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小阁老
繁体版

二十一章难伺候的曹公公

    “公公可将刚才所写的佳作诵出来?”

    曹公公清了清喉咙,一脸沉醉的朗诵着:“”一点两点三四点,五六七八九十点,千点万点无数点。”

    贾瑛只能装作认真倾听的样子,内心则呕了个半死。这曹公公还是别来诗坛沾边了,这作的什么东西。

    “好诗,好诗,曹公公之诗有乐天之风,初读不知诗中意,再读却是找不出如此合适的形容了,比起那些华丽的词藻,公公之诗才描绘出秋雨细如丝,绵绵不断的景象。”贾瑛昧着良心夸赞道。

    “你真是这么想的?”曹公公一把抓住了贾瑛的手。

    “真的。”贾瑛故作天真的点了点头。

    “乐天,乐天。”他第一次听到如此清新脱俗的夸赞,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已经能够与白乐天相比较。

    “如此好诗,可是最后一句却残缺,贾家子可是想出来了?”公公问道。

    贾瑛沉思片刻开口道:“小子是想出了一句,却不知道是否合适?”

    “你尽管开口说。”

    “最后一句,我想是飞入桃花都不见。”

    “好句,好句。看来还是你才情高胜我几筹,不然怎么会作出如此好诗。这一句诗妙啊!”

    “公公过赞了,若是没有公公的前几句衬着,这最后一句我又怎会说出,我只不过是沾了公公的光,将此句给提前说了出来,若是给公公几日时间,定也会作出如此词句。”贾瑛谦虚道。

    曹公公一脸的享受,虽然他知道贾瑛是在拍马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感觉那么舒服,乐意让人家拍。

    马车缓缓停下,众人来到了姑苏山,山上还候着几家士绅人家在等着。

    此地山林交错其中,虽到了秋,却无萧条之意,不时还能看见僧侣下山去挑水的景象。轿子此时上不去了,本有几个人想用架子抬曹公公上山,但曹公公说道:“无妨,咱家身子骨还硬朗着呢。”

    一路上,曹公公遇见前人所在碑上题的诗,或在壁上题着的诗,都驻足停留,在那里自己感慨一番。

    众人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也连着道好。

    众人走在一起,又聊起了天来。

    “贾解元这是生了个好儿子啊。”曹公公笑道。

    贾攸内心有点慌张,谁知道这太监说的是反话还是实话。

    气氛略带一丝慌张。

    贾瑛见气氛不对,连忙解释道“我与公公共同推敲了一句诗,公公因得了诗句而高兴。”

    “为一词一字呕尽心血,曹公公也是认真。唐诗人贾岛骑在驴背上反复推敲自己的诗,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吟诵了几遍,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我本觉得世上再无如此痴人,没想到,今儿瞧到了。”周大人拍赞到。

    “折煞老夫了。”曹公公脸皱成了几条缝。

    “不知公公可将佳作诵出,让我等共赏。”

    “一点两点三四点,五六七八九十点,千点万点无数点,飞入桃花都不见。”

    周大人此时愣住了,这诗光是前三句读不出妙处,可最后一句乃是点精之笔。

    “实乃继曹公公咏蛙之后的又一佳作。”周大人夸道。

    实则他内心知道这诗最后一句肯定不是曹公公乃作,应该是贾瑛作的。没有想到,这贾瑛还有如此的才学。

    曹公公登到山顶,俯瞰山下,不禁说道“世人都道江南好,如此看来,江南之好,乃在姑苏。”

    “既然大家伙都来齐了,我们也可效仿王羲之来写个诗集。”曹公公说道。

    “好极,好极。”周大人拍手称赞。

    “只是这集序,还得曹公公来题最妙。”周大人吹捧着。

    贾攸此时才知道了难缠之处在何方。

    你何事都得顺着他走,但这作诗又是件伤神费脑的事情,还得时不时夸赞曹公公几句,让他乐起来。

    好在时间不长,曹公公就没了兴趣,又道:“眼下快到下午了,我们就来个飞花令。

    众人一听要玩飞花令,都打起了精神来,这是曹公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当曹公公玩此游戏时,就代表着宴会要结束了。

    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诗词功底很浅的人根本不能玩它。因此,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就连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

    而曹公公玩的一种,属于最为简单的一种,所说的诗句中能够出现花就行,不必去管花“字”出现在哪个地方云云。

    那我先起个头,曹公公乐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个接的乃是贾攸,他冥思苦想,努力思索着。

    这倒不是装的,而是他在想那些偏诗怪诗

    “尽随流水去,寂莫野花春。”贾攸开口道。

    见此,周大人松了一口气,看来这几日贾攸是下了些功夫背这些偏僻诗词。

    周大人就担忧着在场的那个人把那些常见带花的诗句给说完,让曹公公无句可言就麻烦了。

    曹公公就属于是那种又菜又爱玩的人,还特别好面子。

    本来游戏进行的很正常,曹公公也很尽兴,但千不该,万不该的曹公公胡诌了两句出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好句,好句,不知此诗句又是出自何诗。”在场某位人突然这么一提,不料却惹恼了曹公公。

    曹公公本就面皮薄,眼见着想不出来句子了,自己看着远处桃林里触景生情乱说了两句想蒙混过关。

    这人如此一说,不正是驳了曹公公的面子。

    大多人都心照不宣,偏偏那人却当了真,还以为后面有几句更加精彩。

    原本的热闹劲都被寒冷刺骨取而代之,周大人内心将那人骂了数千遍,数万遍。

    那人也反应过来,满脸的尴尬,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正在众人都不知所措之时,贾瑛内心想道这诗不就是明朝的唐寅所作的诗,但卫朝继宋统,这唐寅也不知何处寻去,看众人的表情,应是没出现过这么个诗。

    但终是蝴蝶翅膀煽动,这诗还被曹公公给瞎说出了两句。

    “这诗乃是前朝一名叫唐寅的人所作。”一声清冷的少年声传来,众人都将头转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