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圣之路,从奴隶开始
繁体版

第八章 满载而归

    一场竞拍硬生生变成了脑力竞赛。

    大家都是商人,平时限于各种条件,没法比试脑力。现在机会来了,众人都在憋着一股劲儿谁也不服谁!

    “我来证明你的财富多,并不是因为你比我聪明!”

    “来呀!谁怕谁!算速见真章!”

    众人争先恐后抢着报价。声声不息

    很快,已经出价30次。价格也来到了尚能接受的498两。

    这点钱,不过是一顿酒席而已。没人在乎。众人都在疯狂的计算中,唯恐落后。

    犹大适时的夸奖,赞叹,总是能及时的,为最先报价的人送上吹捧恭维。

    啪,得一下,很快啊!就喊价了40轮,此时价格悄无声息的来到了压力山大的3946.33两。

    竞拍还在继续……

    众人的意识已经被气氛裹挟了,丝毫没意识到哪里不对。只不过是随着数字越来越多,算起来有点吃力而已。

    最可怕的是:

    你是明明第一个算出结果的。如果不叫价,别人是不知道你才是速算的最快的那个。

    如果第一个叫价,确实会被众人高看一眼,特别是被犹大“高看”。相应的,也得承受中标的风险。

    但是,众人谁都没意识到这背后的玄机。

    依然被这股力量推着向前走,

    竞拍又过了10轮。竞拍总轮次已进行了50次。

    此时的价格已经来到了砸锅卖铁级别的31278.4两。没错,已经破万了,并且是三万。

    此时,那些计算慢的,跟不上节奏的,已经放弃了,当他们听到众人喊出的报价后,默默的掰着手指数了数。个,十,百,千,万……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回头看着场上那些声嘶力竭高喊数字的人,不禁一阵后怕。

    之后,有人开始思考:场上的那些人都想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却不知自己已经悄无声息的被笼罩在一张大网之中。

    没多久,越来越多的人跟不上节奏,不得不放弃。场上只剩下少量的人还在竞价。不断的喊出计算结果。

    终于,在第60次的时候,有人喊出“跳楼轻生”级别的“247910.89”

    报价的这位,是个有点肥胖的年轻人。当他喊出这一轮报价后,发现好久都没人跟。

    此时的他,正沉浸在勇夺第一的喜悦中。发现好一阵都没人跟,不禁洋洋得意道:“看吧,最后还不是我算的最快吗!你们呀,真当本少爷算学一道是白学的吗!就问,还有谁!!!”

    众人面面相觑。这到底是财力雄厚的公子哥,还是聪明过头的败家子?

    少年看向竞标的两个竞争对手,招呼道:“李大公子,陈大聪明,你们怎么不跟了?就问你们服不服!”

    那两人起身恭敬的拱手道:“王兄不愧是算学一道的绝世天才。我等自愧不如!”

    此时,少年得意洋洋的挥动刚拍卖来的扇子,“敬天法祖”四个大字此时也显得如此优雅。

    犹大眼疾手快,一锤定音!高喊:“恭喜这位少年英雄,以断层第一的二十四万七千九百一十两的吉祥数字拔的头筹!恭喜!恭喜!”

    “扑通”!少年晕倒在地,浑身抽搐,口吐白沫。众人急忙上前搭救,按心脏,掐人中,甚至……人工呼吸。

    此次拍卖,圆满结束。

    第三天

    我们的商队拉着一辆马车,马车上有个箱子。装满黄金。如果是同等价值的白银,按1比100来算,得拉100个这么大的箱子。再说了,皇帝陛下毕竟要求的是黄金。用白银总归会落人口舌。

    我们赶着一辆马车,在侍卫的押送下,进了皇宫。

    金銮殿上,四个侍卫气喘吁吁的,把箱子抬到大殿上。

    皇帝命人打开,映入眼前的是一层白纸。拿起来一看,是各种地契,房契,卖身契……下面就是满箱的黄金。

    一个个胖胖的金元宝,如此的可爱,黄澄澄,沉甸甸的,令人爱不释手。

    皇帝也没见过这么多财宝。一时间看的有些眼晕。

    周围大臣见到如此耀眼的光华,也一个个惊的目瞪狗呆。

    皇帝向侍卫投去疑问。侍卫回答道:“卑职全程监督。这油菜商人并没有动库存老本。也没有打家劫舍。没有坑蒙拐骗,没有弄虚作假,没有强买强卖。所获财富,皆是正当所得。”

    群臣一听,一片哗然,议论纷纷:“哇,真是大开眼界啊,到底怎么做到的?难道这世上真有那点石成金之术不成……”

    随即,侍卫呈上一份奏折。里面有具体过程。

    皇帝细看之下。先是捋须微笑。毕竟以自己的名义成立基金会,这是名垂青史的好事。

    后来看下去,越看越心惊…

    暗道,如果自己在那种情况下,还能保持一样的定力吗?会不会被气氛裹挟!

    可是,明明看起来没任何毛病,为什么这些人会如此失态?

    要是愚钝之辈倒也罢了。可是……就连精通算学的敏捷之才都栽了跟头。

    想不透哇!想不透!

    当皇帝有一点最大的好处,那就是:问谁什么,谁就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有人都是他的搜索引擎。想不透就问!

    皇帝问到:“前面几个,朕还都能理解。可最后这一轮拍卖,不过是后山假山上的一块石头而已。为何众人如此疯狂竞价?就算那是一块金子,也没有如此价值吧,应该不值得众人如此疯狂吧……”

    正当我在思考,要不要托底,全部交代时。

    一个声音道:“起奏陛下,微臣略有拙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一看,是那个扔笔的老翰林。既然有人要回答。那就让他说好了。

    皇帝略一思索,道:“准!”

    老翰林道:“此事的蹊跷之处虽然颇多,却也有法可依,并非无迹可循。”

    随后,他开始发挥天朝人的天赋能力:捕风捉影,过度解读。

    “第一例竞拍,是急人之所急。利用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拍卖成功。”

    “第二例竞拍,是打破人们心中的恐惧,是为名也为利。”

    “后来的几个物件也都各有缘由”

    “只是这最后一物的竞拍,颇为怪哉,老夫思索良久,发现其中玄机,不得不说,精妙至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