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科技树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人工智能

    搞定常温超导材料后,到星星之火点亮地球,剩下的就只是时间的沉淀了。

    时光又匆匆,当世界各国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大力建设聚变反应堆的时候,夏安在完成常规信息分类的基础工作之余,又开始研究起了当代的另一个热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作用无用言表,就连发展历程都不重要,所以夏安也没有在这方面去浪费时间。

    在夏安看来,当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其本质还是一堆算法和数据库而已。

    通过优秀的算法和数据库,当今的人工智能确实也可以做到三大核心功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但是,使用过“先天灵光”的夏安却觉得,这些以算法为逻辑基础的人工智能算不上真正的智能。

    真正的智能,不仅需要完成已有逻辑和数据的处理,还需会“幻想”,会“创新”!

    就好像“先天灵光”可以帮助夏安无中生有的推算出【螺旋超导】材料一样,这才是夏安心目中的好“智能”。

    夏安思前想后,还是将【人工智能】从【信息】叶片中拎了出来,单独设置了一条分枝。

    首先,【人工智能】必须有物质依托,夏安打算采用当今世界上最新的【量子计算机】。

    以【量子计算机】为载体,再以“先天灵光”充当智能核心,这才是夏安心目中的现阶段最完美的人工智能。

    将从现实世界中抄来的量子计算机信息录入到【人工智能】枝叶中后,夏安又接入了“先天灵光”,打算让其演算发展。

    但让夏安惊奇的事,这次的“先天灵光”并没有按照夏安的计划对【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进行演算,而是好像在湖泊中蓄水一样储存了起来。

    【啥情况?】

    夏安继续保持着“先天灵光”的供给。

    就这样过了一整天,【人工智能】枝叶上原本的点点微光已经连成了一片。

    最后,在夏安惊异的眼神下,【人工智能】的枝叶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它凝结成了一颗【果实】。

    好像樱桃一样圆润的形态,内部充满了金色光泽,而外部则呈现出诡异的符文线条。

    【怎么感觉好像海贼里面的恶魔果实的样子,这树苗竟然还有这种功能!】

    夏安正打算将光触插入到果实中,看看这果实代表的信息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光触竟然被弹回来了。

    仔细观察之下,夏安发现这果实中光芒有略微起伏,仿佛在呼吸一般。

    在一呼一吸之间,夏安又感受到这果实在自主的吸取树干中养分充实自己。

    夏安举起了光触,有心想要把这成长中的果实给摘下来。

    但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算了,他倒要看看这果实究竟能成长为什么样。

    过了几天之后,夏安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按照这个果实的成长速度,估计还得至少再养几十年。

    可以想象,几十年后,地球上早就点亮了数不清的人造太阳,小树苗经过“进阶”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看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真正成熟,还得在核聚变技术普及之后】

    虽然夏安暂时搞不懂这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但这不妨碍夏安做出预测。

    【人工智能】技术暂时陷入了瓶颈,夏安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农业】方面。

    如果说研究高新科技是为高效的利用“先天灵光”对应“节流”,那么增加人口,则对应着“开源”。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史,限制人口的最大因素,永远都是粮食。

    民以食为天,农业跟不上,人口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节。

    战争,瘟疫等等等等。

    所以说,一个文明强大的农业能力,才是其庞大人口的根基。

    广义上的【农业】,包括了【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等几项分枝。

    以【种植业】为例,又可以细分为【农产品种植】【医药原材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等数个细枝。

    夏安看着数量众多的农作物,对于如何构造一个健康的农业生态体系,脑子里乱成一团浆糊。

    在和平年代出生的夏安虽然是农村人,但是由于是读书苗子的原因,就根本没种过地。

    所以他的农业水平也就比五谷不分来的强一点。

    不过说道这里,当代的年轻人,能说出五谷是哪五谷的,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了。

    作为花家人,夏安当即决定还是以水稻和小麦,玉米三者作为突破点。

    【水稻】做成的大米南方人比较爱吃,【小麦】做成的面饼北方人比较爱吃,而【玉米】则是夏安自己以及全国人都爱吃。

    作为基础粮食,现如今所使用的品种经过以袁农平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培育,已经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

    但是,这对于想要“爆人口”的夏安来说,还远远不够。

    而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均可耕种面积也是一降再降。

    虽然国家已经尽全力在保耕地,但是随着愿意耕种的人越来越少,地里出产的粮食总量还是在不断的降低。

    那怎么办呢?夏安在多方收集信息后,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发展方向。

    一,规模化种植

    二,无土栽培

    三,太空农业

    三个发展方向从易到难依次递推。

    其中规模化种植最简单,早在数百年前的北美就已经开始实行了。

    但在华国只有少部分平原地区才有推广的条件。

    像云贵川等多山地区,要用上机械来施行规模化种植,无疑是不符合实际的。

    虽然近年来已经有专家提倡在搞什么“水稻上山”,但是结果却颇毁誉参半。

    有的人认为这很好的解决了山地种植的问题,有的人又认为这种方式费力不讨好,性价比不高。

    要开发大量的山地来作为耕地,那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或者设备资金投入。

    以现如今的农作物价格来说,这笔生意怎么看都是亏本的。

    【所以山地农业的发展还是得看能源和智能化的发展?】

    夏安又把眼光看向第二条,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技术华夏已经研究了几十年,尤其是千禧年之后,这项技术快速发展,只不过现如今还没有遇到合适的推广时候。

    由于无土栽培的成本怎么样都要比普通种植高一些,所以在粮食够吃的情况下,这项技术大部分还是在实验室打转。

    不过还好,由于中国人实在是饿怕了,也实在是太会未雨绸缪来了,在现如今物资极大丰富的年代,也不忘做好粮食不够吃的准备。

    可以想象,一但遭遇粮食危机,无土栽培技术随时可以大批量投入使用,这就很舒服了。

    夏安突然有点感觉自己对爆人口后粮食不够吃的担忧实在是太超前,想太多了。

    只要【能源】和【智械】上去了,以现如今华国积攒的【农业】技术,完全能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