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剑斩星河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一国云起

    无论是地方国家,还是设立有书院的国家,都是会在文庙登记造册。地方国家并没有得到文庙的认可,所以一般是记名在一本花册,就只是遣名而已;而被文庙认同成为国家,意味着登上了文庙的谱牒,能够享有文庙带来的多数好处的同时,还能向书院请求庇护,毕竟是被书院认可了的贤国,文庙也没有理由让它随意的破败毁灭。

    简而言之,就是傍上了浩然天下最粗的大腿!

    几日下来,武姝寰仍是无法接受要给夏希然更换衣物的事实,他明明可以自己换的!之前都是雨莹负责,后来夏希然就点名要武姝寰自己来,从内到位,从上到下,他是真的一点都不动手。

    听完刚刚夏希然讲述,武姝寰便心事重重,连给夏希然换衣服的时候没有那么羞恼。

    武家太上皇那一代,是为了书院的名额与大越相争,也是比大越更早在全国普及儒家文脉。只是后来武帝上位,听不得儒生劝谏,大肆罢免儒生、焚毁儒家经典,被文庙看在眼里,早就在资格册上除名了。

    穿戴完好之后,女子站在夏希然面前,十分纠结。

    “我想去看看书院观礼.....当年有位孙老先生指点过我,我想当面见见。”女子如此说道。

    夏希然笑着摸了摸武姝寰的脑袋,女子本想避开,不过没有,“我打算带阿玉去了,人太多不好带啊。”

    “你....你都是....多带一个人又不会死!”

    “人多眼杂,大越还是有好几家跟我们夏家看不对眼,万一有人瞧见你美貌见色起意了,借机针对我一下怎么办?”

    武姝寰立马领会,“那我换副面皮。”

    武国公主的身份,麻烦也不麻烦。上面就算是陛下知道了,也不会拿着去说什么事情,怕就是怕左相一脉的大人晓得,偏要拿这事情作文章,就会很烦人。

    只是眨眼的功夫,女子便以水法在自己脸上覆上一层新面皮,是个极其清修的样貌,比原本的模样差上不少,但已是极好看了。夏希然在一旁看得干瞪眼,水法还能这么用吗?

    武姝寰在一旁解释道:“我修行的水法近似无形一脉道法,除了本身不是道法以外,可以看作任何东西,是幼年我的老师所教授。”

    女子如实说道,似乎是在回应他答应带自己去观礼。

    书院成立,人人皆可以观礼,而在大越,她不行,没有允许的情况,踏出夏府都不成。

    “很不错的水法,有机会教我来玩玩。”

    “不好学的。”

    她不知道的是,曾经有个中年汉子也是这么说的,然后自愧不如的去开荒了十几亩田地,父子二人后来为此忙碌了数久。

    观海城自成为大越领土之后,夏希然派人去找过那对父子。奇怪的是,梧桐国的官员查遍了谱牒也没有在国内找到一个叫龙泉村的地方,而派人过去搜寻的结果也是如此,镇子的最北面有处名为龙泉的泉眼,泉眼日月喷涌泉水形成河流,旱涝水位皆是没有变化,与当年夏希然在龙泉村听到的一模一样,可龙泉村却没有了。

    没人听过龙泉村,也没人听过陈崔父子和贺老板娘,仿佛就没有存在过一般。

    他没有多想,以后一定是要过去亲自查探一下的。

    夏府众人,皆是要到场观礼的。

    老太君唐影收到了隋国皇族的祝贺,带着大伯母和几个年轻的唐家后辈和自家孙女们先去了皇城。

    夏承泽夫妇二人和两位弟子,随后赶到。

    夏希然几人,自然是到场。

    今日其实并非是书院开门,而是大越礼节当中所谓的‘见彩’,即所有重大事项前所要举办的礼节,而后才是正是设立,毕竟有关大越国光,所以礼节繁琐些也就见怪不怪了。此时的皇城外,已然水泄不通的围满了京州的百姓,文人才子皆有。而能站在皇城的城头上的,便是大越权势最高的几人,已经有资格被请来的人物。

    一位身披紫金袈裟的中年僧人,双手合十,口中叨念经文。

    一位衣着青色简朴道袍的长须男子,手持一拂尘。

    一位年事已高苍髯白发的老者,负手而立。

    一位平日里跳脱放肆的老者,面容严肃。

    一位同样身穿道袍,道冠样式确是与那观天道人截然不同的中年男子,眺望远方。

    大越皇帝姒韬,身处其中,不卑不亢。

    大越右相夏承泽,一身儒衫,君子气象。

    大越左相暮云山河,仙鹤官袍在身,眼神同样肃穆。

    姒韬率先开口,雄郎浑厚之声竟然传遍了大越整个疆域,包括前不久纳入大越版图的观海城。

    他境界不高,但借用大越龙气,做到这点还是很轻松的。

    几乎是所有的百姓驻足,放下手中的事情,也要听完大越皇帝的讲话。

    观海城纳入大越谱牒,一律逐渐将户籍变更为大越,日后观海城与大越不分南北,皆是越国子民。

    太子大礼,前几日刚刚举办,声势其实并没有那么大。而藩王大礼,选在此刻举行,便是天下尽知。

    观海城山上山下所有修士百姓,都知道不久之后观海城会来一位藩王。

    诸位将军齐聚一堂,定远军今日也下令修整一日,便是为了听皇帝姒韬的一番话。

    老将军十分高兴,与众将士举杯痛饮。

    姒韬之后,便是东元书院的院长,那位儒家圣人的一番讲话,有浩然气象。

    简单生趣,并不繁琐,可见此人也并非认死理的儒生。

    夏希然在离得稍远些的位置指了指那老头问道:“那就是你说的孙老先生?”

    身旁的女子点点头,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随后收回目光。

    “待会过去打个招呼?”

    她思索了片刻,摇摇头,“不用了,能见到孙先生我就很高兴了。”

    老者一番言语过后,天空之上显然一莫大的金色牌匾,那位老人凌空提笔,便是金光灿灿的‘云起书院’四字,作为他向越国的贺礼。

    夏承泽紧随其后,巨大的牌匾之下,两道长联出现,便是“弹指雷鸣三霹雳,举头云起一须叟”的金色字体显现,中年男子脸上带笑,与那位儒家圣人对视一眼。

    观天道人一抖拂尘,便是为这牌匾和长联增添几分道意,随后他便看向一旁的圣人,嘿嘿笑着。

    僧人叹息,佛唱一声,越国边疆一带,数十万不得轮回的将士阴魂被超度,随后对视回去。

    几人皆是那天大的手笔。

    琅琊山的两位没什么好送的,有琅琊山坐镇大越,便已是最好的凭证。

    姒韬决定,将书院设立在龙虎山以南,正好将之前武帝弄得支离破碎的文脉重组起来,而且还能更好的安定观海城的情况。

    一国云起,泽被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