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繁体版

第35章 烂梗成真,平账大圣

    御书房中,只有皇帝在翻阅笔记的声音。

    一众朝中大员,站在那里显得颇为尴尬。

    他们就如一个个正在被老师检查功课的学习,显得忐忑不安。

    这种感觉,许多人早就不记得了。

    尤其这里的人,大部分都已为人师,放到外边,向来是别人对他们请教,哪像现在……

    “宋先生主要是批判猴子不守规矩,嗯……有理有据!”

    “刘先生倒是有趣,居然从丹道角度解读这本书,倒是让朕大开眼界!”

    “这一篇谁写的,户部……,实在乏味可陈,一看就知道是敷衍之作……”

    “还有那个谁,朕虽然喜欢西游,却还是不及你万一呀,你这些陈词滥调的赞美,是说给朕听呢还是姚广孝听的?”

    朱元璋看就算了,他还一边看一边点评。

    被点评到的官员,仿佛被公开处刑。

    尤其是马屁拍到马腿上的官员,个个如坐针毡。

    但最难受的人,莫过于李善长。

    从一开始,老朱就将他晾到一边,让他的威信受到极大的影响。

    而且那些读书笔记,皇帝一个个读,反倒显得他这个没交笔记的人被孤立一般。

    终于,朱元璋花了一个多时辰,将朝中大员们的读书笔记读完,他放下这些笔记,关顾四周。

    刚才还鼓足勇气准备跟皇帝劝谏的人,大多数已经在刚才的社死环节中败下阵来。

    大家被皇帝扫中,纷纷低下头。

    朱元璋很满意自己造成的效果,他缓缓道:

    “你们的读书笔记,朕都看来!

    一本书,每个人读着都有自己的看法,只可惜朕想让诸位爱卿看到的东西,诸位爱卿却视而不见。

    朕很痛心,大概是在座诸位,都不曾感受到朕曾经感受过的苦难!

    或者说,在场的诸位,也许已经习惯了书里的暗示,压根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

    皇帝先不说事,而是一个大帽子扣下来。

    这帽子扣得在场的官员们坐立难安,就连刘基都不淡定了。

    皇帝究竟想说什么?

    李善长的脸色很难看,他刚才有多大义凛然,此时就显得有多愚蠢。

    “尔等可曾想过一个问题,那孙悟空吃了几个蟠桃……?”

    朱元璋按照道衍平账大圣的烂梗,开始抠细节。

    他这么问,还真把百官给问住了。

    许多人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西游记》开始翻看。

    等他们找到答案,朱元璋第二个问题又问出来。

    从龙宫,到生死簿,到蟠桃大会。

    朱元璋用一种很平静的语气将平账大圣的故事讲出来。

    百官闻言,心里卧了个大槽。

    合着皇帝酝酿半天,落子居然落在这么不起眼的地方?

    平账大圣的说法,本来就是后世玩梗,它本身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推论,但这又如何?

    官员们大多数都是人精,他们明白皇帝的推论合理不合理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帝想要通过《西游记》整顿吏治。

    “话本小说只是戏说,可却处处影射现实,诸位大人也是经历过元末大乱的人,怎么会看不出其中的猫腻?

    朕给你们看看一些例子!”

    老朱又让人将几份文书拿上来。

    李善长作为中书省的左相,他第一个翻阅老朱递上来的东西。

    他额头的冷汗,马上冒出来。

    “李先生还觉得朕让你们读书,是胡闹?”

    “陛下,臣愚钝,请陛下恕罪!”

    李善长扑通跪在地上,不敢起来。

    “你们觉得,这些案子,是不是和平账大圣,一模一样?”

    老朱传过去的文书,正好是朝廷最近处理的案子。

    同样的手段销账,对比西游记来看,确实很讽刺。

    “户部呢,刑部呢,御史台呢?”

    随着朱元璋的语调上提,在场的官员登时瑟瑟发抖。

    刘基和章溢本是隔岸观火,可皇帝发起火来,他们也逃不脱责备。

    “元亡于天灾,也亡于人祸……

    你们中的很多人,也是走投无路跟着朕一起造反起来的老人。

    朕问你们,当年你们为什么要造反?

    还不是因为朝廷腐败,活不下去了?

    所谓以史为鉴,可元的尸骨未寒呢,许多人就将黑手伸到朕的天下来了?

    是尔等觉得朕好欺负?”

    皇帝压抑着的怒火,让官员们纷纷跪地,磕头认错。

    “臣等不敢!”

    “臣等绝无此意,请陛下明鉴!”

    “陛下慧眼如炬,臣等鼠目寸光,今日听陛下教诲,臣如醍醐灌顶……”

    官员们用各种话语,想要撇清楚自己和文书上那些人的关系。

    李善长此时终于缓过神,他主动说:

    “这些官员里边,有不少是臣提携的,臣失察,也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如今陛下指出,臣才惊觉这大明的吏治,也要开始抓起。

    莫如前朝一般,等到蚁穴溃提,大厦将倾,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他主动承认错误,老朱看他的眼神也顺眼了几分。

    望着那些惶恐的臣子,朱元璋的嘴角上扬,但脸上的喜意,很快被他收了回去。

    一个平账大圣的故事,可以借题发挥,整顿吏治。

    这买卖做起来,真是一本万利。

    “刘基,你怎么看?”

    朱元璋目光落在刘基上。

    “御史台的监察,也做得不足,陛下忧心的问题,乃是臣等本分。

    臣回去,定给陛下一个交代,回头臣将改革御史台,加大整治吏治的奏疏上呈给陛下!”

    朱元璋突然抓贪腐,哪怕只是小小敲打。

    刘基就发现了其中的好处,借着这股东风,说不定御史台的权柄还能多上几分,在场诸人,他最为高兴。

    “善!然御史台监察百官,需有法可依,我大明律的起草,交给你和李先生了!”

    “臣遵旨!”

    朱元璋将百官敲打了一番,终于满意结束这个话题。

    “李先生,最近哪里发生瘟疫,回头你将消息都整理好,一起交给朕……”

    李善长领命,百官在惶恐中走出御书房。

    他们再看手中的《西游记》,都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

    京城没有秘密,几日后

    道衍从与慧昙的闲聊中知道了发生在宫中的事情。

    西游记,平账大圣的梗。

    已经流传京城。

    他风中凌乱,道衍怎么都没想到,平账大圣的烂梗,居然被朱元璋玩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