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3:从红星生产社开始
繁体版

第55章 演出节目单

    下午在央芭排练结束,沈浪第一时间朝排练室赶去。

    汪半壁的效率很高,昨天说的事,今天他就把小号手、圆号手、大提琴手找了过来。

    然后。

    直接开练。

    都是熟手,排一首不到一分钟的曲子,随便练几遍就能录好。

    总共不到两小时就完成了demo录制工作。

    其实,如果是正儿八经的录制,还需要长号、黑管、长笛、中提琴组、第二小提琴组。

    但江文一毛不拔,沈浪自然只能给他提供并夕夕版本。

    录好demo,他没准备第一时间联系江文。

    说好一周交货,那就一周,做人要言而有信!

    另一边。

    那依回到家里,第一时间把那几张签名CD给老妈送了过去。

    “阿妈,这是张果荣加盟新艺宝的第一张唱片《SummerRomance'87》,销量突破7白金。”

    “白金唱片是香江的标准,一白金就是五万张,七白金就是35万张。”

    “然后,这是第二张唱片《HotSummer》,这是他在新艺宝发行的第三张唱片《Leslie》(侧面)。

    还有……”

    看到女儿带回来的那一堆唱片,以及签名照片之类的东西,阿米娜‘勉强’相信了女儿的话。

    那个叫沈浪的臭小子,确实有几分本事。

    “阿嚏!”

    在前往流芳宾馆的路上,沈浪又莫名其妙地打了个喷嚏。

    怎么了这是?

    沈浪低头看了眼身上的长袖,六月穿长袖,不算少吧?

    “老板,到了。”

    “十块钱。”

    付完车费,沈浪走进了流芳宾馆,接近凌晨12点,宾馆周围几乎没有什么人流。

    穿过大堂,乘坐电梯来到404号套房,一路上一个人都没碰到,连门童都下班了。

    嘚!

    嘚!

    敲响房门,很快门后就传来一阵脚步声。

    咔哒。

    一身居家服的陈建添打开了房门。

    “沈浪,你来的正好,我跟邵宝正在讨论选歌的事。”

    说着,他一边转身往里面走去,一边道。

    “你这次跟黑豹他们一样,一共有五首歌的时间,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算了,你跟邵宝直接谈吧。”

    “行。”

    沈浪跟着陈建添来到电话旁,然后拿起了话筒。

    “喂,邵宝哥。”

    “嗯,嗯。”

    “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是五首的话,用《我相信》作为开场,摇滚乐跟古典乐的融合,直接炸场。”

    “第二首用专辑里的intro,就是拜托你买的那首《kashmir》,以那首歌为蓝本改编来的纯器乐。”

    “第三首唱那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第四首是英文歌《yellow》,第五首是我的个人吉他solo。”

    “你过来?”

    “好,那再好不过了。”

    “下周末吗?”

    “好,到时候就不在外边吃了,我亲自下厨。”

    “OK,OK。”

    “Leslie,邵宝哥跟你有话说。”

    随后,陈建添跟陈绍宝聊了几句,这一次电话会议正式结束。

    挂断电话时,陈建添稍微有一点点肉疼。

    20块钱一分钟,算上沈浪来之前的时间,这一通电话打了20多分钟,几百块没了。

    放下电话,陈建添面露疑惑道。

    “那个吉他solo是怎么回事?”

    沈浪意外道:“我没跟你说过吗?”

    “你说了吗?”

    “额。”

    眼见陈建添一脸迷惑的表情,沈浪忽然想起来了。

    靠。

    最近太忙。

    自己的专辑、那依的专辑、排练、电影配乐、MV取景等等一堆事聚在一块,给忙忘了。

    虽然是自己忘了,但沈浪绝对不会承认,只见他话锋一转。

    “其实,我是想给你留点惊喜来的,等下周邵宝哥来了,你就知道那首曲子有多炸。”

    “炸?”

    “对,非常炸裂!”

    沈浪自信地点了点头,虽然五首歌里有两首纯器乐,但摇滚乐现场很多类似的表演。

    以致于衍生出专门的‘后摇’风格。

    摒弃人声,纯器乐演奏。

    “那我就拭目以待。”

    陈建添也没多想,沈浪的才华那是有目共睹。

    “对了。”

    沈浪顺势将电影配乐的事告诉了陈建添。

    “前两天,陆学长陆导给我介绍了一个电影配乐的活,如果成了的话,需要你出面去谈一谈价格。”

    “嗯?”

    听到这事,陈建添先是‘嗯’了一声,然后双眼瞪如铜铃,眉头高高扬起。

    “你还能做电影配乐???”

    这小子,怎么什么都会?

    “电影配乐有什么难的?”沈浪不以为意地耸了耸肩:“多看几本书,多看些电影,不就会了?”

    “我……”

    仅仅一句话,陈建添就被噎得半死。

    他娘的!

    多看几本书,多看些电影就会了??

    其他人要是听到这话,怕不是要躲到墙角抱头痛哭?

    呼!

    半晌,陈建添长长地舒了口气。

    “是什么电影?导演是谁?”

    “江文导演的电影,还没开始拍。”

    沈浪想了想,觉得陈建添可能不认识江文,于是又补充了一句。

    “他是柳小庆的男友,之前是演员,张一谋的《红高粱》,男主角就是他。”

    “他还演过一部香江和内地合作的电影《狭路英豪》。”

    “是他啊。”

    听到《红高粱》,陈建添总算有点印象了,这部电影拿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哪怕陈建添不太看内地的电影,也听说过。

    “嗯。”

    沈浪又补充道。

    “如果成了的话,你跟他谈的时候,价格什么的,差不多就行,版权不能买断,只卖授权。”

    版权问题是沈浪的底线。

    在影视配乐这一块,国内跟国外也不一样,国内通常走的都是买断模式,一枪头买卖,作品后续的收益归属制片方。

    而国外走得是共享版权,或者授权,创作者可以持续收到作品的衍生收益。

    这也是国内影视配乐不如国外的原因。

    国内配乐不如国外,是人不行吗?

    NO!

    金钱才是第一源动力!

    除了少部分有追求、有理想的作曲家,其他人凭什么不停打磨,精益求精?

    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六十分万岁!

    反正后续收益跟自己无关。

    此外,制片方也不太重视配乐,很多影视剧都是直接采样,购买国外已有的音乐版权。

    比如国产经典剧集《士兵突击》,它就是大量购买国外配乐。

    采样范围包括且不限于《加勒比海盗》、《珍珠港》、《菊次郎的夏天》、《亚历山大大帝》、《卡美奥》(游戏配乐)、韩剧《时尚70年代》、立本动漫《NANA707》等等。

    毕竟,买版权性价比更高。

    如果找人创作类似质量的影视配乐,那价格恐怕比电视剧本身的投资还要多。

    拿来主义?

    实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