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花蕾
繁体版

第29章 青青的禾苗(7)

    看着春燕又可爱又听话,这么小年纪就知道体贴人,张玉芳越想越高兴。看看秋燕,再看看文瑞,心里暖暖的。剥着一粒粒肥胖的豆粒,圆鼓鼓的,豆粒包在豆荚里,豆粒的茎扎在豆荚上,共同吸收豆秆输入的营养。豆荚紧紧的包围着豆粒,付出全部的心血,供给豆粒地生长,无怨无悔。她喜欢最可爱的豆粒,赞美脉脉含情的豆荚,更敬重伫立着的豆秆,豆秆凝聚泥土的营养,把根扎在大地上,经受风吹雨打,仍然茁长的成长;回敬太阳温暖的普照,人们张开双臂哈!哈!的高歌。

    大自然如此的神秘,引领多少勤劳的人在探索。张玉芳看着圆圆的豆粒,瘪瘪的豆荚,情不自禁地喊:“春燕!文瑞!秋燕!你们都过来,让我讲给你们听豆瓣的故事!”

    孩子们都围了过来,春燕眨巴着双眼问:“大婶,豆瓣还有什么故事?”

    张玉芳拿着一颗结满豆荚的豆秆,指着豆荚和根部的链接,再剥开豆粒和豆荚的联系,阐述着她们之间的融融的乐趣。春燕听着乐在其中,这时春燕拍着小手跳了起来,高兴地说:“原来她们之间还这么神奇,让我仔细再看看。”

    张玉芳回味着讲给她们豆瓣的故事,结合生活之间的联系又想起她们彼此间融洽的存在,就好比豆瓣的故事。看看春燕活泼机灵的眼神,睒着眼睛的清澈的情感,启示着无际的遐想。又联想成长的过程中经受的风风雨雨,联想种子开花结果的过程包含的哲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质朴、善良的接力,才是绿色的真谛。

    张玉芳剥着一个个瘪瘪的豆荚,春燕和文瑞,秋燕乐呵呵的嬉笑。看着椿树上的麻雀唧唧咋咋地上窜下跳,充满大自然的活力。麻雀绒绒的羽毛,睒睒的眼睛,尖尖的小喙,一张一合发出的声音回荡在天空,带给大自然一些生机。

    椿树随风摇摆着,飘落的叶子坠落在树下,垫上厚厚一层层绿色;绿色里并且带着沉重的赭黄色,躺在大地上:有的随风漂流着,有的静静地倚在大地上一动不动。

    随风昭望蓝天白云,浩瀚无垠。北山清晰的山岬,沟壑纵横,风景旖旎;昭望高厄的太白山白雪皑皑仍然依旧。仍然分隔南北的天,依然沉稳的,纹丝未动,永久地座落在大地间,万古千秋。

    田野里的羔羊咩!咩!咩!的追随着老山羊;白绒绒的奔腾在草坪里,点缀着大地的绿色,使浓浓的绿色更加的绿;绿色衬托着白色的羔羊,羔羊更加活跃,更加撩人,惊奇可叹。羔羊追着老山羊的后面,贪婪的用小嘴仰起头摩挲着山羊的奶嘴;老山羊被骚扰地躲闪不及,羔羊跳跃着迫不及待,逗起人们的微笑。

    张玉芳惬意地沉浸在大自然里,陶醉在大自然里。回头再看看春燕,文瑞,秋燕更使她着迷。春燕在帮着剥着豆子,听着大婶讲的故事,可能是豆秆茸茸的毛摩挲在春燕的手腕上,春燕的手腕出现一簇簇的小疹子。春燕感觉有点发痒,挠了挠感觉更加厉害。又过一会儿,小疹子好像又增加了许多。春燕没有在意,也没有多想,还在剥着豆子。剥一会儿挠挠手腕,这时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张玉芳给孩子们又要做晚饭了。她回到厨房里,撇着烦人的火链;烧着麦草秸,燃起了火焰;烧热厚厚的黑黑的锅底,房顶冒起袅袅的炊烟;风箱叭嗒叭嗒的来回推拉着送给一缕缕的气流,吹起燃烧的火焰,火焰更加的热烈......

    春燕在夜色里喝过一天里最后一碗大婶做的晚饭,仍然剥着毛茸茸的豆子,她的手腕更加痒得厉害。在痒痒地烦恼中,春燕回到房子里,早点睡了。她睡在被窝里感觉有点热,她揭开了被子,凉风吹佛在手腕上,更加得痒痒。她不知是怎么回事,就又下了炕,走到张玉芳的跟前,对张玉芳呢喃说:“大婶,我的手腕在发痒,越来越厉害,我睡不着觉。”

    张玉芳听春燕这样说,她停了手里的活路。抓起一把豆叶擦擦被剥豆弄脏的手,然后抓住春燕的手腕把春燕拽过来。抓的时候她感觉到手腕上的一簇簇的疹子,疙疙瘩瘩的。她把春燕的手腕用手又摩挲一下,抬起胳膊用手掌按在春燕的额头上。张玉芳感觉到春燕有点发烧,她心想:会不会是“天花,”春燕长这么大没得过,春燕今年也七岁,一般天花应该就是这个年龄。想着想着她有点心神不安,又自己安慰自己,不会有事的。她又给春燕说:“春燕,你有什么感觉吗?”

