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奸相
繁体版

第八十二章 关山牧场

    一战结束。

    李锡过来上报战果。

    “杨相,战马一共捡了两万多匹!歼敌四千余人。”

    杀死的人,并不算多,这情况在杨天真的预料之中。

    因为他瓦解的是敌军的心理,并不是真的拥有了碾压敌军,大规模杀伤的实力。

    这种战法,最典型的先例,就是南梁陈庆之。

    回纥人落荒而逃,留下了两万多战马。有了这些战马,就可以一路追击,让敌军没有时间整顿军队。

    运气好的话,还能跟高适,打个配合。

    之前给高适的命令,只让他去关山牧场取马,再无后续。

    取完马后,具体要采取什么行动,就看高适探明敌情之后,做何安排了。

    敌军分成两路进军,一路应该是去了凤翔,另一路就是目前遭遇的回纥大军,是走的安定。

    关山牧场,恰在两地之间,南边是凤翔,北边就是安定。

    当初太宗皇帝在此设牧场,养马数十万匹,也是非常有远见的。

    可惜。

    初唐有六大马场,共计养马百万匹,所以能纵横无敌。

    但到了如今,一百多年过去,很多牧场土地都被侵占,养马之政也日渐荒废。所以才造成了如今无马可用的窘境。

    记吃不记打,是人类社会,永远无法治愈的绝症。

    不过,关山牧场尚在,大约还有战马十数万匹。

    这一次取完,大唐就真的没马可用了!

    此战过后,还是要征辟马场,大量养马,培养日后的战争潜力。

    高适取完马后,可以有两个选择。

    一是南下去凤翔,与悉诺逻的神策军共同防御吐蕃大军。

    二是分一支军队,去扼守安定。然后率大军迂回绕后,与神策军夹击吐蕃大军。

    但要选第二种策略,就需要对敌军的动向,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杨天真对高适的能力,十分看好,也希望他能选第二种。

    只是战场瞬息万变,不会完全按照谁的计划去进行,更多的还是要随机应变。

    “李锡,让大军先休息。明日一早,集合所有人,带上全部的马匹,追杀回纥人!”

    这个命令让李锡一愣,问道。

    “杨相,不留点兵在泾阳?”

    在李锡看来,这个杨相的决定有点不可思议。

    回纥人的确是跑了,可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股败兵再跑回来?

    稳妥的做法,是在泾阳留下几千人驻守,保护这座城。

    杨相不留一兵的做法,有可能会将这座城,置于危险之中。

    杨天真却眼睛一瞪,斥责道。

    “留什么留?泾阳留下一个吕崇贲就够了。再有回纥败兵跑回来,让他一个人去顶!”

    “反正长安不会有事!”

    “前方吐蕃大军,必须予以重创。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懂吗?”

    李锡不敢说话了。

    他只顾虑到泾阳,却没考虑前方还有吐蕃大军。相比而言,吐蕃才是那个更大的威胁。

    吐蕃的威胁不解除,泾阳留下多少兵,都是白搭。

    “遵令!”

    还有一些事,李锡没敢再问。其实他自己也能想到答案。

    比如仓促追击,粮草供应不上怎么办?

    比如泾阳万一沦陷,后路不通,陷入绝地怎么办?

    问题太多,杨相一定会发火。

    这些事,其实也不算是大问题。

    不然,杨相让带那么多马匹干什么?每人骑一匹,还剩下几千匹。

    杨相的命令,可是带上全部马匹!

    这不,可以轮换着马匹,持续追击。大军无粮,还可以吃马肉。

    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马为午,属火。马肉性燥,吃多了会上火,流鼻血。

    可这对中原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什么问题。利用中医的五行平衡理论,就可以完美解决。

    不懂中医也行,就记得煮马肉的时候,在里面加点蒲公英啊,紫花地丁啊,马齿苋啊,甚至少加点青蒿嫩尖都可以。

    中原士兵,征战万里无敌,克服各种水土不服。靠的就是这一手中医理论。

    这是那些蛮族,完全无法理解的事情。

    很快,泾阳城恢复了黑暗,火光只留下城头一些照明用的火盆。

    整座城,沉寂下来。

    杨天真也去城内,找了个宅子住下,与李承雅相拥而眠。

    仅仅睡了一个多时辰,城头上就吹起了集合的号角。

    大军出发,开始追杀回纥人。

    一夜未追,既可以让回纥人放松警惕,又可以在他们最疲惫的时候,赶上去轻松杀掉。

    这种追击法,要比连夜追杀,更加有效率。

    吕崇贲独自站在空荡荡的城头,悲愤的望着离去的大军,欲哭无泪。

    兵被夺了,人被杨相骂了,恨不得就从这城头跳下去,一死了之!

    可是城头并不高,不足两丈。跳下去多半死不了,落个残疾就划不来了。

    想了想,日子还是要过,官还是得当。

    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只能在百姓中,再招募守城士兵了。

    唉,太难了!

    关山牧场。

    高适率领十万大军到这里的时候,看着斑驳的草原,也忍不住叹息。

    高适一生都想成为名将,因此除了读一些兵书,还会去看一些关于地形和气候的记载。

    相比于一百年前,气候明显整体变冷了。再加上草原维护不善,在大唐的军备马场中,居然还养了大批的羊群。

    马儿的草料不足,品质下降,导致马匹数量比之前,缩减了一半,体格也不如之前。

    气候原因,只是客观因素。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原因。

    关山牧场,是秦国起家的根本。在秦孝公之前,秦人被中原视为夷狄,就是因为生活习性还以游牧为主,不熟悉耕作。

    但是,就靠着这块牧场,打下了大大的基业。才有了后来商鞅变法施展的余地,完成向农耕社会的转型。

    汉武帝时期,关山牧场养马三十万匹。直接成就了卫青、霍去病,当然也成就了汉武之名!

    历朝历代定都长安,无不把关山牧场,视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现在,它荒废成这样,大唐怎能不衰败?

    高适的脾气,一向是很好的。五十岁了,已经见过太多,轻易不会再动怒。

    可是现在,莫名的一股怒火,上冲天灵盖。

    大喝道。

    “牧监何在?滚出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