜厂长的关系也走得很近;而且候杰他爸刚好就是杜厂长妹妹单位的一把手,你说我能争得过他们?”

    于小兰对傅林说,“那你怎么不去找找厂长?”傅林说,“找也没用,其实改革方案早就板上钉钉了,眼下让大家自已报自愿都是个幌子。”于小兰想了想,说,“不行,我去给陈总说说,看能不能把你调到我们单位来。”傅林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因为长途汽车客运公司的效益比他们厂好得多,工资不用担心,而且每月还能发上三五百元的奖金。而他们厂这几个月里都是在贷款发工资,如果哪天贷不了款了,工资也就发不下来了。但他知道陈总对他有很深的成见,因为一直在跟于小兰闹离婚这事,觉得傅林是个无情无义的人。此外,陈总因自身没上过太多的学,觉得上学太多的人比较迂腐,不能吃苦,不注重实干。他问于小兰,“陈总恐怕不会同意吧?”于小兰说,“过去,我给他说过几次,他都没有同意。说你这人没情没义。不过,你现在到了这种情况,我再给他说说。他也许会答应。你还是调过来吧,你们那厂半死不活的,不定哪天就全部垮了。”

    第二天是周六,于小兰就让傅林买了一条红塔山和一瓶五粮液,外加一些香蕉和苹果。到了下午四点来钟,他们一起去了陈总家。傅林知道陈总对自己在与于小兰的离婚问题上很有看法,心里就多少觉得有些怕见陈总,但是,为了调动,他不能不来求人家。其实,于小兰也给傅林说过,陈总都五十来岁了,至今都还没个合适的接班人,而且,陈总也曾给于小兰说过傅林是个难得的人才,将来必定会有大出息。如果傅林能低下头来,到陈总那里走一走,陈总肯定会改变对他的看法。可是傅林就是不肯低这个头,如果他低下了这个头,反而会被陈总更瞧不起。但是,事到如今,他再不低头就不行了。

    陈总住在一套三室的破旧的平房里,这是他们家过去住过的老房子。陈总有两个女儿,都参过军,大女儿在街办当干部,小女儿在医院当护士。本来,单位给陈总分了套三室一厅的楼房,但陈总把房子给了小女儿作了新房,跟老伴一起继续住在这套简易的平房里。来到陈总家时,陈总的妻子正在门前厨房里洗锅洗碗。因为锅里刚熬过玉米粥,很难洗。陈总妻子就用铲子不停地刮着锅。见于小兰跟傅林来了,就停下手里的活,把他们引到客厅里,说,“你们陈总爱喝玉米粥,每天都得给他做上一次。”说着,给傅林和于小兰倒茶。

    陈总的妻子是陈总早年从老家带出来的,没有正式工作,但人很勤巧,也很厚道。陈总家也跟他本人一样普通一般。傅林听于小兰说陈总是农家子弟,通过上学在城里落了脚,尽管他现在当上了公司老总,但穿的衣服还是很普通很陈旧,跟单位打工的外地农民几乎没啥两样。他的家里也是同样,床铺是木板的,家具也都是多少年前的老式家具,只有彩电是新的,又大又亮。

    听于小兰说陈总一月能挣很多的钱,可一个有很多钱的人吃的住的用的也都非常地一般,有些甚至连傅林家都不如。傅林就想,一个人要是不随便挥霍浪费,即使他的职位很高,再有钱,而他的基本生活费用还是跟常人没太大的差别。因为他那些多余的钱只能存入银行,或是让儿女们花费。

    不一会,陈总带着孙子从外面回来了。于小兰就把陈总的孙子抱起来亲热了一会,夸讲了几句。陈总坐在傅林面前,随便地问了几句电机总厂的情况。电机总厂是北郊的大厂,效益多年不好,所以人们也都知道。不等傅林回答,于小兰就抢先把电机总厂精减裁员的事给陈总说了一遍。陈总就说,“傅林能写能干,恐怕不会被裁员吧?”傅林马上说,“这很难说,现在单位裁员和用人都不是看人的能力,而是看人的关系。”陈总点了点头,没有评说。然后就岔过话来,问起于小兰近来的身体怎样。在陈总家呆了一会,于小兰和傅林就要告辞了。陈总说了句让他们以后好好过日子的话,把他们送出了门外。

    之后,不久,于小兰又找陈总说起了傅林调动的事。陈总想了想,说,“专业不对口,他来这干啥?”于小兰说,“干啥都行,不行就给你当秘书也行。”陈总沉默了一会,说,“让我考虑考虑再说。”陈总这一考虑,就又过了好长时间。本来傅林觉得如果陈总想要他只是一句话的事,但陈总这长时间不应承,恐怕还是因为对傅林有成见。但傅林也想好了,如果陈总不答应,那他就再想别的办法,因为秦都商贸公司那条路并没有堵死。这是他在走投无路时的最后一条路。

    这天,傅林刚从打字室里出来,关梅就把他和大家都叫在了一起开科室会。大家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好,默默地等着科长讲话。因为平时科室开会,都是关梅唬着脸训人或是发布工作命令,所以,一说开科室会,大家马上就紧张地沉起脸来,摆出一副十分不情愿的样子等着科长训话。可是,这次关梅不但没有唬着脸训人,反做出一副和颜悦色和蔼可亲的样子,对大家说,“今天,咱们在一起开个科室会,这也许是我在任时,或是咱们秘书科的最后一次开会了。因为从明天开始,咱们秘书科就不复存在了。”

    大家一听这话,马上吃惊起来,相互地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没想到厂里裁员裁得这么快。小吴问道,“秘书科不存在了,那我们怎么办?”关梅马上做出那种组织部门人员必须严格保密的样子,说,“这个你得要去问厂长。我连我明天要去干啥还都不知道呢。”候杰问关梅,“咱们科室到底能把谁留下来?”关梅似是而非地摇了摇头,说,“我真地不知道,不过,到了明天就一些真相大白了。”

    傅林一方面觉得关梅走了,为以后不再受关梅的压抑而感到高兴,一方面又在为自己到底会被怎样安置而放不下心。尽管他觉得自己有六层以上的把握会被留下继续当秘书,但没有听到消息,他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所以,等关梅开完会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傅林就追了过去,对关梅说,“科长,我是不是能留下来?”

    关梅皱了皱眉,有些吞吞吐吐地说,“这个嘛,很难说。”见关梅这种表情,傅林心里就感到有些不妙了,就说,“到底是咋样?没关系,你只管说。”关梅犹豫了一下,就用严肃的口气说,“这话我给你说了,你可不能再给第二个人说。”傅林信誓旦旦地说,“绝对不会说。”关梅说,“咱们科里只有候杰没变,咱们三人都要调离。”

    一听这话,傅林就觉得有个炸雷在耳边响起,让他头脑嗡嗡地响了好一阵。他说,“怎么能把候杰留下?简直是开玩笑。”关梅说,“我也觉得奇怪,心想要留也得把你留下。可是,不知领导是怎么考虑的。也许是领导要委你以重任吧?”傅林泄气地说,“厂里的好事领导啥时想到过我?”然后就问,“给你咋分的?”关梅本不想说,但觉得面子过不去,就说,“调我到西秦分厂当厂长,也就是总经理。”

    西秦分厂是总厂效益最好的一个厂,每月不但工资照发,而且还能拿到部分奖金,所以,厂领导的老婆孩子和七大姑八大姨的都集中在那个分厂里。傅林心想难怪关梅这么高兴,原来是又揽到了这么好的一个差事。这让人不能不发出那句“来世旦为女儿身”的深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