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神朋克
繁体版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年两熟

    轰隆……

    和聚风扇一样,丘小珍的神魂被纯阳法阵融合后,果然也能凝聚出一丝纯阳之力!而且原本只能分化十余道的神念,如今更是多出了几十道。

    这让乔银都感觉惊骇:这件法宝当真是比聚风扇更为方便,或者说聚风扇由此分成了两件法宝,每一件都把其中的一项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哇,谢谢你小银!”

    丘小珍微微挥了一下手,慢慢适应控制如此之多,而且强大的神魂念头,笑得很是开心!又一件法宝的提升,似乎让她的修为更加凝炼,离打破鬼仙屏障也更近了。

    乔银也感觉无比开心,只说道:“既然如此,小珍姐姐也加入我们的生产队吧?帮忙在后面打捆,宁大哥他们是修武道的,没咱们干活方便。”

    “嗯!”

    很快,丘小珍加入到了乔银他们的生产队,让打捆的效率也极大的提升起来。

    而且乔银和丘小珍自己不用辛苦,只要专心控制神魂念头就行。道术高手的优势,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乔银也更加相信道术是为了劳作而催生的。

    一天下来,乔银他们就收割了整整一顷稻田,让大家乐得合不拢嘴。

    放工时,他忍不住说道:“小珍姐姐,这个手环能多做几个吗?不光给郎先生,胡三姐他们,也让衙门里的幕僚都有,那以后开荒简直不要太快!”

    丘小珍自然没有拒绝:“这很容易!第一个成功做出来,以后照着做就可以了!”

    乔银当然知道她没有吹牛。这就像自己研修庶民体操,功法钻研出来,抄写就只是花点精力而已了。

    果然,丘小珍当天晚上就做出了第二枚手环,又过了一天之后,做出了第三枚。

    这让郎先生和胡三娘也能方便的加入生产队劳动,一同施展道术大面积收获,一个人顶上百个壮劳力。

    不出数日,六千亩稻田就全部收割完毕!大量稻穗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看起来非常喜人。

    而接下来,还有许多工序要做。乔银也没有临阵脱逃,而是继续留在了生产队。

    ……

    “摔稻并不难,就是很累!把稻穗对着这个大桶使劲的磕,利用惯性把谷子都摔下来……”

    摔稻场上,老温继续不遗余力的教乔银他们打谷子,就像乔银教他们学习功法一样。

    乔银他们也非常认真的学。

    摔稻场很大,是营地中扫出来的一片好几顷的空地。空地上铺着草席,场边架着一根根木杠,所有人都攥着一把稻子,然后狠狠的朝木杠上摔。

    每摔一次,稻穗上的谷子就会被磕下来,哗啦啦的洒落在铺好的席子上。一直把手上这把稻子摔干净,谷子不剩了,就把空稻杆扔到一边。

    空稻杆还有很大的用处。可以用来盖屋顶,可以拿来铺稻草铺,也能用来编织生活用品,还能打碎了当牲口饲料。如果实在怕麻烦,就直接当柴火烧,最后把草木灰还田,当作下一季耕作的肥料。

    在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时,老温也忍不住稍微指导一下方皓的摔法。

    “方大人,您这样一把摔下来,得把脖子磕在杠子上,这样穗头才能更受力,谷子掉得多!您拿穗头朝杠上碰,这样又慢又费力,不中!……”

    “哎呀,都不是这样在摔?……咳咳……”

    方皓大怒!

    他不明白这么卖力,挨批评的却总是他?加上摔得乌烟瘴气,被谷灰渣滓呛得眼睛都睁不开,稻穗没拿反就不错了,哪还分得清脑袋还是脖子。

    对于方皓的表现,宁远强忍着没翻白眼。他们这个生产队都没干过农活,但没一个像方皓这么笨。

    好在乔银他们熟悉之后,就能用道术摔稻了。神魂化成的手一把一把的抓起稻子,摔起来又快又方便,郎先生他们也干得有滋有味。

    重复的简单动作,只要熟悉起来,神魂控制就很方便。

    一片场子打完,就有女人和小孩组成的生产队,拿耙子将席子上的谷粒铺匀,晾晒干燥。

    如今雨季已到尾声,整座蓝银岛上除了东岸,其他地方基本上是全天候无雨。因此晒谷这道工序完成得很顺利,基本上是摔一场晒一场,当天晚上就能收仓。

    晒好的谷子,也被倒进一口口砻磨里碾下谷壳。

    因为远洋大舰容量有限,因此很多砻磨就是生产队用泥做成的。加之畜力不足,又没有条件造出好用的水车,所以推磨依然是由人工来完成。

    “唉,要是有什么办法能让磨自己转就好了。”

