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繁体版

第12章 真诚的力量

    “子不教,父之过!

    孩子的性格,一半天生,一半是受环境影响。

    贫僧给施主老爷举个例子,就如当今圣上……”

    道衍实在受不了朱元璋的试探,干脆给他举了个例子。

    朱元璋一听他主动提起自己,注意力果然被转移开来。

    “圣上怎么了?”

    “当今圣上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一贫如洗,父母双亡的颠沛流离,到如今君临天下,意气风发的皇帝!

    圣上有许多品质,固然是一开始就定好了。

    他的坚韧,他的聪慧,这些如果让贫僧来看,贫僧能看得到。

    可如果时光能倒流,让圣上自己回到十六岁之前,你说他能当皇帝,他能想到?”

    回想起父母双亡之后,那段颠沛流离的时光,朱元璋百感交集。

    十六岁的他,别说奢望当一个皇帝,就是能吃饱一口饭,都是他梦寐以求之事。

    道衍继续说:

    “那就是了,贫僧跟施主老爷说过,贫僧并不能断命,只是会通过人的性格,心理去解析一些事。

    令郎至少现在的他在贫僧看来,他是个非常好的孩子。

    如果施主老爷想让贫僧去判断数十年后的他,那贫僧不是神仙。

    几十年时间,足够让一个人改变

    但贫僧可以说的是,

    哪怕他成为施主梦中之人,也是因为他在未来数十年中,被环境一步步逼成那样……

    与其去纠结他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不如去想想他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他这些话其实也算是为朱棣辩解了,只有道衍明白,朱棣的靖难,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朱棣心头未必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可朱元璋一生,都在打压除了太子朱标之外的皇子产生这种想法。

    哪怕就是真有野心,至少朱棣在建文帝将他逼向绝路之前,他是有很认真的当好一个护卫边疆的藩王。

    哪怕姚广孝孜孜不倦忽悠了他几十年,哪怕建文帝都要将他到吃屎装疯了。

    若不是实在没办法,朱棣也不会带着八百人起兵。

    这件事跟朱元璋有关系吗,多少也有。

    至少他一生看人少有出错,唯独在选择继承人上,选错了朱允炆。

    朱棣靖难,本质上就如自己现在忽悠朱元璋一样,是九死一生,为了一线生机的挣扎。

    朱元璋面红耳赤,有点恼羞成怒的趋势。

    道衍如此不客气的指责自己,让他非常难受。

    不过老朱终归没有失去理性,在强行压下将道衍推出去杀了的念头后,他转移话题:

    “没想到大师对陛下的性格也有研究……”

    “不是研究,是崇拜!”

    道衍很认真的说:“陛下是贫僧的偶像……”

    这个突如其来的马屁,拍得朱元璋措手不及。

    身为皇帝,朱元璋每天不知道要面对多少人拍马屁,可别人再怎么说,朱元璋都不会放在心上。

    唯独道衍这个马屁,显得格外真诚。

    让他多少有些小开心。

    老朱故作镇定,问:

    “为什么?”

    “施主老爷也知道贫僧是研究心理学的,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就是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

    陛下经历人间之苦,从一开始的懵懂,到被逼流浪的无奈,再到小有所成,被大势推动逐步问鼎天下的迷茫。

    这每一步走下来,都是大起大落的转换,这不是最好的心理学研究素材嘛?

    贫僧越研究,就越是觉得陛下了得!

    我扪心自问,如果换成我是陛下,恐怕在这过程中,要么迷失,要么疯了……”

    道衍的感慨,倒也不全是为了拍马屁换取求生机会。朱元璋本人的传奇经历,他个人也十分钦佩。

    真诚的力量,往往最能让人触动。

    别人崇拜朱元璋,可能只是因为朱元璋从微末一路走到皇帝之位的艰难,可道衍更知道他成为皇帝之后,为华夏所做的一切。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缺点很多的皇帝。

    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伟大的君王的事实。

    老朱的脸色阴晴不定,试图从道衍脸上看出一丝虚假。

    作为一个多疑的人,他第一时间的想法是道衍看破了他的身份,故意拍马屁。

    可阅人无数的他,在道衍眼中读到的,就是真诚。

    【真诚的力量,最为要命,他都不好意思杀你了!】

    道衍眼角的余光,扫到了朱元璋头上的字。

    “是呀,人会变成什么样,不是天生的,而是随着环境在变化……”

    朱元璋想起自己当和尚那会,能吃饱饭,对他而言就是最大的奢望。

    哪怕后来造反,郭子兴将马氏嫁给自己的时候,新婚之夜,那个局促不安,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马家小姐的男人,何尝不是自己?

    换言之,哪怕那个梦是真的,老四也走到兄弟阋墙那一步。

    问题就真的出在自己这个父亲的引导上,或者周围的环境。

    当然,狐朋狗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朱元璋想到此处,意味深长地看了姚广孝一眼。

    显然,道衍就是他心目中的朱棣的狐朋狗友。

    他被老朱一眼看得心里发毛。

    好在朱元璋及时转移话题:

    “这么说,大师对当今陛下,也很有研究?

    那大师对圣上,有什么说法?”

    道衍低下头,思索着自己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他只犹豫了一会,心里就有了决定。

    “若说有,也是有的!毕竟陛下是我的偶像,所以我对他的经历多有研究。

    不过,想要分析一个人,前提必须是拥有足够的信息。

    就如今日那些找贫僧断命的人,注定要大失所望。

    因为里边的人,贫僧并不了解!只能通过话术,说些模棱两可的话,

    关于陛下也是一样,贫僧所听说的事,都是道听途说,信息来源不一定准确。”

    他小心翼翼给朱元璋解释,就生怕他搞封建迷信。

    断命和心理分析完全是不同的领域,前者玄学,后者可以算是一门技术。

    道衍尽量避免朱元璋将自己的本事往玄学上靠,他宁愿自己在朱元璋眼中就是个神棍,骗子。

    “心理分析这么神奇,对了大师,你知不知道一件事?”

    “什么事?”

    “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张家第四十二代传人张正常入京!”

    “听寺院里的师兄弟讨论过!”

    道衍老实回答。

    “那大师给我分析分析,张天师这次来京,结果如何?”

    朱元璋的要求,让道衍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