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拍烂片,你成世界名导?
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加更求追读!)

    营销是一门学问。

    穿越而来的夏朔深明这一点。

    他的第一部电影《咒》能够在网络上大获成功,和营销分不开干系。

    实际上,那是借前世首部伪纪录片式恐怖片《女巫布莱尔》而来的灵感。

    那部电影以六万美刀的成本,收割了全球两亿多的票房,靠的就是首创的“欺诈”式营销。

    夏朔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加了个恐怖直播,算是青出于蓝。

    有过一次营销成功方案的夏朔总结了一下经验,觉得关键在于一个词,破圈。

    这看上去是句废话——都营销了,谁还不是奔着破圈去的啊?

    但两部电影的区别就在这了,恐怖片往往比音乐片更容易找到那个破圈的点。

    恐怖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绪,但音乐则需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所以夏朔为《爆裂鼓手》制定的营销策略,并非像《咒》那样的全面铺开式,而是以点破面。

    最重要的是,上映前,先让这部片子的名气在音乐圈流传开来。

    于是。

    11月10日,紐约,林肯中心。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林肯中心的爵士之夜。”

    “现在坐在我身后的是ODJB,全紐约,当然,也是全世界最棒的爵士乐团。”

    “今天,他们准备了两首全新曲目...”

    …………

    和夏朔预想中的一样,在ODJB的演奏后,《Whiplash》和《Caravan》火了。

    不难理解,乐曲本身质量爆炸。

    现今爵士乐界的顶流乐团亲自“带货”,再加上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

    两首歌火的理所当然。

    当然,也只是在爱好爵士乐的这个小圈子里火。

    和那些登上Billboard的流行音乐比起来,热度肯定远远不及。

    但对于夏朔来说,能在爵士乐的圈子里流行起来,已经足够了。

    这就是他上映前想抓住的基本盘。

    只有先把喜爱爵士乐的人勾进影院,才有上映后依靠口碑和二次营销起势的可能。

    很快,短短五天之后,ODJB演奏的这两首爵士乐曲的录像播放量,便在油管上纷纷突破了一百万这个里程碑。

    和JB或是火星这种动辄半个月MV播放量破亿的顶流歌手肯定是比不了,但在爵士乐这个圈子里,完完全全算得上是时下最火热的歌了。

    与此同时,更有不少音乐学院的乐队翻唱演奏。

    顺水推舟,在电影上映的十天前,巴伦华纳放出了《爆裂鼓手》的预告片。

    毋庸置疑,一部电影的预告片是上映前所有宣传的灵魂。

    不少烂片硬是靠着一条剪得不错的预告片把观众骗进了影院。

    虽说这样的后果可能是票房断崖式下跌,甚至影响到导演或是团队的下一部电影。

    但至少高开是做到了。

    典型的就有被骂“预告片剪进了正片所有精华”的《变形金刚4》和《古墓丽影》。

    《爆裂鼓手》的预告片也是夏朔亲自剪的,满满是原片几处名场面的精华。

    预告片放出的当天,ODJB乐团的所有人便在各自的社交平台账号上转发了这条视频。

    并配文“《Whiplash》和《Caravan》是这部电影的原创曲目”这样的内容。

    顺利将这些爵士爱好者的目光转移到了这部华国拍摄的爵士音乐电影上。

    而与此同时,《爆裂鼓手》的预告片也被国内的一些爵士乐爱好者发现,并出口转内销的转载回了华国。

    …………

    11月23日。

    围脖上,一个标题为《华国音乐电影反攻美利坚?》的博文火了。

    “粉丝们最近都知道,我最近疯狂在推ODJB在林肯中心演奏过的两首爵士新歌。”

    “本以为是他们写的,结果今天一看波姐的推特,嚯,竟然是一部音乐电影的原创曲目!”

    “更不得了的是,这部电影还是纯正的华国电影!”

    “不太关注电影圈,现在国内电影这么猛了吗,都能反攻美利坚了?”

    博主是一个音乐领域的大V,专门搞爵士乐的。

    虽说比较冷门,粉丝也只有二十来万,但因为有固定的受众群体,粉丝粘性很高。

    这条内容相当新奇的博文很快便引起了诸多网友的关注。

    最开始还只是爵士乐爱好者内部小圈子的讨论。

    很快,当这部英文名为《Whiplash》的华国音乐电影预告片被人转载到围脖上时,这个话题的讨论热度便高了起来。

    “卧槽,李雪春老师?他不是因为鼻咽癌息影了吗?”

    “这预告片看着不错啊,有模有样的,剪辑功底相当深厚!”

    “导演和男主谁啊,shuo-xia,songwen-zhang...能让李雪春老师当配角的电影,导演和男主怎么听都没听说过。”

    “夏朔?不会就是三个月前很火的那部恐怖网络电影的导演吧?”

    “翻到夏朔三个月前的博文了,他当时确实在围脖招募会爵士鼓的男演员,破案了!”

    “不是,拍恐怖片出道的导演第二部拍音乐片?还把片子送到美利坚上映?这...跨度要不要这么大啊?”

    “为什么不在国内上映?这种片子不可能过不了审吧?影射zz?崇洋媚外?”

    “不是,哪来的胆子去美利坚上映的,就不怕血本无归?”

    没有任何营销炒作,这个话题就在国内的互联网上爆了。

    一部华国电影,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国音乐电影,不在国内上映反而先跑去了美利坚上映。

    仅凭这一点,就已经自带热度了。

    而真正让这部还没上映的电影彻底破圈的是另一条博文。

    来自夏朔的老朋友,一个自媒体影评人——[电影帮]。

    …………

    “最近内娱电影圈出了一件大事儿,稀奇的是,不在国内,而在国外。”

    “一部有着李雪春老师出演的音乐题材电影,这个月底将在美利坚上映。”

    “据说影片原创的爵士曲目很蒂,我不是专业的我不懂,就不掺和评价了。”

    “但电影的事我还是懂一点的,在此做一些分析和预测。”

    “首先,网友们讨论最多的,为什么要在美利坚上映,有两种可能,一是拿不到国内的电影发行许可。”

    “这个导演的上一部片子就是这个原因才上映的网络,然后通过无下限的炒作火了起来。”

    “这部电影可能更严重,不排除拍了些影射zz,抹黑国家的内容,所以连网络都不敢上映,而是跑到美利坚去。”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美利坚的电影公司,愿意发行这部低成本、无获奖、没名气的华国电影。”

    “美帝爱看我们华国的什么东西,想必大家懂的都懂。”

    “第二个可能就是纯粹的崇洋媚外了。”

    “否则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好好的一部电影不在国内上映,偏要跑到美利坚去。”

    “无论是哪种可能,我想我们都要抵制这样的劣质导演,还内娱一片朗朗乾坤!”

    “最后,大胆做出预测,脱离了无下限的营销炒作,这部电影的票房必然扑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