    这种想法不止乔银有,估计所有人的心里都想过。但也只是想而已,因为这根本不现实。

    谷被砻过之后,谷粒就好像被嗑过的瓜子一样咧开了嘴。接下来又要将它们倒进一架架谷风车将谷壳吹离出来,得到的就是糙米。

    分离出来的谷壳和杂碎,又可以拿来喂鸡鸭。人消化不了谷壳,但家禽可以。

    等到糙米打出来,最后的工序就到了舂米。

    糙米被倒进准备好的硬石坑里,一槌一槌的打,直到慢慢抛光变成精粮。

    舂出来的米会有很多碎米头子。百姓们会把打出来的精粮再筛一遍,碎米可以拿来酿酒,或者磨成米线,米粑粑,米豆腐,米糕。

    品相完整的精米,就是拿来吃的粮食。

    从耕地到播种,从收获到打粮,农民的辛勤可想而知。就是这些人一代代劳作,养活了那些高高在上的清流士大夫们,然后还要受他们的剥削和嘲讽。

    因此朝庭现在推行新政,开办农场和农庄,最支持的就是底层百姓。

    “交足国家,留够集体,剩余归已”。这个政策即便来到海外拓荒的岛屿之上,也不会改变;哪怕乔银他们也一同参加过生产劳动,也不会改变。

    皇帝的圣旨不是假的,还利于民,说到就要做到。

    ……

    “大人,我们真的能留六成的粮食吗?”

    收获纳粮的时候,不少人都不太能相信衙门的政策。因为不是洋务衙门带他们出海,帮他们开荒垦地,他们之中很多人恐怕已经饿死了。

    简陋的官衙前,宁远非常肯定地宣布:“圣旨上的新政条律写得明明白白,你们不要多想。该纳的税一分都不能少,不该纳的一分都不用多。”

    “谢大人!”

    “多谢皇上……”

    “真是好官啊……”

    不少百姓喜极而涕,都跪下了,弄得场面一度混乱。好在方皓及时出面制止了混乱。

    “嚎什么嚎?排好队,早点完纳粮,滚回去睡觉!”

    “你,动作快点儿!别像个老娘们儿……”

    这段时间,方皓的武功也精进了,中气更足,嗓门自然更大!尽管还不能像乔银那样口绽雷光,但吐纳开声已经有了点打雷的气势,吼得百姓们直缩脖子。

    雷遁忍法,当真像为他量身定做的。

    如今有了生产队的干部分组管理,又有方皓压阵,纳粮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六千亩水田,全部丰收,亩产超过三百斤!粮食总产量达到二百万斤。

    二百万斤什么概念?

    就是说,哪怕把所有的女人和小孩都算成壮劳力,这些收成也足够大家吃饱两年。

    加之粮田旁边还种了些菜,海边还有鱼场和盐场。现在唯一缺乏的,就是人太少。

    营地的西南角,如今已搭起了几座圆型的屋子,这些屋子很大,地板悬空,正是用来贮存米粮的仓库。每个生产队都有粮仓,当地的衙门管理最大的粮仓。

    看着囤起来的丰足米谷,乔银憧憬道:“等下半年来,咱们就在船上多带上一些牲畜家禽,菜品种子也多带,这里就能真正开发出来了。”

    郎先生点头道:“不错,总之把能带的东西全带来!就像咱们把蓝陀银松种回去一样。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多带些人过来,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这次的农庄丰收,按照“交足国家,留够集体”来分配。其中“国家”留两成,农庄留两成,剩下的六成全部是农民自己的。

    即便如此,这里尚有八十万斤公粮可以挪用。如果再带新的移民,短期内的粮食完全可以解决。

    “等到立秋前后,信风会跟随太阳重新回南,蓝银岛将再次进入一次湿季!那时,还能再种一季稻子,如果顺利,又能出产二百万斤的粮食。”

    乔银用幻灵佛珠感受着信风,再次确定了一下这里的气候条件。

    不过信风南下,力度不如北上。

    因为夏至日照在北方,南回归线积温不足。下半年的湿季降水主要来自于南洋暖流,雨量会偏小。

    好在他们开垦的农田也兴修了水利设施,蓄水足够,再种一季稻子问题不大。

    这就是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无冬。冬至和夏至是两个干季,春分是大湿季,秋分是小湿季。只要掌握好季节变化,同样能做到一年两熟。

    郎先生说道:“这样最好,中原人种地的水平不是假的。如今打下了基础,我们就抓紧时间往这边填人,只看衙门里把船修好了几艘吧。”

    乔银听了,当真有些迫不及待了。

    衙门要维护海防,一般要留下两个部曲的战舰,手头一直很紧。如今发了洋财,俘获了大批倭舰修理改造,能调动的资源必然能宽裕许多。

    这次如果不是有了银河号和伏波号,开荒哪有这么顺利?今后有了更多的海船,能够带来的人口和物资更多,发展起来必然更快更好。

    随着湿季结束,信风随之接近尾声。乔银他们也要赶在立夏之前出发,返回大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