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封锁消息
薛忌安又是来回品读好几遍后,对着薛卿翎开口说道:“翎妹你今日就先回去歇息吧,这些日子还是莫要出门了。”
听到皇帝的话,薛卿翎识趣地行礼告退。
等薛卿翎走后,薛忌安吩咐身边的宋公公:“宋公公,你安排一支羽灵军,仔细巡查一下内外城。”
“还有,带人去今日参加诗会的那些人家里,告诉他们不要对外乱传谣言。”
薛忌安的话语到嘴边,整个人的双瞳微缩,指尖散发出青绿色的尖锐光晕,一层层墨绿色的尖甲鳞片渐渐在他的脖颈浮现,吓得宋公公弯身不敢直视。
“朕不想让京都的百姓们,没有几天的太平日子过。”薛忌安挥手示意宋公公。
“奴才这就去办。”宋公公心里门清,刚刚皇帝陛下在长公主面前一直克制着怒火。
如今这样子,才是他波澜不惊的面孔下真正的情绪表现。
宋公公接到皇帝的命令,马不停蹄地带人前去执行。
殿内就留下两个人,薛忌安收回自己释放的怒意,重新将自己内心平复下来。
“长公主身上的秘术怕是有人已经知晓。”府阁六老之一的卢老,缓缓开口,打破寂静的氛围。
薛忌安深吸气,神色变回原本处变不惊的模样。
“我这皇妹要是早些学会,还会有人能知道皇家的秘术是什么吗?”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卢老收敛起自己在外人面前那副弱不禁风的模样,缓缓起身活动自身的筋骨。
“想来长公主心里还是在纠结的。”
“纠结?天门秘术哪怕是给一个普通人去参悟,也用不了几天就能学会,她都快一年了。”薛
忌安恨铁不成钢的看着长公主离开的方向。
“再给长公主一些时间吧,她会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
卢老走到薛忌安的案桌前,拿起长公主说的那首佳作。
他从刚刚就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佳作,能让喜好诗词的长公主如此珍视,还能让皇帝陛下如此惊讶。
薛忌安对于卢老的动作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有点期待对方的评价。
身为府阁六老中最具有话语权的卢老,不单单是辅政能力强,就连学识眼界也是顶流。
卢老在京都德高望重,光是他的门生都够排起好几条长街。
“老师觉得这半首词作如何?”
“绝品。”
卢老毫不吝啬给出心中最高的评价。
当今整个大衡国,都没有出过一首能让卢老评价如此之高的诗词作品。
而这仅仅只是半首,就能让卢老拿着纸张来回阅览,嘴里不停地念叨。
薛忌安揉搓自己的手指关节,点头认同:“恐怕这半首词,就是整首作品的精华所在。”
“嗯,写的很妙。”时而来回踱步,时而停住脚步的卢老,眼眸停在半空似是想着什么。
这二人不像诗会里的那些才子佳人一样,无脑评价这首词缺一半,不够完美。
“这半首词,出现的还真是时候。”薛忌安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陛下可将这首词散于京都,恰好可以助力当下大衡文风盛行之举。”卢老把纸张放回桌上。
薛忌安会心一笑,果然还是卢老懂自己的心思。
大衡正值文风盛行之时,急需一首能够打头阵,激起大衡文人信心的作品。
如果只是一首较好的作品,两人看过也不会多有评价。
但恰巧这首词的最后五个字:诗酒趁年华。
极其贴切如今的大衡,说不定还能掀起一阵诗词的文化浪潮。
“来人,将这首词作抄录,散布在京都内外城,给那些文人们看看。”
唤人进门拿走桌上的纸张,薛忌安脸色恢复平静,继续批阅桌上的奏折。
养心殿里重新归于一片安静。
下午时分,皇宫里派出一支羽灵军,在京都内外城来回巡视,许多人都不明所以。
宋公公行动很迅速,没多久就把画舫事件的热度给全然压下。
“今日多有叨扰瑜王,圣上的话咱家已经传到,还请麻烦瑜王殿下了。”
“劳烦宋公公来一趟了,公公慢走。”
瑜王府内,长相端正的瑜王崔玠送走宫里来的公公后,独自回想刚刚那个公公带来的皇帝旨意。
他不久前刚从自己女儿那里得知今日诗会上发生的事情。
可没过多久,这位皇帝身边的亲信,就特意来到自己的王府,说今日画舫诗会只是虚惊一场,莫要乱传谣言。
瑜王从来就不参与朝政,自己也只是个闲散无权的外姓亲王。
然而他并不是个傻子,从宋公公口中得到的消息,很显然就是皇帝想让今日参与画舫的知情人闭嘴,不要在京都搞出什么恐怖舆论。
既然皇帝下令严格要求,那他自是要去提醒一下正在后院花池的三个小丫头。
在瑜王府的后院花池边,盖有一座亭子,池边微风拂过,随意撩动垂在池边的柳条。
三位俏丽佳人正在亭子里,一个拿着纸笔认真写字;一个双眼出神看着微波荡漾的水面;还有一个正假模假样舞动手中的木刀。
崔槐槐放下手中的毛笔,一排娟秀字迹很快便写好在白纸上。
“完成!”
