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拜占庭再起
繁体版

第18章 王者归来

    公历1446年1月14日,葡萄牙圣文森特角。

    平时喧闹的港口,如今却寂静无声。

    港口的主干道附近已经被卫兵清理一空,铺上了地毯和鲜花,干道旁每隔三米站着一名卫兵。

    左侧是热那亚的弩手,右侧是南法兰西的步战骑士。

    港口附近,十几艘战舰一字排开,水手们排列整齐,站在甲板上,舰上的紫色双头鹰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以撒带着各位军政大员和各舰的舰长等候在码头,所有人都是一袭正装,腰配军刀。

    为首的以撒穿着紫色袍服,手持皇室权杖望着远方的海面。

    突然,海天相接处出现了一抹异色,先是桅杆,船帆,再是船身,船舷,最后整支舰队都出现在众人视野中。

    为首的是以撒的旗舰摩里亚大公号,刚刚完成运送开垦团的任务。

    摩里亚大公号后面,牵引着一艘破烂不堪的战舰,通过船头处的字迹还能依稀辨认出它的名字。

    圣尼古拉斯。

    摩里亚大公号两边,两艘新式卡拉维尔帆船一左一右,相隔十几米,护卫在旁。

    舰队最后是几艘运输船,运输船上有着今天的主角——

    圣尼古拉斯号的水手和舰长。

    摩里亚大公号越来越近,直到完全占据码头众人的半壁天空。

    轰——轰——

    港口旁的礼炮适时响起,欢迎英雄们的归来。

    最大的一艘运输船上,舰长亨利带着53名水手缓缓下船,走向翘首以待的人群。

    亨利和水手们穿着崭新的制服,排列整齐,向以撒敬礼。

    “殿下,圣尼古拉斯号舰长及船员向您汇报!”

    以撒什么都没有说,走上前,拍了拍亨利的肩,帮他整整海军服。

    亨利转向后方,一个水手递上一卷羊皮纸。

    亨利接过羊皮纸,跪地呈上。

    “殿下,我舰发现一座大型群岛,这是附近的海图,已探明的岛上风物都有记载!”

    以撒接过羊皮纸,细细看去。

    海图比较粗糙,分辨不清,从亨利船长对于岛上基本地理情况的描述中,以撒大概有了结论。

    干燥荒芜,遍布石灰岩,且南北两片群岛风向不同。

    这应该是坐落于大西洋中部的佛得角群岛。

    历史上,这个荒岛于1456年首次被葡萄牙人发现,并建立了殖民地,在此之前,这里没有原住民。

    这座群岛大部都是荒地,基本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但是它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这是沟通新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从佛得角群岛向西南方向航行,会受到信风带的影响,使得航行非常顺利。

    等到帝国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探索新世界就可以提上日程。

    以撒放下卷轴,问道。

    “亨利船长,既然是你率先发现了这座群岛,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它怎么样?”

    亨利望望身后的水手,又指指漂在海面的圣尼古拉斯号。

    “殿下,就以它的名字为帝国的新领地命名吧。”

    “好!地图上马上就会出现圣尼古拉斯群岛的大名,”

    “那个有着小山谷和树林的小岛就以你的姓氏命名吧!”

    亨利谢恩。

    “殿下,有一件事情我想请求您的原谅。”

    “但说无妨。”

    “流落荒岛时,我私自释放了随船的奴隶,赐予他们自由的身份,请殿下责罚。”

    以撒看看水手处,被释放的奴隶们见以撒转过眼来,缩了缩头。

    这些奴隶有些是斯拉夫人,有些是突厥人。

    以撒拍拍手,后面的侍从取来随船奴隶的契约。

    “以上帝之名,我在此打碎你们的镣铐,解开你们的枷锁,作为你们功劳的奖赏。”

    以撒将契约一把撕碎。

    “从此,你们就是受帝国保护的罗马人了。”

    身后的众人鼓起掌来。

    接着,以撒又命人取来准备好的赏赐。

    普通水手每人赏赐50杜卡特,相当于他们5年的收入,同时提升官职,加入新组建的舰队。

    船长亨利册封男爵,允许其选择圣尼古拉斯群岛上任意一座小岛作为封地。

    当然,现在那里还是一片荒芜,需要亨利男爵自己建设。

    战时提供兵源,闲时提供税赋。

    至于群岛的总督,留待以后。

    水手长欧文等军官一并册封勋爵,同时赏赐100杜卡特。

    勋爵是由元老院延伸出来说一种爵位,只代表地位,没有封地或者年金。

    一番封赏过后,众人皆称万岁。

    “圣尼古拉斯号的残骸就存放在这里,供后人瞻仰,”

    以撒望着亨利,看着他纵使受封男爵也平静如初的脸,

    “我已经叫人从那个斯诺皮亚家族的热那亚商人手中又订购了一艘克拉克帆船,还是以圣尼古拉斯号命名,还是你当船长。”

    “多谢殿下!”

