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3:从红星生产社开始
繁体版

第23章 音乐只是音乐&我好穷

    当然是为了赚钱。

    不过,这种理由太扯,专辑没发之前,你凭什么笃定你的歌一定会火?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想让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沈浪换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理由。

    “不是只有英美摇滚才叫摇滚,华夏摇滚也不该被西方媒体强加某些外衣。”

    “音乐只是音乐而已。”

    90年初,国内摇滚乐的发展不仅在国内轰动,在国际上也引发了一阵热议。

    立本、欧洲等外国媒体蜂拥而至,专题报道、跟踪拍摄、深度解析、乐评等等,热度堪称爆炸。

    论华语摇滚乐造成的国际影响,远比任何一种华语音乐都要轰动。

    崔建系着红布唱歌的照片,更是登陆各大欧美媒体的头版。

    不过,大部分外媒并不是抱着‘善意’来的。

    他们宣传的是华夏摇滚乐吗?

    不是。

    他们宣传的是摇滚乐里的‘叛逆’思想。

    一如柏林墙倒塌前的摇滚音乐会,又如毛子解体前的红场摇滚演唱会。

    西方媒体关注的从来不是音乐,也不是崔建,不是黑豹,不是魔岩三杰,而是摇滚乐里蕴藏的思想。

    他们想看到的那一种。

    以前,沈浪觉得像崔建那样很酷,但人过中年,他又有了另外一层认知。

    老崔或许过得没那么好。

    因为喊出了一代人的心声,老崔被捧上了神坛。

    但神坛,那是活人待的地方吗?

    “音乐只是音乐?”

    陈绍宝神色不解的看向沈浪。

    这句话,他完全不认同。

    音乐不止是音乐,更是精神的体现。

    “我的意思是,音乐可以是力量,可以是精神,可以温暖人心,可以激励迷茫中的人,也可以是语言,是情感的传递。”

    说到这里,沈浪语气顿了顿。

    “但它不该成为一种武器。”

    有些事,自家人能说,不代表你也能说。

    我能说≠你能说!

    沈浪就是这么双标!

    “嗯。”

    陈绍宝微微点头,虽然很多歌手、艺术家经常兼职社会活动家,60-70年代的嬉皮士、新浪潮、朋克等等运动中,都有歌手、艺术家的身影。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听沈浪这么一说,陈绍宝‘勉强’同意了沈浪的观点。

    沈浪毕竟生活在大陆。

    接下来,双方没有继续聊这些略显沉重的话题,而是将话题转移到了音乐上。

    从古典乐的巴赫,一路聊到摇滚之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猫王)、传奇乐队披头士、民间摇滚乐之父鲍勃迪伦。

    包括不太知名的英伦摇滚乐队石花。

    越聊,陈绍宝越是觉得惋惜,可惜了啊,沈浪不愿意去香江。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哪怕只是聊天,陈绍宝也能从中感受到沈浪的音乐素养,沈浪的很多观点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陈绍宝虽然不擅长作词,也不擅长作曲,但从70年代开始,他就一直从事音乐相关的行业。

    就像一个美食评论家,不需要擅长做菜一样,作为一家唱片公司高层,不一定非得擅长创作。

    在商业推广方面,某些时候,音乐审美、音乐素养远比创作更重要。

    两个人就这么聊着,一直聊了一整个下午。

    咖啡续了一杯又一杯。

    陈建添虽然觉得无聊了一点,但看到陈绍宝那兴致勃勃的样子,他也不好打断两人的交流。

    人家是财神爷,干坐一下午,那也得陪着。

    至于那依,她一点也不无聊,只要和沈浪在一块,即便什么都不做,她也不会觉得乏味。

    何况。

    看到陈绍宝钦佩不已的样子,她反而有一种自豪感。

    我男朋友真厉害!

    真帅!

    闪闪发光的那种!

