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神奇马良
繁体版

第3章 才分九品

    “列位,咱们书接上回!”

    “且说那才子范闲受二皇子相邀一聚,却在途径牛栏街时突然闻到一股幽涩怪味,接着便不由分说拽着手边之人从车厢之中奋跃而出。”

    “这股味道原是取自某种毒蛙的箭毒,名为苦忍之毒,最是见血封喉,范闲幼年历练时便已熟知。”

    “而就在他纵身跃出的同时,一块巨石也呼啸袭来,将他所乘车马瞬间砸的粉碎……”

    茶馆之中,马良端坐桌案之后,桌上唯有茶碗水壶惊堂木三物。

    他坐姿端正,吐字清晰,嗓音洪亮,讲述的绘声绘色,将听众的情绪也调动的随故事情节变动而起伏不定,端是引人入胜。

    所讲,正是名为《庆余年》的长篇故事。

    故事内容精彩绝伦,有尔虞我诈的庙堂风云,有惊心动魄的拼死搏杀,也有儿女情长的风花雪月,更有热血沸腾的少年侠气。

    别说是如今娱乐方式极其匮乏的汉末三国,即便是千年之后的前世,这个故事亦是无比火爆。

    当初马良刚在茶馆开书之日,便在周围街巷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平日门可罗雀的茶馆顿时人满为患,惊得茶馆老板以为来了劫匪,差点惊动附近府衙。

    哪怕在理清现实之后,茶馆老板还是唯恐店面有什么闪失,将店内买不起茶水的客人全都轰了出去。

    致使直到当日休书,店门外七尺宽的街道都处在堵得水泄不通的状况。

    也正因为见识过如此盛况,当马良找到他商谈合作事宜之后,茶馆老板甚至都没犹豫一秒便接受了所说的全部条件。

    不仅将店内原本典雅的装潢改成了如今这样类似前世课堂一般的风格,收费方式也改成了茶水畅饮,门票和糕点付费。

    更重要的是,门票收入与马良五五分成。

    一本《庆余年》诉说庙堂风雨,更道尽百态人生。

    前来茶馆听书的多是商贾子弟,或是失意士人,他们心中也清楚自己的人生早已基本定型,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既无缘庙堂争端,又远离江湖血雨。

    但马良所讲述的故事,却是满足了他们心中的向往!

    他以精彩绝伦的故事引流,加之清香提神的茶水作陪,让这间茶馆的名声极短时间便在襄阳打响,生意也是一如既往的长红火爆。

    坐在后排的刘备也是头一回听这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哪怕他只是半途听起,但在马良抑扬顿挫的讲述之下,没几句便被深深吸引。

    听到数名蒙面剑客围攻范闲时,他会不由为其捏一把冷汗。

    听到重伤的藤子京不顾自身伤势仍要飞扑牵制巨汉时,他又立刻因为此人的义薄云天而引为知己。

    听到范闲转危为安之后,他又开始随着马良的讲述开始分析书中情节,想要理清楚究竟是何人暗中下此毒手。

    “而在父亲范建离开之后,范闲眼神却是突然冷了下来,望向昏暗房间中的一处角落……”

    茶馆前方,马良的声音却突然戛然而止,端起一旁早已凉透的茶水不紧不慢的浅饮品尝起来。

    刘备原以为他只是渴了,简单喝两口润润嗓子,却未曾想到这一喝却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且故事分明正讲到关键时刻,就像好不容易费力绷紧了弓弦,却等来了取消放箭的命令一样心痒难耐。

    刘备很想起身上前追问后续故事发展,但碍于自己的身份又只得悻悻放弃。

    再精彩的娱兴节目终归也只是闲暇时的消遣,如今汉室垂危大厦将倾,他又岂能顶着汉室宗亲的身份去结交一个小说家?

    将面前的茶盏一饮而尽,就当刘备想要起身离开此处时,前排听众突然有人朗声喝到。

    “鸿宾楼赵蒙打赏马先生百铢!”

    一旁待命的茶馆小厮刚赶到说话之人身旁,他便递出一小袋早已准备好的铜钱。随后更是起身向周围抱拳拱手。

    “欢迎诸位常来我鸿宾楼聚宴。”

    紧接着,不远处一个书童朗声长喝“向条公子打赏五百铢!”

    “蔡道贵公子打赏五百铢!”

