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平天下
繁体版

第十一章:双喜临门

    “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女孩儿脸上脏兮兮,只有四五岁,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充满了灵性。

    “你是谁呀?”

    “莲儿,不能无礼,大人对我们有恩,快给大人磕头。”

    李昊摆手道:“不用拘束,孩子还小,你们吃粥去吧,我带她玩一会儿。”

    “大哥哥,我也想喝粥,莲儿好饿。”小女孩儿睁大了眼睛委屈道。

    李昊摇头道:“你还没告诉我名字,告诉我你的名字才能喝粥。”

    “我叫陈莲儿,莲花的莲哟。莲花可好看了,以前我们村子里的水塘里就有莲花呢,我长大了也要像莲花一样漂亮。”

    “嗯,小莲儿现在就很漂亮,长大了一定更漂亮。”

    “那大哥哥,我现在能喝粥了吗?我好饿啊!”

    李昊哈哈笑道:“放心,粥有的是,肯定让你这小机灵鬼吃饱。忠伯,去盛碗粥来,再取来一些果脯肉干。”

    “慢点,慢点吃,没人和你抢,这些都是你的,吃不完带回去慢慢吃。”

    “大哥哥,这些是什么呀,真甜真好吃,莲儿以前都没吃过呢。”

    “这个是杏干,这个是干枣,这个是桃干,喜欢吃吗?大哥哥还有很多,你想吃了就来找我。”

    “嗯嗯,大哥哥你懂的真多,我长大了也要懂很多东西。”

    将流民安置在马车里,车队重新上路,此地距离炎地已经很近,后面又收留了几波流民,人数超过了一百人,李昊终于到了郯国旧都—郯城。

    郯国旧地地处边界,齐国从越国夺走了一半,楚国夺走了一半,因为常年战乱,齐王并没有封出去,只是设为了齐国的一个县。所以,郯城现在的长官就是齐王任命的县令。

    郯城城门处,早有数十人在外等候,忠伯停下马车,众人上前行礼道:“吾等拜见炎君。”

    李昊撩开车帘,打量了眼众人,跳下马车笑道:“辛苦诸位大人久候了。”

    “下官郯城县令王清拜见炎君,迎接炎君是下官的本分,这位是榆城县令赵怀。”

    “下官赵怀,见过炎君。”

    李昊点了点头,郯城、榆城都属于炎地,两城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相距较远,中间还包含了如今临沭县的南半部,总面积差不多有正常的三县大小。

    齐王把炎地封给李昊,那么郯城和榆城都是李昊的封地,封地内官员任免他一个人说得算,这帮人怎敢不来迎接。

    “请炎君随下官入城,郯城县府是以前郯国王宫旧址翻建,下官接到齐王诏令,如今已经搬出县府。这些天又让仆人打扫休整了一番,炎君可以随时入住。”

    “嗯,做的不错,王县令有心了。”

    “不敢,这是下官应该做的。如果炎君想要重建炎君府,尽管和下官提,我和本县司空定会全力配合。”

    郯城非常小,东西南北四道城墙,也就一千两百多米长,从东门到西门步行也就十分钟。

    王清路上简单介绍了下城中的情况,众人就来到了县府,郯城那么小,县府自然也大不了。不过作为郯国王宫旧址,县府在郯城还算气派。

    王清早已备好餐食,众人分宾主坐下,李昊自然坐在主位。

    这次来迎接李昊的人,除了郯城和榆城的一众官员,还有两城众多望族的族老,这些人大多都是老郯国的士族。

    “郯国将亡百年,我郯子氏隐姓埋名逃亡他国,至吾已历吾代。如今,我李昊能重回故土,全仗先祖蒙荫,自当重修宗庙延续祭祀之礼,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诸位,请满斟此觞,敬我郯子氏先祖。”

    “第二杯酒,敬诸位!劳烦诸位城门口久候,一杯水酒不成敬意,请满饮此杯。”

    “这第三杯酒,还要敬诸位,我炎地稳定离不开诸位相助,望以后诸位仍然能够劳心劳力,让我炎地蒸蒸日上。”

    连着三杯酒,众人都吃了个定心丸,这也是李昊的目的,这帮人最怕的无非就是官帽不保地位动摇,自己初来匝道,先稳住人心。

    “文房四宝之事,吾等已有听闻,炎君功德无量,炎地一定能在炎君带领下日新月异。吾等能够辅佐炎君,实乃吾等之幸,敬炎君。”

    花花轿子人人抬,李昊开了个好头,所以气氛还算融洽。

    “王县令,咱们炎地有守卫边疆之责,只是这次没见到军队的人,能否给我介绍下咱们炎地的军队情况?”

    王清闻言神色一动道:“禀炎君,炎地作为边境要地,境内设有常备军,大营设于羽山,人数一万人,主将乃是田文。”

    “田文?”李昊沉吟了一声,总感觉有些耳熟。

    “卧槽,不会是传说中的孟尝君吧?”

