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科技树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两仪反应堆

    邓家国是国内微观和核物理的顶级专家,此时的他却如同小学生一般,端坐着聆听夏安的讲述。

    【邓教授,你看我们能否利用这种粒子轨道云份特性来做做文章?】

    “夏总,您的意思是,借此来实现精准对撞?”

    【不仅如此,我还想尝试着制造曲率引擎!】

    “夏总,根据您的描述,要想达到减慢光速的程度,必须要产生足够份量对冲能量和控制能量输入的节奏,但实际情况是,以目前人类造物的水平来说,完全无法达到那个频段”

    “而且,并不是说能影响到空间曲率,就能制造出曲率引擎”

    【我其实搞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散装的原子核粒子群,能让光波减慢速度,我感觉这才是空间曲率的奥秘,但是在虚拟引擎能观测到的频段里,我实在找不到答案】

    “我想,这问题可能出在我们对粒子定义上”

    【嗯?什么意思?】

    “我们将粒子的本质定义为有质量的物质,这可能并不是最终的答案”

    【什么?粒子不是物质是什么?】

    “从核反应可以产生质能转换的现象来说,物质很可能本质上也是一种能量”

    【这个说法是弦理论么?可是我在负二十级别的微观世界里还是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粒子的边界和内部物质的质感】

    “那有没有可能,物质本身的弦长,在负三十,四十或者更微观尺度上呢?”

    【嗯,这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这样的话我也没有办法验证了】

    “或许,借助您的虚拟引擎,我倒觉得可以借助另一种方法可以验证一二”

    【噢,那您详细说说】

    “其实也很简单,用类比的方式,将微观的现象宏观化”

    “也就是说,咱们把整个聚变核反应区和粒子云轨道看做是一个整体,然后将这样的存在复制个是无数份”

    “然后拉大视角到正二十的级别,把时间流速调到一比十亿”

    【您的意思是说,把现在的核反应区和粒子云当成是一个放大了十的二十次方级别的粒子?】

    “具体的数据没有经过测算不好说,不过意思是对的”

    【您稍等,我去试试】

    说罢,夏安回到了虚拟引擎中按照邓教授的描述设置了参数。

    【我去,还真是!】

    夏安被眼前这一幕震惊到了。

    原来,宏观到正十级别的尺度后,由无数聚变反应区和粒子云形成的集群边界已经可以稳定的存在,其大小和模型,正好对应着“太阳”。

    然后再扩大到正二十级别的尺度,则对应着“银河系”。

    【将银河系级别的存在看做一个微观粒子,这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啊】

    【既然能将整个银河系看做一个微观粒子,那反推下来,一个微观粒子又为什么就不能是一个银河系呢?】

    叮铃铃,夏安敲响了表示到来的风铃。

    “夏总?”七十来岁的邓家国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虽然证明的不算硬核,但是,您是对的,在正十级别上我已经看到了稳定存在的边界和质感,而在二十级别上,这种边界和质感就更加浑然一体,无法观测波纹和颗粒感】

    “看来,我一直以来的猜想应该是对的”邓家国听到夏安的回复,感觉整个人绷紧的神经都松弛了下来。

    【什么猜测?】

    “宇宙的能量和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以十的二十次方为一个半周期,十的四十次方为一个完整周期,无穷无尽”邓家国颤抖着声音道。

    夏安早已有所猜测,所以倒也不是很吃惊。

    【哎,宏观宇宙是否无限确实我们也无法得知,但微观世界,的确真的就是无穷无尽!】

    【就像一条代表数轴的直线,不论两个点有多接近,在两个点之间又必然又可以找到无穷多个点】

    “夏总,既然这个猜测无法证伪,那么我们勉为其难的当其为真吧,这样的话,我对聚变反应堆倒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哦?您老赶紧给说说】

    夏安已经被微观宏观整的一脑子浆糊,哪里还有余力去想其他。

    此时见邓教授竟然还有新的创意,夏安不由得心生佩服,姜,还是老的辣啊。

    “如果我们把以米级别的核反应区和粒子云看做一个“原子”,那么能不能另外创造一个这样的“原子”,让其两个人原子之间产生勾嵌?”

    【您的意思,是让他们形成宏观化的化学键?】

    夏安被邓老的想法所震惊。

    “也可以这么说,如果实验能成功,这可能是我们对微观世界的又一次认知”

    【您稍等,我再去试试】

    夏安甚至来不及敲响代表离去的风铃,就直接回到了树苗空间。

    虚拟引擎世界,夏安设置了两个相同的氢聚变反应堆,将其磁约束的距离设置为刚好比粒子云大一点的位置。

    然后将两个模型相互靠近。

    调整到合适的时间观测尺度之后,夏安看到了两团物质相互融合的过程。

    两颗代表反应区的球体相互环绕运动,而粒子云则相互融合,挤压,然后部分形成了8字型的运动轨迹。

    【这是,星河系大碰撞?】

    夏安观察着这接近稳定后的实验模型,脑子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经典图案。

    【太极两仪图】

    夏安又观测到,由于体系的不稳定,两颗反应核心每一次的围绕旋转,都会将一小部分粒子云向外甩出轨道,同时产生的还有一道道波纹状的能量涟漪。

    夏安还无法理解这样的现象代表什么原理,但他观察到这部分涟漪的传播速度远小余光速。

    由于传播速度仅仅只有光速的百分之一左右,所以下夏安并不能确定这是被减速的光还是其他的什么。

    夏安将模型的时间刻度拉到最低,空间刻度也拉到了最小,最终还是没能发现这个能量波中蕴含的最小粒子。

    【找不到代表物质的最小粒子单位,看样子,这应该还是光?被减速到百分之一光速的光?】

    夏安突然感觉到,这光速还真的可能不是一个恒定的速度数值,而是会随着能量的堆叠程度而产生极大的变化。

    夏安回到了会场,将自己实验所观测到的画面描述给了邓教授。

    以夏安的知识和智慧不足以理解这些现象,但还好,在科学大道上,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