少女拿起纸张,满心欢喜地品读自己刚刚补好的词作。
她将诗会上所得到的那半首佳作,凭借自己的想法给重新创作了一番。
连读两遍之后,崔槐槐摇头,还是觉得不行。
重新拿起毛笔,在新的白纸上开始再次创作。
陆清霜坐在一旁,美眸一直凝望池边的荷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耳边除了崔槐槐逐字逐句拆字的声音,还有乐正采音手上木刀挥砍空气的呼啸声。
两人的声音都没有打断她此刻脑中的万分思绪。
瑜王崔玠的身影出现在三人面前,乐正采音和陆清霜异口同声地礼貌打招呼。
“崔伯伯。”
三家人之间的关系本就友好,在称呼上自是没有太多的尊卑之别。
崔槐槐见到父亲过来,放下手中的毛笔,开心地拉着瑜王坐下。
“爹爹,那个宫里来的宋公公已经走了吧?”
“嗯,已经走了。”瑜王摆手示意陆清霜和乐正采音坐下,神色严肃地告知三女。
“圣上有旨意,今日画舫上发生的事,切莫再跟他人提起,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将宋公公的话传达给在场的三名女子,瑜王又特意叮嘱陆清霜和乐正采音。
“陆丫头,乐正丫头,你们今日在画舫上的所见所闻,就不用告诉家里人了,以免惹来不必要的祸端。”
二女听到瑜王的告诫,双双点头明白。
她们知道今日发生的事,牵扯到了关于皇家的重要秘闻。
所以皇帝才会派人过来提醒她们,不要到处乱传。
瑜王把该说的都提醒到位,正要起身离开亭子,双眼被自家女儿面前一张写满字的纸稿吸引。
“你这是在写诗词?”
“嗯,爹爹您看看,写的怎么样。”
崔槐槐眨着漂亮的眼睛,期待父亲瑜王能给自己一些可观的意见。
瑜王拿起看完上半阙,顿觉索然无味,语气调笑道:“你去了一趟诗会,就是想效仿那些文人才子写诗?”
听到父亲的话,崔槐槐心里明白自己补上的空缺依然无法整体契合。
崔槐槐失落的模样看在瑜王的眼里,为了照顾自家女儿的心情,他还是坚持往下看完。
直到读完下半阙的最后三句,瑜王神色变得有些惊奇。
“这后面三句也是你写的?”
瑜王在诗词一道上也是略有研究,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女,崔槐槐对这些感兴趣,多半就是在他这个父亲的熏陶下形成的。
作为一个父亲,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女儿在诗词的创作上并没有很高的天赋。
整张纸上的最后三句,绝对不可能是自己女儿的创作风格。
崔槐槐抬起眼眸,看着父亲瑜王手指的那三句词。
“这三句是女儿从诗会上拿来的,但是前半部分并没原作,而且也不知道作者是何人。”
“这样啊,所以你是想把这三句给补充完整,是吗?”
瑜王这才晓得为什么女儿会如此执着于诗词创作。
看着地上和桌上的满地纸团便可以知道,这丫头肯定试着补写过好多次,但最后写出来的结果都不尽人意。
崔槐槐点头如捣蒜,满眼期待地看着瑜王。
“爹爹精通诗词之道,能否将其补充完整?”
“我补不了。”瑜王摇头,把手中纸稿还给崔槐槐。
“以爹爹的能力都补不了吗?”
三女一同露出惊讶之色,尤其是崔槐槐,她很希望自己父亲能够将这首残缺词作补充完整,可瑜王却说补不了。
“崔伯伯,这词写得真的很好吗?”
对诗词一窍不通的乐正采音,拿起那张纸上下翻看。
“这首残缺的词,妙就妙在那人将整首词作最精髓的部分,给写了出来。”
瑜王眼光毒辣,一语道明:“之后任凭所有人再怎么写,也只是画蛇添足,破坏最后这三句的意境。”
这话无疑就是给那些想要去续写这首词作的人,打上不可能补写完成的标签。
饶是瑜王这种才学不低的长辈,都评价没人能补写完整,那些才子们就更加不可能写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