    “王县令,这田文可是丞相之子?”

    “禀炎君,正是。田文乃丞相田婴之子,齐王之侄。”

    李昊皱了皱眉,这下麻烦了。

    军队是他的立足之本,只有掌控了军队,他才能大刀阔斧的推行自己的制度。如果没有军队作为后盾,别说影响其他国家,只是炎地内部这些士族,就能让他的所有计划夭折。

    田文此人,素来贪慕虚名,号称有三千门客。当然,现在对方年纪还小,远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作为丞相之子田氏子弟,应该是到军队镀金来了。正因为对方这层身份,他想要在军队上做些文章,目前看难,恐怕只能等诸葛亮回来再从长计议了。

    古代的酒,度数低不醉人,不过喝到酣处,众人都是谈性大发,让李昊快速熟悉了封地的情况。

    只是可惜,关于郯子氏一族并没有其他族人消息。只知道,郯国被灭后,越国曾对王族进行过清洗,自此郯子氏族人销声匿迹。

    第二天,李昊一早喊来郯城司空郑山,摊开郯城舆图,研究起文房四宝的工厂选址。

    笔墨砚台都好说,对场地没有太高要求,但是纸厂最好选择一个靠近水源的地方。郯国属于泗上诸侯国,境内水系发达,交通便利,这种地方并不难找。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昊的车队几乎踏遍了炎地,最终把造纸厂选在了河口村附近。为了方便管理,笔、墨、砚台厂也设在了不远处。

    河口村紧靠沭河,同时也是沭河和沂河支流的交汇口,此处交通便利,天然的内河码头,不管运输原材料还是出货,水路船运相当便利。

    地址选好,基础建设就提上了日程,李昊为此画了不少图纸,可惜司空郑山起初不会看图,让李昊废了不少口水,不得不呆在工地上指导他们干活。

    随着造纸厂逐渐搭好了框架,郑司空对图纸也越来越上手,李昊慢慢轻松了下来。

    司空主建造,类似于工部的存在,小吏大多都是工匠手艺人。郯城司空直属的小吏不多,总共也就三十多人,从附近村镇招些村民干活,建造个简易造纸厂并不难。

    耗费月余时间,建设工作终于步入了正规,有郑司空监管,李昊终于闲了下来。

    这天,李昊正在书房奋笔疾书,范忠突然跑了进来高声喊道:“公子~公子,孔明先生回来了。”

    李昊闻言扔下笔就迎了出去。算算时间,诸葛亮出使楚国已经月余,差不多也该回来了。

    刚到前厅,就见诸葛亮、高宠、陈轸仨人联袂走来。

    “哈哈,见你们平安归来,我也就彻底放心了。一路辛劳,快快入座。”

    众人上前见过礼,诸葛亮笑道:“主公,大喜!”

    李昊眼睛一亮,暗道:“妥了。”

    “听孔明之言,此行收获甚大,快与我说说。”

    “虽然有些波折,但有陈轸先生左右周旋,此行还算顺利。”诸葛亮却不贪功,把陈轸推了出来。

    陈轸站起来掏出一卷帛书道:“此事能成,有炎君贤明之功,亦有文房四宝之助,陈轸才能幸不辱命促成盟约之事。我此来,一是代表楚国和炎地签署盟约;二是代表楚国和炎地交接东阳、东海二城。”

    李昊接过帛书,仔细观看起来。

    整个盟约主要也就三点重要内容:一是楚国感念李昊创造文房四宝之德,愿意归还楚国占据的郯国旧地东阳、东海二城;二是楚国和炎地愿意结睦邻之好,双方开通商业贸易往来,楚国商队可获得炎地商籍,有权进行文房四宝贸易,且文房四宝配额不低于产额的三成。三是楚国十年内不准侵犯炎地边界。

    帛书上已有楚国印玺,只要李昊盖印,此盟约就算成了。

    第一二条内容,李昊早有预料,第三条才是这份盟约的点睛之笔。如果他所料不错,应该是诸葛亮加上去的。诸葛亮还是有先见之明,炎地若按规划发展,不出三年,绝对会比任何一个泗上诸侯国还要富有,就算富得流油的宋国陶邑也远远比不上。到时就是一块真正的肥肉,谁都想咬一口。

    “好,好!”

    李昊高兴之下,直接回到主位,拿出印玺盖了上去。

    “忠伯,备酒。我炎地能收回失地,版图恢复完整,先生功不可没,与我而言恩大于天,我当敬先生一杯。”

    “陈轸不敢居功,没有孔明先生说服屈大夫,陈轸亦完不成先前之诺。”

    “哦?还有此事?孔明,这屈大夫可是屈原?”

    诸葛亮笑问道:“主公亦听闻过此人?”

    李昊闻言大笑长吟道: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诗才无双,九歌,真悲壮乎!如果有此人在,想要让楚国归还东阳、东海二城,确实阻碍不小。孔明,你是如何办到的?”

