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残阳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一章 高迎祥的春天

    自从被赵家军击败后,高迎祥和张献忠等人的魂都被赵信打掉了,这么大的优势,最后都一败涂地,还有屁的希望?

    如今,他们就如同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各地的官军纷纷痛打落水狗,让高迎祥等人吃尽了苦头。

    身边的人一个个或是战死或是偷偷溜走,到了九月份,竟然只剩下两百多人。

    各个城门路口贴满了他们这些匪首的悬赏通告,让他们只能窝在山沟里不敢出来,苦于没有物资补充,最艰苦的时候甚至吃过野菜和老鼠,眼看就要入冬,怕是老鼠也成了奢望。

    此情此景,连对造反最热衷的张献忠此刻也感觉自己是不是应该换个活法了?

    不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们听闻朝廷要加征了,而且居然加的如此多,如此重?

    高迎祥顿时把自己知道的各路神仙都拜了个遍,天啊,我高迎祥的春天总算要来了,老天爷,你终于开眼了呀!

    他躲藏的蒲州,百姓本就十分穷困,层层摊派下来,一个普通的佃户竟然要缴纳白银30两,这怎么可能拿得出来?

    其实崇祯的本意,是想让下面的老百姓分到一人几两就差不多了,但他毕竟常年待在宫中,哪能知道下面的情况。

    各级官员要中饱私囊,自己捞一笔,上面孝敬一笔,还要图个表现,征缴的要比别人多才能升官啊!如此下来就不得了了。

    所以,蒲州的百姓看明白了一个道理,要么死,要么反了!

    横竖是个死,不如搏一把!就他娘的反了!

    于是还没等高迎祥出来领导呢,蒲州的老百姓就率先反了。

    刚开始只是在乡野对来收缴的里长保长进行了攻击,后来一不小心就出了人命,反正要偿命,索性都杀了。

    不过杀完后就是浓浓的恐惧感,这些人顿时慌了,毕竟都是老实巴交的老百姓。

    这个时候,高迎祥等人不出意外的、众望所归的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他迅速高喊了一声,“造反,我是专业的!”

    这才是真正的一呼百应!从者云集!

    高迎祥在聚拢了一千多穷苦汉子后,立刻打起了县城的主意,招数还是非常老旧,但确实管用。

    先是让手下,特别是张献忠的几个义子孙可望等人混进了城,然后半夜想办法靠近城门,杀了看守城门的人后,打开城门,四处放火!

    高喊,“闯王杀回来了,跟着闯王走,天天能吃肉。”

    混乱中,高迎祥率军冲了进去,接下来城池就是易主,不过高迎祥这次吸取了前面造反的教训,他选择让官员和官军投降,并且交纳投名状。

    手下要投降,就要他们去杀自己的上官,如果是最高官员要投降呢?也简单,去写亲笔书信赚开其他城池的城门,一样有效,童叟无欺!

    就这样,高迎祥的地盘迅速扩大,队伍也拉起的极为迅速,虽然成分十分复杂,不过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

    大宁、阳城、隰州、泽州、寿阳,先后被攻陷,起义军发展到了三万多人,这次,他没有再裹挟。

    在山沟里东躲西藏的时候他想明白了,为什么他要做流贼呢?他为什么不能学学官军,也搞几块地盘割据呢?

    山西的燎原之势,显然并不能影响此刻洪承畴的心情。

    作为此次赴鲁的最高官员,又是钦差,他受的可是皇命!

    仪仗那是少不了的,护军就凑了整整五百。

    一行人浩浩荡荡直奔济南而来。

    而此刻的赵信,正在筹备与方颜的婚礼。

    按说,赵信双亲刚刚过世,今年就结婚确实于理不合。

    洪武七年(1374),朱元璋令礼部制定丧礼制度,尤其是为母举丧的制度。按照《周礼》、《仪礼》的规定,父亲若在,则为母守丧一年。朱元璋认为:养生送死,乃是国家礼仪大事;父母对孩子的恩情相当,而这种母丧制度太过于简陋。于是便让翰林学士宋濂等考察历代文献中关于为母守丧的议论。后经宋濂等查阅典籍,论述母丧之礼的古人有四十二人,愿意为母守丧三年的有二十八人,守丧一年的有十四人。朱元璋于是认为守丧三年更得民心。随后他便诏令全国,以后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是父母去世,都要守丧三年。

    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况赵信的父亲赵铁柱临死前嘱咐过赵信,尽快跟方颜成婚,赵家无后,他老赵死不瞑目啊!

    而且赵信又是后世穿越过来的,向来把明朝太祖的那些不近人情的规矩不屑一顾,因此,他把想法说给方颜听后,方颜当然是喜极而泣。

    方颜是这个时代的女人,她太清楚世间礼法对世俗之人的约束了,就是因为受不了这些约束,她才会选择女扮男装,跑到山东来读书,才认识了赵信。

    如今,自己的心上人竟然为了能早日和自己成亲,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如何能不让她感动?

    所以她也非常羞涩的表示,一切但凭赵信做主。

    至于赵信手下的将士与治下的百姓,早就把赵信当成了山东地界上的君王一般人物,他说什么当然都支持,何况自己的主公能成婚,意味着可以有继承人,自己的前途才有了保障和延续,老百姓不好容易分到手里的土地,才能种的安稳,这是多么美妙的事?

    脑残才反对!

    因此,赵信娶亲的事成了齐鲁大地上最重要的大事,大家纷纷出谋划策,要用最隆重的礼仪举办。

    这时,接到了朝廷的文书,洪承畴居然要来山东学习练兵之法,赵信不由心中冷笑,学出来然后成军后打我吗?

    亏你想得出来!

    手下的将领甚至决定不理睬他,让他待一阵子就回去吧!其实赵信也有这样的打算了,不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赵信的想法。

    这个人,就是山东布政使右参政、大名兵备道卢象升!

    卢象升,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

    此人才学出众,也是能文能武的俊杰,只是历史上他是崇祯六年围剿农民军有功才被崇祯所看中,最后委以重任的。

    如今他还只是山东的地方官员,这次他正好也听闻了洪承畴要来学习编练新军的消息,于是他主动向赵信建议,好好把新军之法交于朝廷,能让大明中兴!

    赵信对卢象升之名焉能不知?

    此人是明朝末年少数能文能武的帅才,对大明可谓是忠心耿耿,明知最后必死无疑,依然带领天雄军去跟鞑子拼命,最后全军覆没!

    不过如今他还没完全起势,未必就没有收服的机会,最关键一点,他如今在山东,还能逃得出赵信的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