    傍晚,四人在香格里拉吃了一顿简餐,然后便驱车杀往安贞西里。

    陈绍宝现在对沈浪很感兴趣,demo和乐谱只是初探,他很想看一看排练是什么样。

    同时,他也想见见沈浪赞不绝口的轮回乐队。

    驱车来到排练室,还没走进大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清亮的电吉他声。

    听到这声音,沈浪的DNA动了。

    音箱来了!

    即便隔着一扇门,他也能听出音箱的品牌。

    清音脆,一定是VOX!

    众所周知,电吉他是电声乐器,它跟古典吉他不一样,电吉他的音色、音量是由电吉他、效果器、音箱三部分组成。

    此时的电吉他音箱基本是被Marshall(马歇尔)、Fender(芬达)、VOX三家品牌共分天下。

    沈浪之前的音响也是VOX,不过那是基础款,高强度用了几年,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一堆。

    所以,这次他拜托陈建添买了几台音响。

    三大品牌,他全都要!

    当然。

    这些东西肯定是公司财产,不是送给他个人的。

    推开大门,沈浪不仅看到摆在地上的三台音箱,还看到旁边的三台电子琴。

    两大一小。

    两台大一点的电子琴分别是YamahaDX7,以及Roland(罗兰)JV90。

    前者是Yamaha品牌1983年推出的一款合成器,80年代,风靡全球的时代之音。

    不仅港台、日韩歌手广泛使用,它在欧美也很火,包括惠特妮·休斯顿等天后级别的大牌,都在用它。

    国内这边也有案例,86版《西游记》经典配乐《云宫迅音》里面用到的合成器也是DX7。

    罗兰JV90同样是一台极为经典的合成器。

    至于那台小的,应该是价格最贵的一台,扑街货Yamaha-VL1,上市的时候售价应该是5000美元左右。

    沈浪记得这么清楚,那是因为他前世买过一台八成新的老古董,据那位藏友透露,当年买这台机器花了5000美元。

    血妈贵!

    1993年的3-4万,都能在二环内商品房楼盘买一间几平米的厕所。

    搞音乐,就是这么费钱,沈浪前世在短视频平台赚到的钱,几乎全花在了音乐上。

    一把吉他几万,那都不算贵,真正的客制化,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都有,简直是一个无底洞。

    即使是90年代,一把好一点的芬达吉他也要万把块。

    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吉他,音色也有细微的区别,要是买一堆,那价格就没边了。

    把玩了一会儿,沈浪很想杠着这些东西回家,他前世有个原则,乐器概不外借。

    但眼下这些乐器并不是他的。

    既然是公司财产,肯定免不了被别人用来用去。

    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

    穷!

    真有钱了,沈浪再买一套全新的。

    旧的?

    不干净了,不要!

    玩了一会音箱,他又将注意力放到了DX7身上。

    这台经典款合成器,他前世也收藏过,DX7发售时售价好像20多万日元的样子。

    具体记不太清了。

    浅浅地弹了几下,对比后世的音色虽然有些过时,但满满地全是回忆。

    试了几下音,沈浪弹起了惠妮特·休斯顿的经典歌曲《IWillAlwaysLoveYou》。

    惠妮特92年发行的电影原声带,阿美瑞卡公告牌百强单曲榜连冠14周,全球销量超过4500万张。

    眼见沈浪弹起了那首风靡欧美的R&B歌曲,张伟宁、陈绍宝一点也不意外,沈浪在demo里的唱腔跟内地主流唱腔截然不同。

    真假声转换,本来就是R&B歌曲的特点之一。

    “沈浪,唱一段?”

    陈绍宝呵呵一笑,忽然提议道。

    R&B歌曲其实是一种演唱难度相当高的曲风,很考验唱功。

    现场听,能够更直观的看出歌手的控制力。

    沈浪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IfIshouldstay

    如果我可以留下

    Iwouldonlybeinyourway

    我将会成为你的羁绊

    SoI'llgo,butIknow

    我就要走了但我知道

    ……”

    R&B翻唱小王子,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