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繁体版

第49章 远行汴梁,北国鬼蜮

    皇帝把玩着酒杯,却没有回答宋濂的问题。

    整个宴席鸦雀无声,只留下宋濂尴尬地笑。

    皇帝什么都没说,可却也什么都说了。

    刘基和章溢对视一眼,他主动开口:

    “陛下,说起来那个显微镜,真的很神奇,它如何能让人的肉眼变如佛眼一般,能窥不可见之虫……

    只可惜这东西珍贵,不然臣真想弄一台,好好研究!”

    “是呀,显微镜,显微二字十分绝妙,能窥微观之世界,打造这台东西的人,一定是个天才!”

    刘、章二人自顾将问题从【姚广孝】这个人身上,转成研究显微镜本身。

    朱元璋也自然而然接话:

    “这件小东西,确实神奇。

    以凡眼代佛眼,此乃神迹也!”

    “陛下能得到这等神物,也是我大明之福……”

    百官反应过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宋濂搞砸的气氛再重新烘托起来。

    朱元璋见大家都提起显微镜,干脆给显微镜赐了一个名字。

    佛眼镜!

    以凡人之躯,窥仙佛之秘!

    朱元璋想起道衍的脸,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

    “什么?我也要去汴梁?”

    天界寺,方丈室。

    道衍听完慧昙法师的话,蓦地站起来。

    慧昙笑眯眯地,说:

    “没错,这次陛下要去汴梁,大概是考虑迁都的事。

    他也跟我商议了一下,说让一些僧人随行,本来贫僧应该去的……

    可因为善世院的事情一直忙不过来。

    所以我向陛下举荐了你……”

    “我信你个鬼……”

    道衍看着慧昙头上的旁白,十分无语。

    不是说好出家人不打诳语的吗,方丈您要不要想想您的比丘戒,菩萨戒?

    【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什么指名道衍随行,但他知道皇帝越是宠幸你,就是佛门之福。他很愿意将你推荐给皇帝……】

    旁白已经出卖了慧昙法师的内心,道衍也懒得跟他跟他废话。

    他只是担心,朱元璋这不会是要跟他相认吧?

    从道衍的角度出发,他绝不想与朱元璋相认,现在的他可以在朱元璋面前装疯卖傻。

    一旦相认了,他就是一个知道了皇帝秘密的人。

    关于靖难的梦,朱元璋以李存义的身份说出来,他只是个梦。

    可如果以朱元璋的身份去面对自己,道衍就是个知道皇帝阴暗面的人。

    这样的人,通常活不了太久……。

    道衍觉得自己还是低调一点,千万不要给老朱找到机会相认。

    好在他从慧昙的旁白中,多少看出皇帝这次并没有打算将他召到身边。

    只是君王出行,皇帝也想祭奠一下汉家先人的英灵。

    道衍作为随行者,他也只是上百个和尚里的其中一人。

    皇帝卖什么关子,他并不清楚。

    不过只要老朱不让他相认,他去一趟汴梁也无所谓。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一个人想要远行何其难,路途艰险,每次远行很有可能就是跟故土的永别。

    如今能随着皇帝一起走,多少有个保障。

    “贫僧能见到皇上吗?”

    道衍故作不知,表示十分向往。

    慧昙大师果然咳嗽一声,却没有直接回答道衍的问题。

    他不回答,道衍反而放心,看来皇帝是没打算和自己相认了。

    也不知道,他带自己过去,是什么居心?。

    ……

    当皇帝准备出行,朝廷的机器开始运转起来。

    天界寺的和尚,不独道衍,许多人也被选中,并且开始和礼部的官员对接。

    且不仅仅是佛门,道门中同样有不少道士会随皇帝出行。

    当自己融入整个队伍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螺丝钉。

    在礼部官员的指挥下,僧人和道人们,在学着自己应该遵守的礼仪。

    出行之日很快到来。

    道衍他们被安排在队伍的最尾端。

    当皇帝的车辇远远行来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伸头,想要看清楚天子的容貌。

    不过他们注定失望,这段距离别说想要看到皇帝的脸了,

    他们连前边的侍卫的脸都看不到。

    “李先生,朝中的事,就靠你了!”

    队伍前方,皇帝上车之前,对李善长千叮万嘱。

    他还不忘对朱标说道:

    “太子,你要跟着李先生认真学习,知道吗?

    朕回来,会好好考你……”

    “父皇,儿臣必不会让父皇失望!

    儿臣在这里恭送父皇,愿父皇一路顺风……”

    朱标率先跪下,百官在李善长的引领下,也跟着跪下。

    “臣等恭送陛下!”

    一行人乌泱泱跪倒一片,老朱点点头,转身上了马车。

    “高见贤……”

    车马开始行走,朱元璋将高见贤喊过来:

    “你们注意别被那小和尚认出来,还有……

    看着他,可别让他死在路上。”

    朱元璋不放心,又补了一句。

    ……

    队伍在经历了漫长而繁琐的礼仪之后,终于开行。

    一旦开始,道衍才真正感觉到远行之难。

    他们这些人不比皇帝,可以坐上车马,或者骑马前进。

    当队伍用脚,朝着北方行去的时候,道衍脸都黑了。

    不过好在队伍行走缓慢,姚广孝留下的身体,好歹也不算太差。

    跟着队伍走了一段,前方有人主动送来茶水,让他们不至于在饥渴交加中前进。

    道衍从送茶的人旁白中,知道了这是皇帝特意的安排。

    他咬着牙,跟着队伍走。

    队伍一路前进,逐渐进入北方。

    道衍就如第一次远行的孩子,好奇地打量眼前的一切。

    只是当到了第一个县城之后,他的欣喜之心,伴随着那座破落的城墙化成一声叹息。

    说是城墙,其实还没有天界寺的围墙高大。

    他想起前世看过的一段史料,说的是朝鲜的使臣朝拜大明,他们从东北一路走下来,前往南京见永乐皇帝朱棣。

    对方将这一路的见闻写下来,对北方的破落和江南的繁华。

    给了这个使臣极大的震撼。

    当时的北方,在朝鲜一个番邦小国使臣的眼里,是鬼蜮二字。

    那是已经被洪武皇帝统治了三十一年,却又经历了靖难的大明北方。

    三十多年后的鬼蜮,在如今更显不堪。

    “宏大的叙事之下,终有看不见的阴影!

    此地称为人间炼狱,也不为过!”

    “道衍大师,说得对!”

    道衍只是低声自言自语,却有人接过他的话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