    “杨序公子打赏二百铢!”

    ……

    一连响了数声,方才打住,而茶馆小厮手中托盘已是十分沉重,双手托举都是有些不稳。

    刘备看着满满当当的托盘,也是不由一愣。

    这是……打赏催更?

    若是从前,能听得这般有趣的故事,刘备自然也免不了要慷慨解囊打赏一番。

    但如今他已经贵为皇叔公卿,身负天下重任。

    为此,许多原本的爱好也必须强行压下,唯有以天下士人心中理想的明君形象示人,广揽天下贤士,方能在这艰难的时局之中搏得一线生机。

    故而眼下,即便马良所讲故事再合自己胃口,刘备也只将其视作今日偶然闲暇时的消遣。

    刘备想的很是通透,眼见马良放下茶盏重新拿起惊堂木,也不再多想,安稳坐了回去,继续享受这难得半日偷闲。

    马良余光扫过托盘,顿时也来了兴致,惊堂木起落,故事也就继续娓娓道来。

    “五竹缓缓从黑暗里走了出来,眼睛上依然蒙着那块没有一丝皱纹的黑布,神情也是一如既往的冷漠。”

    听到这个名字,不少从头听来的听众当时便激动了。

    “是五竹,没有内力却能与大宗师战平的厉害人物!”

    “对啊,我都忘了有这号人物跟在范闲左右了,为何刚才遇险时不见他出手相助?”

    有人则是不明所以,向身旁人询问道:“宗师不是郡国里训导宗室子弟的大官吗?这大宗师又是何物?”

    身旁之人亦是妙人,不仅记忆过人,更是有问必答,当即便道:“这《庆余年》中天下武夫共分九品,品级越高实力越强。而天下万千人中,有四人却是超脱了这九品境界,世人便称其为大宗师,以示其身份之尊崇。”

    “以九品划分天下武夫实力?有意思!可惜现实之中没有这般清楚的划分,致使失德之人为官,怯懦之人拜将!”

    刘备身处后排,听闻百姓对朝廷如此怨声载道,却也不觉得恼怒。

    如今军阀割据,州郡战火纷飞,所有人都明白乱世已至,让世人对本就怨气颇重的灵帝一朝更为痛恶,同样也认为这是造成乱世的祸源。

    甚至即便是刘备自己,也不知道多少次因为桓灵二帝的昏庸无能而叹息不已。

    “若天下贤才良将真有这般清楚的划分,那该多好?”

    刘备心中莫名生出这样的感慨,真正统管过一州之后方才会明白,各方各面的人才究竟有多么紧缺,也难怪会有求贤若渴的说法。

    想到这里,刘备又是一杯茶水下肚。

    在场抱着同样想法的自然远不止刘备一人,只不过刘备是求贤若渴,其他人多是自觉怀才不遇。

    “马先生如此博学,不知可否将现实之中的谋臣将帅分出品级高下?”

    不知是谁突然在人群之中叫喊了这么一声,顿时就像连锁反应一般,引起众多附和之声。众人议论喧嚣之声更是很快就盖过了正在说书的马良,让他不得不敲击惊堂木以示众人安静。

    “诸位玩笑了,马某不过一介布衣,岂敢妄论天下英才,更遑论品评优劣了。”

    这个时代士人之间很是流行月旦评这样褒贬天下人物的聚会沙龙,州郡长官乃至皇帝公卿征辟时都会参考一些名士的评价。某种程度上,这种评价也是如今人才选拔制度的一部分。

    而就单纯点评天下人物这个行为而言,即便偶有冒犯之语,也都会当作追求特立独行的搏名之举,基本不存在因言治罪的状况。

    换而言之,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要求,尤其是他们刚刚还花了钱进行打赏,但却被马良如此轻描淡写的搪塞推阻,一众听客顿时更为不满,吵嚷之声不消反涨。

    但马良也有自己的难处,身为一个穿越者,穿越的还是三国这种鼎鼎有名的历史时期,拥有历史大势的先见之明可是他相比同龄那些望门世家极其重要的一个优势。

    虽然天下点评人才的名士海了去了,即便真的做个盘点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对于想要带着傻弟弟在乱世混个出人头地的马良来说,哪怕是一丝一毫的风险都不想冒。

    毕竟,蝴蝶效应这种事,谁又能说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