    春燕说:“脸有点发热。”

    张玉芳这时心里已经心急如焚,她先镇静一下,又给春燕说:“不急,我给你先熬点姜汤你先喝一下。”

    再给春燕叮嘱一番,说:“不要害怕,不要紧,不要去接触文瑞和秋燕,怕给文瑞,秋燕传染。”

    张玉芳安排文瑞和秋燕,她回到厨房,又开始烧火。这时的烧火不是她平时那种感觉,她急忙之下,点不着火,越急越不行。心想:“天花”太可怕,有的孩子当“天花”被“天花”夺走了命,不知道春燕能否躲过这一劫。她越想心里越害怕,撇了一会火也没撇着。她出去在院子里走了走,又去给春燕叮嘱一番,又回到厨房,继续撇火。终于撇着了火,点起麦草秸。春燕看见张玉芳烧火也来到厨房,张玉芳看见春燕慵懒的眼神,顿时心如刀绞,默默地为春燕祈祷。

    她给神龛上了三炷高香,跪拜在神祇的脚下。又磕几个头,嘴里念叨一会儿,心里惴惴不安地离开了神祇,又回去继续烧起火来。又一想,给灶君爷上的香,给土地爷还没有上香,又去大门口里边,给直看着大门的土地爷上了三炷香,又磕几个头,念叨一番;这次地念叨不是平常时候的念叨,她的牙齿已经有点颤抖,给神祇叮咛的非常妥帖,又非常的到位;这回叮咛的时候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给神祇说:“春燕躲不过这个劫,她也就不活了,活着也没有啥意思了。”

    说着说着张玉芳流下了热泪,叮咛家里的几位神祇,现在总算放心了。她赶紧烧火,又想起在灶君爷面前给春燕求个符,也许能管用。她又回到房子里拿来了一绺红布挂在神祇面前,又重心上了三炷香,拜了又拜,念叨了又念叨,再重心磕几个头,继续叮咛一番,千叮咛万叮嘱。

    张玉芳又回到烧火的灶火,烧起了火。她又一想,春燕发烧,一会儿又要发冷,给把炕烧着,喝一些姜汤,睡在热炕上,让春燕把花花扬好,就不要紧了。这时她已心里乱了。心想:这几天春燕说她梦了好梦,说梦见了娘,还没过几天,就出这么个事。春燕说梦见她的娘,是不是彩凤死的不甘心,想她的宝贝女儿,又忍耐不住在暗里看了春燕一眼,使春燕揽上煞气。她赶紧烧开了水,把生姜切成片,再放些葱,煮一会儿,感觉好了,给春燕舀在碗里,叫春燕趁热喝,春燕怕烫,凉在锅台上。

    她又给春燕叮嘱一会儿,再回房子,找几张麻纸,放在灶台上。把春燕叫过来又叮嘱一番,让春燕趁热喝。她又提着篮子,在摞子上撕了麦草秸,塞在炕洞里,烧起了炕,烧起炕来屋子里都充满一屋子的烟雾。她被烟抢的又是眼泪又是鼻泣。怕火烧的不旺又进去用竹扇煽了煽,又从房子里跑出,擦了擦眼泪,再给春燕说:“春燕你不要怕,这几天就过去了,当花花人人都要当,你不要怕,我给你熬的姜汤是让你出汗的,汗出来,你要忍着,不要紧的。”

    张玉芳给春燕说的好,其实她的心里,充满恐惧和不安。这几个孩子是她的心上的一块肉,谁都动不得的,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她就活不下去了。她这时任何事都不想,豆子也想不起去剥,脑子只有春燕的天花病。她也害怕这个病,她知道只要得了这个病没有药物可治,只能听天由命;多数人也能抵抗过去,有一部分人几天就不行了。张玉芳攥了一把的冷汗,在浓浓的夜里她一会烧香,一会儿又烧炕,虽然是她一人在忙,好像家里有许多人在忙似的,把夜搅得乱哄哄的。她眼看着春燕喝下一大碗的姜汤,她把春燕抱到炕上,炕也越来越暖和,她给春燕盖好被子,给春燕说:“春燕你甭怕,好好睡一觉发发汗就没事了,我一会给你送一下你娘可能想你了,可能看了你一眼,不要怕,你早点会好的。”

    春燕睡在炕上身上发热,发烧,睡不着。这时额头上已经有了疹子,这时不是手腕一个地方发痒,额头也在发痒。虽然张玉芳给她壮胆,她也很害怕,压抑着心里的恐惧,不能暴露出来。她不能让张玉芳看出痛苦而担心。她的眼睛擒着泪水没有流出来,她转身面向后墙睡着,看着后墙,就不让张玉芳看见。

    张玉芳端着一碗水,拿三根筷子来到春燕的跟前,她给春燕说:“春燕,你甭动,我给你送送病。”

    张玉芳把碗放在炕沿上。拿三根筷子两头蘸在碗里的水里,拿蘸过水的三根筷子,在春燕的身上的空中,前三圈,后三圈,转了几圈,嘴里在念叨着,然后把三根筷子直直地立在了碗里。这时她拿来笤帚,打在筷子上,筷子飞溅在四周。张玉芳端着这碗水骂骂咧咧地走出房子,端着这碗水倒在黑乎乎的院外的大门外面;骂骂咧咧地关上大门,回到房子里,给春燕说:“你踏踏实实睡一觉,明儿就好了。”

    她又回到厨房收拾了碗筷,战战兢兢地回到房子里,坐在炕上。看着春燕的背部,眨巴着苦涩的眼睛,脉脉的在心里想:这下把神祇也敬的到位;煞气也送走,春燕快快好起来,还在嘴里念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