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繁体版

第32章 《元史》的遗憾

    来了。

    道衍对朱元璋要说的事心知肚明,他故作不知,只是等皇帝说。

    “宋先生对你倒是非常推崇,说你有机智,且精通儒学!

    不过他闲聊中说起,你说他明年会有个名留青史的机会,但也会留下遗憾……”

    “原来您说的是这件事呀,是宋先生一定要贫僧断命,贫僧推辞不过,随口说的!

    与其说是断他的命,不如说贫僧在赌陛下一个决定!”

    “哦?”

    老朱没想到这个预言会落在自己身上,又提了一些兴致。

    “其实贫僧说的机缘,是修《元史》。新朝给旧朝修史,乃是惯例,而大明能主持修史工作的,也就宋先生一人!”

    “那为什么是明年,为什么不是今年,不是后年?”

    “因为我从史书里看到的……”道衍在心里吐槽,不过表面上却故作镇定:

    “因为今年百废待兴,来不及!

    而明年局势定了之后,应该刚刚好!

    施主您看,这其实压根不是什么预言,无非就是贫僧对于陛下的预测而已。

    如果猜得准,宋先生一定会记得我,

    可如果我猜的不准,其实他也不一定会记得这件事。

    反正贫僧没有将什么事说死,他也说不得我什么……”

    道衍在朱元璋面前大谈神棍之道。

    朱家父子:……

    这位大师的性子他们是真挺喜欢,丝毫不拿他们当外人、

    别人要故弄玄虚,装神弄鬼,他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装神弄鬼。

    真诚的人总是让人喜欢。道衍也一直避免自己跟“妖”这个字扯上关系。

    “如果要修史,大概得等北方定下来才行,元大都支撑几年,应该不是问题!”

    “贫僧倒是觉得,今年能拿下,北方军心涣散,其实早就没了心气……”

    道衍的话,让老朱非常高兴。

    如今的他,都不敢确定明军能不能拿下大都。

    徐达,常遇春按照朱元璋的计划,先取山东。

    如今大明的军队大概在山东激战,距离元大都还有一段距离。

    老朱乐观的想法,也是明年才能拿下大都。

    可道衍却如此坚定的认为今年能拿下,他不由多看对方一眼。

    此事留给时间验证,朱元璋不置可否。

    “就算如大师所言,明年陛下能抽出时间修史,也必然是宋濂,那为什么会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道衍低下头,说:

    “因为贫僧觉得,陛下不会给宋濂太多的时间修史,而对于宋夫子这种做学问多过于做官的人而言,这肯定会成为遗憾……”

    他当然知道,元史从开始编修到结束,前后也就是大半年的时间。

    因为修编仓促的原因,元史上充满了大量史料简单堆砌,而且勘误不足的缺点。

    对于一个主修而言,这肯定是职业生涯的败笔。

    可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皇帝,他并不觉得给前朝修史需要浪费多少时间去进行。

    元朝,在他眼中不过是异族,异族的王朝,并不需要太多的笔墨。

    “你凭什么会觉得,陛下修史上心?”

    面对朱元璋的疑惑,道衍想了一下摇头道:

    “猜的,陛下实用主义者,我赌他肯定不会对修史上心。

    大明百废待兴,需要用到人力物力的地方很多,浪费太多的时间为前朝修史,乃是不合算之事。

    且蒙古人的史书,虽然从法理而言,咱们也要修。

    可陛下终归不会觉得他们有多重要吧?”

    朱元璋脸色阴晴不定,道衍说起这些话的时候,他只以为对方是他肚子里的蛔虫。

    虽然如今北方未定,他暂时也没有修史的想法。

    可正如道衍所言,一旦蒙古人被赶出中原,修史的事情就提上日程。

    华夏人一直有后朝为前朝修史的传统,蒙古人只要出去,皇帝快速修史,有助于将名分给定下来。

    可若说他自己有多重视这个东西,肯定谈不上。

    道衍明明不“认识”自己,只凭借传说,却能将自己的心思分析得八九不离十。

    老朱总觉得,这孩子真的很懂自己。

    不过在惺惺相惜的同时,他也有种本能的不喜,一个君王被人看透,终归不是一个好事。

    道衍不知道朱元璋心里复杂的想法,旁白也没有给他提示。

    但他说完之后,见朱元璋沉默下来,他也松了一口气。

    应该,忽悠过去了吧?

    至于接下来的变化,也不是自己该担心的事。

    道衍从他给宋濂断命开始,就已经做好朱元璋会来问他的准备。

    种子播下了,就让它自己开花结果。

    老朱被道衍猜透之后,便显得闷闷不乐。

    “那本书你交给我,我不会让你亏了!”

    朱元璋兴致缺缺,便没了聊天的兴致,他给远处的侍卫使眼色,侍卫送来一个钱袋子。

    “这是我给你的预付款,回头书卖上价,我会将分红送来!”

    “老大,老四,走了!”

    “道衍大师,我们走了!”

    “大师,有机会再见!”

    朱棣和朱标也起身和道衍告别,道衍微微一笑,恭敬回礼。

    他从两个孩子的旁白中看到,二人对自己的印象非常不错。

    这两个可是大明未来的皇帝候选,无论谁跟自己关系好,自己都能获得好处。

    当然,前提是自己没死在他们老爹的手里。

    “施主,两位小施主,有缘再聚!”

    道衍将朱元璋父子送出禅房,又一路送到天界寺门口。

    朱元璋父子上了马车,临走的时候朱棣还探出头大喊:

    “道衍大师,你写新书记得让我看看哦……”

    “燕王殿下,其实咱们可以不要那么热情……”

    道衍心里吐槽,脸上却风轻云淡,给朱棣挥手告别。

    马车远去,道衍的身影逐渐变小。

    朱元璋此时正在低头沉思,他关注的对象全部在《西游记》上。

    “先让人刊印三百本《西游记》,朕发给朝中的大臣看看……

    再找书商,刊印三千本放在市场上售卖!”

    朱元璋朝着马车外喊了一声,一个中年人靠过来。

    “是,陛下!

    臣马上就去办,不过这书定价几何?”

    “市价即可!”

    朱标见朱元璋主动给道衍印书,多嘴问了一句:

    “父皇,您这么做有何深意?”

    朱元璋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