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汉末之拯救万民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征用赵云

    在常山真定赵家庄,有一身高八尺(约184CM),姿颜雄伟,大约十五岁的少年正在练武(正史中并没有童渊这个人,是野史杜撰的,所以本书赵云武艺设定为家传。),有庄丁前来禀报:“老爷找您有事商议。”

    赵云随庄丁来到厅堂,见厅堂里坐着一个陌生人,有两个壮汉立在身后。赵云的父亲赵安对韩宇道:“这就是犬子赵云。”拉过赵云道:“云儿,这是平羌将军韩宇将军。”赵云对韩宇拱手施礼道:“赵云见过韩将军。”韩宇上下打量着赵云道:“你就是赵云赵子龙?”赵云闻听一愣,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在下正是赵云,只是云虽然表了字,但并未传出,将军何以知道?”(当时权贵、官宦人家十二岁表字,比如皇室、三公、朝廷大臣。富贵人家十五岁表字,普通人家二十岁表字,贫民无表字。)韩宇心道:草率了,只得咳嗽了一声,掩饰脸上的尴尬:“本将军也是听说而已。”赵安不愿赵云在这件事上多做计较,岔开话题道:“不知韩将军寻犬子所为何事?”韩宇正色道:“本将军奉旨平羌,听闻赵云武艺超群,好男儿当光耀门楣,志在四方,今特来征用,子龙可愿意参军?”赵云当即朗声答道:“云愿意参军,为国尽力!”韩宇闻言喜道:“以子龙神勇,必能建功立业。”赵安道:“韩将军,草民长子赵骏,比赵云大三岁,虽然有些瘦弱,但武艺、力气仅略次赵云,求将军准许赵骏同赵云一起去参军。”韩宇听言,心想,看来汉末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武将,遂道:“此去平羌,当然勇士越多越好,赵先生深明大义,积极送子参军,本将军感激不尽,哪有不收之理。”赵安道:“多谢将军。”此时饭菜已备好,赵安给韩宇接风不提。

    次日,赵骏、赵云收拾妥当准备随韩宇离开赵家庄,赵安牵过一匹白马,将缰绳第给赵云道:“此马名夜照玉狮子,原产于西域大宛国,又名玉兰白龙驹,赛龙雀,为父花重金、千方百计才购得此马,此马才二岁多,云儿要善待此马。”赵云眼含热泪,接过缰绳,看此马通体上下,浑身雪白,没有半根杂色,是马中极品中的极品,据说能日行千里。这匹马头至尾一丈二,蹄至背八尺多,大蹄腕儿,细七寸,竹签耳朵刀螂脖,干棒骨,开前胸,就像欢龙一样。马的左耳朵里边上有一块记,就象一朵玉兰花一样,其实这不是记,是犄角。马肚子一边有四个旋儿,其实这不是旋儿,是鳞,头上长角,肚下生鳞,都说那不是马,是龙,起码是龙种。赵骏、赵云双双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站起道:“父亲保重。”翻身上马,依依不舍的随韩宇去了枝阳。

    却说韩宇一众人回到了枝阳县,已经到了秋天。韩宇坐在县衙内,望着满面风尘的蔡邕,(我们看正史中的蔡邕,133-192年,字伯喈。陈留圉县人,今河南杞县)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数学家、书法家,才女蔡琰之父。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椽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熹平石经》,就是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人修订儒家经本六经文字。蔡邕认为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穿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蔡邕上奏灵帝,请求详细修订这些经文。灵帝一听这是好事,以后自己还可载入史册,立即诏允。于是蔡邕亲自将订正后的经本书写在石碑上,命令工匠镌刻,完成后立在太学门外。整整四十六块石碑,给它命了名叫《熹平石经》,一时间天下震动,各地的儒士纷纷前来观看和临摹,每天出入洛阳城的车辆就有1000多辆,造成了道路拥堵。灵帝就突发奇想,在城门口收费,得到了大笔钱财。后蔡邕被陷害流放朔方。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等职,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韩宇道:“这位可是大学士蔡邕蔡中郎?”“韩将军,老夫正是蔡邕,承蒙将军相救,老夫感激不尽,将军有何差谴,老夫定当竭尽全力!”蔡邕道。韩宇面带微笑:“久闻蔡中郎学识渊博,博览群书,某奉旨平羌,正需要蔡中郎相助。”

    转头看向蔡邕身边的女子,见此女子明眸皓齿,天生丽质,十二左右的年纪,便问道:“这位可是令女蔡琰蔡昭姬姑娘?”韩宇这话一出,着实让蔡邕吃了一惊,知道他名字的人很多,可是蔡琰长年随自己在外奔波,蔡琰表字昭姬刚一年多,因未到年纪,并未外传,在这边远的西凉,还有人知道可就奇了。遂问道:“正是小女蔡琰,只是韩将军何以知道小女名字?”韩宇一听,知道自己又有些着急了,蔡琰可是他来汉末遇到的第一个美女加才女,这一高兴,竟然直接把对方的名字给叫了出来,可韩宇依旧平静道:“某曾经两次去过洛阳,都有短暂逗留,曾听过往的客商谈起过,蔡中郎有一女儿,姓蔡名琰字昭姬,自幼聪明伶俐,性格高傲,记忆力惊人,据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乃大汉第一才女也!”再看蔡琰满脸羞涩地低下了头,但是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还有蔡邕,温情的看着蔡琰,笑的很慈祥,毕竟,谁都想听夸赞自己的话,却是忽略了韩宇回答问题的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