    屈原有傲骨,更有气节。他政见远大,目光长远。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那是两袖清风的肱骨之臣。李昊也好奇诸葛亮怎么摆平的对方。

    诸葛亮摇头道:“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腌臢伎俩,用来对付屈大夫这样的忠贞之人,实在有亏于心,不提也罢。”

    李昊点了点头,诸葛亮有他的骄傲,虽然为了大业不拘小节,但内心有他自己的坚持,以及对人对事的价值观。

    正在此时,范忠走了进来禀报道:“公子,淳于髡府外求见。”

    李昊眉头一挑,大笑道:“算算时间,洛邑之行也该有结果了,快快有请。”

    不多时,淳于髡带着数人来到了前厅。

    双方见过了礼,淳于髡开口道:“炎君,此乃郭秀,乃是周王室内侍,他带来了天子诏书。”

    郭秀上前道:“拜见炎君,郭秀奉天子令,前来宣读周天子诏书。”

    今有郯子氏,己昊,造文房四宝,四宝曰:笔、墨、纸、砚。四宝作书,尽显文字之美态,尽展文学之华章。四宝之功用,便于书写记事,便于知识传播,更便于吾大周文明之传承。其功无量!其德无量!

    特赐已昊大贤士美名,事迹载入周史。

    另升郯子氏世袭爵位为侯爵,承继封地郯子氏祖地炎地,赐九锡礼器,重续先祖祭祀。

    已昊之功可比文祖,其德可比先圣。郯子氏亦是少昊后裔,身份尊贵。天子有妹,名曰姬狐,姬狐公主年方十六,生而聪慧,貌美端庄,知礼守节。公主已至嫁娶年龄,特赐予己昊为妻。

    天子诏书已复写数十份,派遣使者送往各个诸侯国,昭告天下。

    李昊此时有点懵,淳于髡这货够猛,那副字没白送,不过是不是用力过猛了?侯爵什么的,他不在乎。周天子名存实亡,如今的地位不看爵位,而是看拳头。

    封地倒是给了他意外之喜,齐王所封和周天子所封,完全是两个概念。虽然周天子名存实亡,但名义上还是天下之主。

    周天子所封,李昊身份瞬间和齐王相等,两人都是诸侯,不分大小,只分实力强弱,称谓上也是国君,可以称孤称寡。从此炎地可自立一国,名正言顺的参与天下争霸。

    齐王所封,李昊只能是齐国封地,受命于齐王,身份上是齐王下属。

    让李昊懵逼的是姬狐这个便宜老婆,姬狐公主是谁?按照大秦帝国剧里所演,姬狐是燕国太子平的老婆。而按照史书上记载,姬狐应该是王子,出生年代更是三百年前。李昊本以为电视剧里姬狐公主是臆造的人物,没想到还真有这么个公主。

    想想时间,周天子和燕国联姻,把姬狐公主赐婚给太子平,貌似就是这一两年的事,现在却被自己截胡了。

    这位姬狐公主可是个传奇人物,燕国发生内乱,公主迎亲队伍被劫杀,最后落草为寇成了山匪。后面遭遇更加离奇,这位公主先后和张仪苏秦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苏秦更是为了她,不惜做了一名间者,冒死去齐国做了卧底,最终用命覆灭了齐国。

    如此说来,姬狐公主貌美应该无需质疑,只是守节还有待商榷。但是,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史书,全都表明姬狐公主和张仪苏秦二人清清白白。

    古人守礼,士人更重名声,不会行逾礼之举,苏秦这货更是暗恋人家。齐灭燕,太子平死,姬狐殉情。苏秦为了姬狐灭齐,其实也是为了完成姬狐遗愿,姬狐遗愿就是灭齐为夫报仇,从此也可以看出姬狐乃是专情之人。

    也许是男人心理作祟,李昊不自觉摸了摸脑袋,总感觉头上这片黑色有点朝不保夕。

    战国几个奇女子,芈月、郑袖都已是人妇,一个是秦惠文王的女人,一个是楚怀王的女人。唯独姬狐还能惦记下,他反而挺期待。

    “恭喜吾主,故国复辟,位列君侯,重现先祖荣光,臣诸葛亮拜见君上。”

    “外臣陈轸拜见郯君。”

    “外臣淳于髡拜见郯君。”

    “郭秀拜见郯君。”

    “吾等拜见君上。”

    李昊大有深意的看了眼诸葛亮,这货真他娘会来事,时机把握的刚刚好。有这样的属下,哪个领导不喜欢。

    此情此景,李昊心底也不由生出一股豪气,万古霸业总算踏出了第一步。而下一步就是相王,秦惠文王也才称王五年而已,他一点都不急。

    “诸位请起身,郭主管一路辛苦,赏百金。”

    郭秀闻言顿时大喜叩拜道:“谢郯君。”

    李昊点点头道:“洛邑之行,淳大夫帮孤甚多。陈轸先生亦对寡人有恩,助吾收回失地。今天双喜临门,我要敬诸位一杯,大家开怀畅饮,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