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秘境一
繁体版

第贰章:第三节:洛阳赴寿宴 3

    【点绛唇·素壁兴挥翰】

    争道担夫,

    稳当轿子肩薪捲。

    剑花舞观。

    紧凑飘无乱。

    酒醉不羁,

    落纸云烟幻。

    草圣传。

    长歌声转。

    素壁兴挥翰。

    ~·~·~·~·~·~

    隅中巳时,

    洛阳尚善坊。

    裴旻府中,裴旻为其母“贺六十”。

    “花甲”寿诞当日全府上下张灯结彩,喜气盈门。

    丫环婢女与家丁仆人们,一大早就把院子及房屋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

    在寿堂供桌上排放着裴府家族的祖先神位,神位两旁点燃着粗大红蜡烛。

    祖先神位前的案桌上摆满寿桃、寿糕、寿面、香花、水果等各种寓意吉祥的贡品,案桌中间摆放着一个大香炉,香炉里面插着寿香,两旁又是一对大红蜡烛,蜡烛周身描绘有各种吉祥图案和“寿”字书体。案桌正面悬挂着桌帷,上面绣着一个“寿”字图案。案桌前方放置着一排红色绵软拜垫。

    寿堂正厅供桌后方墙壁正中间还是一堵白色墙壁,在两边各悬挂着一幅瑶池王母与一幅麻姑献寿的画轴。

    此时在大厅满铺红色地毯上站着一位,长相雄伟须长柔顺而帅气,一双眼光冲射似寒星,两弯剑眉浓厚如刷漆,相貌堂堂而身躯魁伟,胸脯横阔而威武凛凛,有万夫难敌之威风的上美姿仪将军。

    这位就是裴府的主人左金吾卫大将军裴旻。

    他此刻正站在一位花白胡须的老者身旁,看着老者在长桌上缓缓铺开一幅已装裱好的空白六尺缥红色宣纸卷轴,只见白须老者一边爱惜地轻轻展开,一边对裴旻道:“裴大将军,这可是好宣纸呀!”

    刚才老者已书写了好几对寿联,让仆人们在各个房屋的门旁张贴。

    现在这幅六尺缥红色宣纸卷轴,是让老者书写硕大的寿字,好悬挂在寿堂正厅供桌后方的中间墙壁。

    裴旻手抚胡须微笑着道:“好教张长史得知,此也是吾几个月前在安徽宣州定制的一批六尺宣纸,这十几张缥红色宣纸是为张长史特意准备的。”

    这位老者姓张名旭,字伯高,苏州吴县人,擅长书写草书,因生性嗜好饮酒,常于酒酣耳热后狂放不羁,兴之所至时挥洒素壁,常常会在长叫三五声中,运笔如流星般地冲着满面墙壁书写书法,故世人皆称他为“张颠”。

    作为退居在洛阳的近邻,他在收到裴旻送来的寿帖后,便计算好了时辰,今日一早便过来帮忙张罗。

    张旭见说高兴地道:“好,好,好!待老夫书写榜书大字。”说罢高呼拿酒来。

    裴旻哈哈大笑道:“早为张长史备下了“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柳林酒了。”

    说罢双手拍了一下掌,童子立即奉上了托盘中的柳林美酒。

    张旭一听说是柳林酒,顿时双眼放光喉咙狂咽了一口,只觉面前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心中顿感六神送爽。

    他举起右手竖起大拇指道:“宫廷御宴之酒,裴大将军果然好神通,老夫有口福了。”

    说罢端起酒杯一仰脖,一饮而尽,用手擦了擦嘴角花白胡须上残留的几滴酒液,陶醉地眯起眼睛,美滋滋地咂吧着嘴唇,回味着刚刚那入口时口感醇厚,现在又绵长回甘的诱人滋味。

    过了几个弹指,才睁开眼连声叫道:“好酒,好酒,裴大将军果然是同道中人。”说罢又连干了童子持续递过来的几杯美酒。才心满意足地道:“笔墨伺候。”

    裴旻微笑着道:“张长史好酒量,好酒量,果然名不虚传!”

    只见张旭乘着酒兴,左手用力地撸起右手臂上的袖子,右手拿起一支硕大的毛笔,蘸了一下浓墨,刚提起笔来且又皱了一下眉头道:“‘五层成笔’难榜书,且看老夫发挥舞。”(所谓“五层成筆”,就是制造毛笔时,用麻纸裹成笔柱,做成的笔心占笔头的五分之三,在中心的“命毛”上卷纸,外围加以披毛,再次加纸,又再次加毛,如此缠纸四层包缠而成。最后再在外面披毛。即构造五层。再深深地纳入笔管中。)

    说罢解下头上的黑色折上头巾,露出满头披散而下的花白头发,他用双手捋了捋头发发稍。让童子把六尺缥红色宣纸铺在地上红色地毯中,自己脱去靴子,穿着灰色丝锦袜站在缥红色宣纸上。

    再见他用右手握住自己花白头发的尾稍处,在伺墨童子手捧的砚池中饱蘸浓墨,突然大喊一声,在地上铺好的六尺缥红色宣纸上一阵恣意泼洒的龙飞凤舞,随着他步伐的恣意的舞动下,一个擘窠大字草书寿字呈现在了大家面前,看得一旁的童子与婢女们目瞪口呆,伺墨的童子心中暗想:“这样也可以?”

    裴旻看罢啧啧赞叹道:“妙,妙,妙,观张长史书写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妙不可言啊,妙不可言。”

    说罢一边忙命两位婢女伺候张旭去沐稷头发。一边让仆人们把书写好寿字的六尺缥红色宣纸卷轴挂于正厅墙壁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