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劫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 无可更改

    杨信笑呵呵给了小妹一记摸头杀,笑道:“五哥有事,去山里面转悠几天;待会儿还得走。”

    “还走啊?”

    小妹不乐意,嘴巴都嘟起来了。

    杨信道:“就一二十天,不会太久。”

    然后问蔡琰:“帮我包一点食盐,我要带走,这几天山里淡出个鸟来了。”

    蔡琰道:“这就走?”

    杨信说:“没必要耽搁,早干早完事。”

    蔡琰点了点头,进了杂物间,出来时手里提着个小布包。

    杨信接过来,打开一看,里头青灰色粗盐,有大半斤,不禁诧异:“哪儿来这么多盐?”

    每次侯府下发口粮的时候,盐是极少的。杨信一家三口,七天半两盐。

    蔡琰道:“你去山里的第二天一早,玄德公和关将军来了桃林村寻你,还带了铁料、硝石、食盐来。”

    她指了指旁边杂物间:“都在里面呢。”

    杨信顿感诧异:“刘备、关羽来过?”

    说着话,眼睛瞄了下杂物间,笑起来:“倒的确是敞亮人。”

    蔡琰说:“你提条件是为试探?”

    杨信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更多还是为了铁料、硝石、食盐本身。这些东西等闲像我们这样的黔首,没有法子一下子弄到那么多。”

    又说:“就当是个交易,我杀鼍龙,免除桃林村隐患,皮肉筋骨尽归刘备;我要点铁料、硝石、食盐应当是不过分的。”

    蔡琰道:“玄德公分明求贤若渴,你又是怎么个想法?”

    杨信哑然失笑,道:“北行计划已定,不可更改。”

    蔡琰叹了口气,道:“真不能改?这七八日里,玄德公来了三次了。”

    杨信在山里的这七八天,刘备已经来过三次;可惜,每次杨信都不在家。

    蔡琰又道:“玄德公日理万机,能因你蹉跎七八日,诚意如何,一目了然;上次离开前,玄德公对我说,他三天后还会再来一次,时间就是明天;不若你明天见过了玄德公再去山里不迟。”

    杨信轻轻摇头:“我既然没有加入他的打算,见面又有什么意义呢?”

    说话间,杨信掂了掂盐包,又揉了下小妹的脑袋,道:“明日刘备再来,只说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能加入他的团队。”

    顿了顿,杨信有些怅然。

    叹道:“刘备三次访我,可见其诚心诚意;但我现在的确没有加入他的打算,我等不及呀!”

    “刘备才刚刚起势,非十年之功不能与曹贼相抗;我若加入刘备的团队,我就得等十年!”

    他说:“仇恨时时刻刻噬咬着我的心,令我难以安宁,每每想起母亲、父亲和兄长们的音容笑貌,我便恨不得立刻飞到许都,把曹贼碎尸万段。”

    他认真的看着蔡琰:“我无法等待,更不能蹉跎;因为我害怕,因为我耽搁不起;因为曹贼已老,说不定哪天就死了,到时候我怎么报仇?!”

    “我必不能教曹贼善终!”

    说完杨信吐出口气,轻声道:“我得武陵蛮几位朋友相助,在山里找到一块陨石,欲以之锻造兵器;陨石坚固,熔炼不易,须得耗费许多时间;家里的事情,就全靠姐姐了。”

    顿了顿,他道:“二十亩地还未开荒,熏制腊肉的事情也还没有着手去办,姐姐在家里作一些前置工作,把地里的石头和灌木初步清理一下,等我锻造好兵器,回头再仔细处理。”

    又对小妹道:“要听话,不要整天像个飞天的蜈蚣到处乱跑。”

    做完交代,杨信拿了盐包,很快回到山里,正式进入熔炼流程。

    ...

    汉寿侯府,刘备处理了几份公文,盖上自己的大印,将公文交给关平,立即送去江陵。

    关羽捧着一瓮酒过来,斟上,道:“吃些酒水吧,兄长。”

    刘备活动了一下筋骨,端起酒爵,抿了一口,笑呵呵说:“云长若是不耐,明日可归江陵去。”

    关羽道:“已是七八日,兄长三次造访,皆未见到杨信;此间诚意满满,便是当初请孔明出山,也不过如此。”

    刘备笑起来:“怪我太急,他不在家,如之奈何?”

    关羽道:“兄长日理万机,哪有这许多闲工夫在这里蹉跎?”

    刘备发出一声叹息:“日理万机说不上,事情越来越多倒是真的。”

    说:“益德那里传来消息,说周公瑾已有月余不曾露面,怕是箭疮日益严重,吹不得风。”

    早前周瑜与曹仁交战,不慎中了流矢;先还不觉如何,周瑜持续奋战,但入秋前,周瑜渐渐不再露面,他麾下的将领们亦讳莫如深。

    因着先前张飞被刘备派到周瑜麾下帮忙,张飞所部至今仍在南郡,所以能隐约察觉到周瑜的不正常。

    诸葛亮作过推测,道是周瑜的箭伤恐怕非常严重。

    关羽听了,不禁捻须思索,缓缓道:“若周公瑾出了事,荆州的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

    刘备颔首:“是啊。”

    他说:“周公瑾虽然敌视我,但他有大局观的人,不会乱来;若周公瑾伤重难返,不论是就此死去,还是退出一线,孙权都必然会派另外的人来荆州督兵。”

    说:“所以为防事情走向不可预测的变化,孔明建议我尽快与孙权商定荆州之事。”

    关羽道:“无非是在细节方面作更深入的探讨,达成更紧密的结盟。毕竟曹操势大,我们与孙氏是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刘备露出一丝苦笑:“孔明建议我与孙氏联姻。”

    关羽一怔:“联姻?”

    随即沉吟,道:“倒无不可。只是...阿斗年幼,孙权似乎尚无女儿,这如何联姻?”

    刘备苦笑不言。

    关羽随即露出恍然之色,道:“孙权有一妹,似将出阁,莫非...”

    刘备叹息:“孔明就是这個意思。我已五十,垂垂老矣。竟然这里,要我去作那孙权的妹夫,臊得慌。”

    关羽笑了起来:“这难道不是福气么?兄长何必言老?”

    刘备道:“我与孙文台是同辈中人,却如何娶他女儿?”

    关羽道:“兄长不必想太多。荆州需要安定,而且要尽快安定下来,其他的都可以放在一边。”

    刘备叹道:“是啊,荆州需要安定...”

    半晌,刘备道:“我在你这里,先安生一阵子;免得回了江陵,孔明整天念叨;不如等他和鲁子敬、诸葛子瑜商量出了章程,我再去京口会面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