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闯大周
繁体版

第005章 天顺帝舌战群臣,二皇子临时监国

    宣政殿外,天顺帝回过神来,道:“国师,此异象是吉是凶?”

    大殿穹顶道人脚踏凌波微步,随风落下,“陛下不必心忧。天下万事万物从无绝对可言,只是随着看待者的角度和立场的不同而不同。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是吉是凶,全凭陛下引导左右。”

    天顺帝道,“自古人定胜天,非信神玄。国师言之有理。国师素来担任钦天监监正,善观察天象,依国师看,此天象与何有关?”

    “禀陛下,臣方才夜观天象,发现刚刚两颗新星已经影响到了紫薇帝星的运势,其重要性不可不察。蓝星与赤星交缠相吸,故为一对金童玉女。蓝星向我大周江南方向飞去而赤星向匈奴牙帐而去,吉凶未卜。宜秘密派皇室族人前往江南视察引导,以示尊重,吉则联合,凶则铲除。”国师源天刚道。

    “善,海公公。”

    “奴在。”

    “立即宣召所有皇室宗亲子弟与三品及以上大臣到宣政殿,共商出兵之事。”天顺帝道。

    一刻钟后,宣政殿。

    “诸位爱卿,匈奴卷土重来,于我天朝北境烧杀抢掠,行径令人发指。自永盛以来,匈奴式微,汉室益强。怎会发生如此天怒人怨的耻事?一个小小的匈奴,也敢欺负我大周子民?”天顺帝看无人反对,愈加强烈愤概,并逐渐暴露其真实目的。

    “朕看匈奴小丑就是等着我朝出兵,才知道什么叫王者之师,雷霆之怒!”天顺帝继续鼓吹。

    “朕将御驾亲征,马踏沙场,开疆拓土,给予匈奴小丑致命一击,将他们彻底打怕打服,永远赶出漠北草原。不灭匈奴,耻于坐此皇位!”天顺帝慷慨激昂,豪气干云的宣布自己的目的。

    “陛下,万万不可啊。战争不是儿戏,陛下从未有过战争经历,且国不可一日无君,实在不宜御驾亲征。让辛将军去抗胡即可啊,陛下。”兵部侍郎于彬言辞恳切道。

    “臣附议!”

    “臣附议!”……

    天顺帝怒气冲霄,脸色涨红。靠,老子好不容易有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你们这帮大臣就反对,这么看不起本帝的吗?!

    “简直一派胡言。天下谁人不经历风雨,就能见彩虹?不经历战争洗礼,怎能用兵如神?没有人生来就是兵神,将军。先帝,太爷爷哪一个不是马上皇帝?哪一个没有参加过战争?枉尔等为国之柱石,此等简单道理都不懂,尔等进士是怎么考上的?买的吗?!”天顺帝振振有词。

    众臣看陛下发怒,都战战兢兢,不敢劝谏了。

    但总是有大臣刚正不阿。

    “陛下三思后行啊,冒顿单于来势汹汹,准备充分,匈奴骑兵战力对比我朝更是以一敌三,陛下万万不可逞一时之勇而误国误民啊!”兵部侍郎于彬大声劝谏,丝毫不给皇帝面子。

    皇帝大怒,这个于彬次次不给老子面子,朕想修建个宫殿你说劳民伤财,朕想广开后宫你说明君不宜沉迷声色而耽误国事,这次朕要御驾亲征你又不肯,一天天你事咋就那么多呢。

    当下觉得不能任其约束,遂愤言:“于侍郎,先帝曾说你肯犯言直谏,是朝廷一股清流。朕看未必,大战未启,汝先长他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是何居心?!来人啊,给于侍郎廷杖一百,让他长长记性。”

    刑部尚书范统,工部尚书蔡机,吏部尚书苟东溪,京兆尹郝建,京营兵马司统领宋仁投等一众朝臣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爽。

    这时,宰相魏无羡,三公主周清然,二皇子周邦兴纷纷出列:“陛下(父皇)三思啊,于侍郎一心为国,不惜顶撞陛下(父皇),陛下(父皇)胸怀宽广,海纳百川,不要与其计较了。”

    魏无羡踢了踢于彬,向他使眼色,示意他认错服软。

    “哼,你踢老夫作甚?我没错。”于彬反驳。

    眼见陛下又要发火,宰相赶紧道:“陛下,不要与这个固执的老头计较,继续议政吧。”

    天顺帝回过神来,老子与一个大臣吵架搞的脸红脖子粗的,实在有辱斯文和圣君形象,遂道:“此事不必再议,朕意已决。骠骑将军,出兵的事宜你准备一下,通过奏折稍后向朕汇报。朕离京之前,决定定下太子,以监国处理国事,直至朕得胜回朝。诸位爱卿可有人选?”

    宣政殿顿时又吵闹起来,说大皇子,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七皇子的都有,众臣都知道太子之选一旦敲定,未来极大可能会成为新皇,一个个推荐着与自己交换利益的皇子,一时间争论不休。

    “都给朕住嘴,堂堂天子宣政殿,比市井的菜市场还吵闹,成何体统?大皇子沉迷酒色,五皇子懦弱无刚,七皇子才他妈九岁,这都是哪个蠢猪的建议?说说二皇子和四皇子吧。”皇帝道。

    刑部尚书范统,工部尚书蔡机,吏部尚书苟东溪,京兆尹郝建,京营兵马司统领宋仁投同步出列,齐声道:“陛下,臣等觉得四皇子更适合。四皇子高大威猛,善统兵作战,自荐镇守南疆期间,使南疆稳定,土司不敢犯乱,苗疆融合发展也步步向好,正值国家大战期间,更有利于大周政治稳定。虽然四皇子还在南疆镇守未归,但可奉旨令其回京,之前可由宰相和六部尚书暂时联合协调理政。”

    户部尚书晋文正,兵部尚书霍天义,兵部侍郎于彬,礼部尚书张系民,御林军统领雷鸣等臣道:“陛下,臣等觉得二皇子合适。二皇子是齐皇后长子,地位高贵,这是其一;二皇子仁德爱民,从不以身份高贵而欺压百姓,去年赈灾时深入民中,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深得百姓爱戴,这是其二;二皇子学识渊博,知错能改,颇得国子监祭酒孔令颖赞赏,而且善于发现能才,用人不疑,善用人之术,这比用兵更重要,这是其三;二皇子出生时先帝曾梦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吉言,定言他是将来储君的不二人选,这是其四;二皇子就在京中宣政殿中,何必舍近求远?这是其四。综上所述,二皇子更适合当选太子。”

    皇帝听了,若有所思,又问看向魏无羡,道:“宰辅,你怎么看?”

    魏无羡道,“陛下,臣乃四皇子舅舅,应辟嫌中立,不予议论太子人选。”

    皇帝想到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预言,又觉得二皇子仁德、更善“帝王之术”,遂下定决心,“众臣听旨,为抵抗匈奴南侵,朕将御驾亲征,现册立二皇子周邦兴为太子,临时监国,统领百官。”

    二皇子波澜不惊,上前行礼,“谢父皇。”

    皇帝虎目一扫下方,“散朝。”

    “恭送陛下。”众臣高喊,渐渐离去。

    三公主走在后面,觉得应提醒父皇不可轻敌,正欲回头找父皇,这时海公公恰好走来,“三公主,陛下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