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王朝:弗格森制造
繁体版

第82章 英式中锋

    “马克-休斯是一位出色的前锋,也是曼联队中最具英格兰特点的中锋。作为弗格森第一代曼联最关键的基石球员之一,他的回归是弗格森复兴曼联的起点。”

    ——题记

    马克-休斯对弗格森的最早印象,是在慕尼黑机场的见面。

    休斯后来回忆说:“当时我还没重新加盟曼联,只是匆匆见了面,简单地交谈了一下。我并不熟悉他,但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他强调曼联现在所需要的元素,希望我回来曼联效力。”

    休斯记得那时候的弗格森神采奕奕,眼睛在闪闪发光。休斯几乎毫不犹疑就答应了弗格森,“是弗格森把我从灾难中抢救出来,我在巴萨糟透了,在拜仁也不好过,那不是我想要的足球。没有人给我机会,我就像个傻子。”

    休斯说:“弗格森想要我,我怎么会犹豫呢?我生怕事情有变卦,立即就答应了。我后来才知道弗格森为了引入我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努力。”

    弗格森不容易。

    他首先要突破曼联主席爱德华兹这一关,弗格森后来搬出了查尔顿,才让爱德华兹勉强同意。随后教练组的其他成员也不太感冒,连带着更衣室的球员们也很消极,但弗格森还是推平了这些障碍。

    这个决定如此特殊,以至于加泰罗尼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马克-休斯出自曼联,当年可是被阿特金森和爱德华兹毫不迟疑卖掉,现在为什么又要求着他回来?

    弗格森坚决不管这些,他就是希望得到马克-休斯。

    马克-休斯(MarkHughes)是威尔士人,1963年11月1日出生于威尔士登比郡的累斯汉姆。马克-休斯从小热爱足球运动,很早就展现了天赋。他在15岁那年被曼联的球探挖掘,进入了曼联青训系统,随即升入了青年队。在当时的曼联,休斯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恩师、时任曼联U18教练的欧文。

    欧文建议当时打中场的休斯改踢前锋,“相信我,孩子,你对门前机有更好的嗅觉,更加适合踢前锋。你现在身材瘦小可能会影响你的冲击力,而身体是可以练出来的,但踢前锋的天赋则完全是不可以训练的。”

    欧文教练的建议非常不一般。当时瘦得像条竹竿的休斯在中场都踢不好,怎么可能适合踢前锋?休斯矮小单薄,身体瘦弱,在后卫们的肉林里简直就是白给。别说门前抢点,连在禁区里站得住都做不到。英格兰足球青训长时间延续着成年队的体系和理念,首先还是要考虑身体素质,最受关注的是身高、力量、速度等等,青训球员们都会主动寻求对抗,速度很吃香,力量和身高也很重要,休斯哪一样都没戏。

    马克-休斯非常信任欧文,既然教练说要他打前锋,那他就主动转型。休斯性格坚毅,好胜心强,能够在训练中下苦功。尽管身体很吃亏,但他十分勇敢,一次次不惜受伤去抢点、去冲顶、去和后卫们对抗,同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门前嗅觉。休斯努力学习中锋技术,无论是头球攻门,还是抢点射门,或者是禁区里策应,后插上射门......他总是认真地听从教练的指导,刻苦磨练各种动作,提升自己的水平。休斯不怕吃苦,总是自觉苦练。他常常一个人在特定位置苦练抽射500次,门前起跳头球500次,反复短距离冲刺200次......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休斯不懈奋斗的积累与财富。

    即使队内比赛时遭遇粗野侵犯,即使队友一次一次将他狠狠撞飞,即使对手识破他的意图......休斯也总不会放弃,摔倒之后他会像弹簧一样拍拍屁股站起来,被撞飞之后他会若无其事地继续投入下一次抢点训练。休斯积极地增加力量训练,认真地观察前辈们如何进攻,如何抢点射门,如何合理利用身体。他学到了如何判断和选择时机,怎么样使用简单高效的动作完成射门,怎么样策应和准备下一次进攻。

    休斯迅速地增重,力量也得到了强化,他不再是被侵犯就直接倒地的豆芽菜,而是能够背身扛人的钢铁战士。即使对手粗野犯规,休斯都毫不畏惧地回应,用更加猛烈的冲锋去争抢下一次机会。

    越是挫折失败越不服输,越是艰难越不懈怠,休斯在一次次对抗和碰撞中成长起来。

    经过四年时间的磨练,休斯从青年队队员晋升为一线球员,在1983年11月首次代表曼联队上场。那场比赛休斯表现非常出色,他积极地跑动,不惜力地抢点,抓住机会攻进一球,为球队作出了贡献。休斯随后继续得到机会,代表曼联出场11次攻进4球。

