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庄园,从拿下千仞雪开始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潘金莲避入诸天园,曹雪寒谋夺梁山泊(下)

    听到潘金莲这话,曹雪寒心下一惊,但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她元阴未失,尚还是处子,这才松了口气。

    至于潘金莲说要与身相许,曹雪寒压根儿没放在心上。

    自从觉醒太阴之体后,曹雪寒就知道这体质对女子有多大的吸引力。

    人都是看脸的,没见他和千仞雪相处没多久,千仞雪就彻底对他死心塌地,相思断肠红都为他摘下来了。

    前后连二十章都没到。

    要不是千仞雪还是个未成年,估计这会儿娃都已经怀上了。

    至于潘金莲,留下当个丫环用用就是了,毕竟床第功夫还是不错的,但其他就免了。

    摇了摇头,曹雪寒收回思绪,开口问道:“你来此之前,在做什么?按照本座设下的规则,要么心有所求,要么遭遇危机,又或者足够幸运在身,才有资格来此。”

    “官人容禀,”潘金莲娇滴滴的声音响了起来:“奴家金莲,原是清河县张大户他的使女,只因张大后要强占奴家,奴家不愿,便告诉了主母。

    主人家便恼了,宁愿倒陪些嫁妆,也要将奴家嫁与那清河县人尽皆知的三寸丁谷树皮。

    奴家不甘,便趁夜逃了出来。正要被张大户家丁追上时,只听的一道声音,问奴家愿不愿来此间庄园,服侍官人。

    奴家当时只想逃得虎口,便答应了。睁开眼时,便到了此处,得见官人。”

    曹雪寒闻言,嘴角却是一抽。

    没想到,潘金莲与武大郎之间还有这么段波折。

    《水浒传》是古白话文写成的小说,虽说是古白话文,但比之文言文也并不差多少,许多情节只一笔带过。

    就比如潘金莲与武大郎之间这一段,原著中只写道:“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却从未说过潘金莲在嫁与武大之前有试图逃跑过。

    由此看来,潘金莲从一开始就嫁的心不甘、情不愿。

    而且,从原著中说,“将此事告知主人婆。”一段来看,潘金莲原本应当是想借此脱了奴籍,离开张府,好寻个称心的人嫁了。

    若说潘金莲天性放荡,那她为何不从了张大户?

    很显然,潘金莲也有他自己的标准。原著中说她是: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

    换句话说,潘金莲喜欢长得英俊好看的。

    因此,张大户才故意将潘金莲嫁给了丑八怪武大郎。

    换句话说,如果清河县没有武大郎,那张大户的计划是不会成功的。

    纵然再怎么不甘,在自家母老虎的发威之下,只得将身契交与潘金莲,将她放走。

    偏偏有了一个武大郎,让张大户的计划得以成功。

    对于张大户而言,既然得不到你潘金莲,那你也别想好过。

    你不是爱俊的吗?那本老爷偏要将你嫁给一个丑八怪。

    杀人,诛心。损人不利己。

    这件事情上,武大郎虽然只是个被利用的棋子,却也是既得利益者。

    以武大郎的原本条件,想找到潘金莲这么漂亮的老婆,是不可能的。

    所以武大郎也不可能肯和离。

    那么,无力报复张大户的潘金莲,又怎么可能会对武大郎全无怨恨?

    一开始还只是出轨,遇到西门庆与王婆后,更是变本加厉,直接将武大毒死了。

    原本单纯要只是潘金莲自己的话,可没这个杀人的胆子。

    平心而论,谁愿意嫁给一个丑八怪?

    这是要搁现在,最多也就是个离婚罢了。怎么也不至于闹出人命来。

    说到这里时,曹雪寒忽然想起一事来,又问道:“你来时是何年何月?”

    潘金莲虽是不解,却又乖巧答道:“政和五年四月。”

    曹雪寒拍手大笑道:“甚好,甚好,金莲你此番却是立下一大功了。”

    水浒原著,梁山全体受招安是在宣和四年,由此往前倒推,武松打虎应当是在政和五年十月。

    武松打虎后又过了几日,武松才与武大相见。

    而武松当时与武大说是“一年有余未见哥哥。”

    从潘金莲得罪了张大户,被嫁于武大郎,再到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来武大家里骚扰,被这一班人不时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再加上武大与潘金莲。从清河县。搬到阳谷县时,肯定还没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

    否则,不等武松怒杀潘金莲,潘金莲与武大二人便先要当了老虎的口中餐了。

    再加上现在潘金莲还未曾嫁于武大,只是张大户正在安排这件事情,潘金莲得了消息跑路,这前后差了半年,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政和五年四月时,晁盖尚未接的生辰纲,林冲已上了梁山。

    这正是个好时机。

    八百里水泊梁山,此时不夺,更待何时?

    原著写得清楚,宋江死时已是宣和六年。(此处以百回本为准)

    再有三年,便是那靖康之乱,到时天下大乱,正是夺得江山的好时机!

    中华上下五千年,若论得国之正,莫过于始皇帝陛下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始建大秦。

    明太祖朱元璋北逐蒙元,恢复中华,可与之并列。

    可要说得国最不正的,莫过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先不提,到最后,还弄出了个靖康之耻。

    这天下,他赵匡胤坐得,曹雪寒便坐不得吗?

    整整一个水浒世界被诸天庄园吞噬吸收,曹雪寒简直不敢想象,这其中的好处与收益会有多大。

    曹雪寒二话不说,召集吕布、张辽、高顺,便准备带着五百陷阵营的兄弟,去夺了梁山泊。

    但说实话,这却也没什么太过好商量的。

    所谓的水浒一百单八将,有几人能在无双飞将吕奉先的面前走过三个回合?

    更不要说,这会儿的梁山泊,总共也就王伦、杜迁、宋万那三个草包。

    林冲虽是上了梁山,但说到底也就是个弱化的张飞,顶天了三五合便被拿下,这还说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