    这对于一个20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到了1984至1985年赛季,休斯迎来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第一段好时光。他坐稳主力位置,火力全开,为曼联打进了24个球,帮助曼联队获得足总杯冠军,还打进了欧洲优胜者杯四强,自己也一跃成为了欧洲的耀眼新星。

    曼联球迷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新锐,亲切地起了一个绰号叫“火花”,他成为了老特拉福德的宠儿。

    在1985-86赛季伊始,休斯发挥得非常好。他在赛季开始的13场比赛中打进10球,帮助球队取得连胜佳绩。休斯优异的进球能力,出色的状态,门前的灵敏嗅觉,让他在中锋位置光芒四射,引起了豪门巴塞罗那的注意。

    随后的故事,就是休斯在巴塞罗那和慕尼黑艰难挣扎。直到1988年夏天,弗格森和查尔顿亲自来到慕尼黑,直接和休斯敲定重返曼彻斯特的事宜。

    弗格森非常坚持,认为马克-休斯现在正是红魔最需要的前锋球员:强壮、勇敢、意识好、技术扎实、进球稳定,而且适应环境,熟悉球队,还保持着健康。

    弗格森认为,“马克-休斯在西班牙踢不好,在拜仁也非常沉寂,这并不仅仅是他的原因,更不是他的能力问题。休斯有着卓越的进攻能力,熟悉英格兰环境。我们需要他的攻击能力,也要认识到他需要队友支持,需要合适的战术,需要合适的体系。在西班牙或者在德国他得到的支持太少,这不是他擅长的联赛,只有英格兰这种环境才适合他。”

    弗格森掷地有声,“在曼联,我相信他会重新取得成功。”

    马克-休斯顺利回归,重新成为红魔的一员。

    马克-休斯并非唯一一个两次披上红魔战袍的球员,但他是第一次为弗格森效力。此后弗格森执教曼联的漫长历史里,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就算贝克汉姆与皇马的合约结束,远去美国大联盟之前还希望回归曼联,之后又到处寻觅回归欧洲的机会,弗格森也没有任何动心。

    博斯尼奇?他虽然两次加入曼联,但他并非主力,只是担任替补席的饮水机管理员罢了。

    而在弗格森退休之后,曼联倒是不止一次地签回昔日名将,但无一例外这些尝试最后都失败了。

    在这个夏天,不仅仅是曼联重新召回旧将,称霸英甲的利物浦也以打破英格兰历史转会费记录的280万英镑回购了效力尤文图斯的伊恩-拉什。拉什的名声当年远超休斯,他的回归让整个英格兰足坛都轰动。

    弗格森在这个夏天还签来不少人,马尔-多纳希从卢顿队来投,花掉了曼联65万镑。这是一个一个中后卫轮换的人选,但没想到他的出场次数比麦克格拉斯还要多。李-马丁是上一个赛季的替补,弗格森把他列进了主力名单。而拉尔夫-米内、吉利诺-麦拉纳两人则是曼联引来作为后备培养的小年轻。弗格森还招来了门将莱顿,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补缺。另外曼联青年队里出现一张新面孔——李-夏普,他是弗格森花了20万买来的青训球员,是弗格森对未来的第一个投资。

    这次和查尔顿出访西班牙,弗格森有另外一个收获。“我永远忘不了当时的情景”,弗格森回忆:“我们在诺坎普球场签约,当时我们环顾球场四周,看着那些高高的看台,充满了期待与激情。博比说我们应该像巴塞罗那一样成功,为什么不呢?我告诉他,我们一定会像世界上最好的俱乐部那样。不论是竞技成绩,还是商业经营,我们都会走到世界最好的行列里。博比说很期待看到这一天。”

    回到曼彻斯特,弗格森就和查尔顿就开始了行动。

    弗格森专门提出老特拉福德球场扩建的建议,他认为球场应该很快就会挤满球迷。弗格森对曼联董事会说:“我们立志要做欧洲一流的俱乐部,但我们主场容量才56000人,而诺坎普球场容量将近曼联的两倍,这种差距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弗格森说:“我们将会踢出令人热血沸腾的足球,会让球迷们蜂拥追逐而来。梦剧场将会是一个伟大的球场,一个汇聚激情的地方。”

    在弗格森持续的努力下,老特拉福德球场容量一直在增加,最终增加到了上个世纪技术极限的76000人,和诺坎普的差距一步一步缩小。而在弗格森的励精图治之下,曼联的比赛开始变得越来越精彩,球迷们越来越喜欢到现场感受球队的激情,梦剧场一步一步开始走向爆满。

    弗格森说得出做得到,他通过球队的建设和比赛表现的提升,让曼联的商业运营也走上了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