    亨利刚毅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人群渐渐散去,水手们勾肩搭背,抛着手中的钱袋,聊着下流的话题,不时传来一阵猥琐的笑声。

    各舰高层则是羡慕地围在佩戴勋爵徽章的圣尼古拉斯号军官旁边,祝贺他们平安归来。

    这就是以撒想在军中营造的氛围,一种昂扬向上的气氛。

    只要你立功,殿下就有赏。

    奴隶契约,男爵和勋爵的封赏,还有新定的一艘克拉克帆船,都是以撒在收到消息时提前准备好的。

    为的就是今天。

    接下来,就是等待第二艘克拉克帆船到位,然后集结军队,杀回科林斯。

    以撒看着一艘艘战舰旌旗招展,心中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

    公历1446年2月1日,休达港。

    以撒召集了自己所有的舰船和军队,集结所有的军政大员,准备接下来的安排。

    推开会议室的大门,以撒信步向前。

    参加会议的诸位官员纷纷站起身行礼。

    走上主位,以撒示意诸位坐下。

    坐在以撒左右手的分别是威廉和菲德尔舰队长,下面还有各舰船长,马鲁纳指挥官和孔蒂骑士。

    洛泰尔总督和哥西亚总督都有派人来参加。

    “安德尔斯,你向他们汇报一下现在的情况。”

    侍从官安德尔斯出列,敬礼。

    “诸位大人,目前,海军共有克拉克帆船两艘,分别为摩里亚大公号和圣尼古拉斯号,卡拉维尔帆船六艘,分别为拉帕尔马号……”

    “桨帆战舰三艘,分别为吉安侯爵号,斯巴达号和诺森布里亚号,其中,诺森布里亚号正在伊庇鲁斯海岸执行任务。”

    “改装柯克船一艘,运输船十八艘,其中包括新购买舰船。”

    “陆军方面,共有孔蒂大人指挥的法兰西骑兵团共计150人,步兵团350人,”

    “马鲁纳指挥官指挥的雇佣兵团500人。”

    “此外,我方米哈伊尔旗队长和易卜拉欣军团长已经抵达科林斯长城以南,人数暂时不详。”

    “这就是我军目前的情况。”

    这就是以撒暂时能集结的最大军事力量了。

    马鲁纳指挥官带着以撒提供的资金,在北意大利合并小型佣兵团,招募失地骑士,共得500余人。

    只是士兵的素质良莠不齐,最初的热那亚弩手自然都是经验丰富的士兵,失地骑士的军事能力也有保障,但是其余佣兵就很不好说。

    也许不比君士坦丁堡的老农强多少。

    孔蒂等十四名骑士耗费大半年训练的法兰西兵团就好得多,150名骑兵团全部是流民中的勇壮,以撒花了一大笔钱,给他们配齐军马和鞍鞯。

    350人的步兵团要差一些,主要由由法兰西流民和斯拉夫奴隶组成,也有部分葡萄牙人应招前来担任军官。

    这些法兰西人经过长时间战争,又在大混乱中优胜劣汰,能力还是不错的。

    经过正规训练的士兵,在精气神和战略战术上都比马鲁纳的雇佣兵团强不少。

    这就是以撒为什么要招揽孔蒂他们。

    以撒严禁宗教斗争在军队中蔓延,要求流民在加入军团前一律由希腊正教会洗礼,并聘请教士教导希腊文。

    这种专断行为倒是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这些饿急的流民或许早已不在乎这些东西。

    总体而言,陆军虽然无法与奥斯曼野战,配合友军守守城还是可以的。

    以撒站起身,清清嗓。

    “接下来,拉帕尔马总督区和比热戈斯总督区的使者开始汇报。”

    “拉帕尔马总督区目前接收了五批流民垦荒团,共有民众965人,黑奴63名,目前已经建立了一片田地,围起来三片牧区,港口区基本的设施已经建立完成,随着过路的探险船队越来越多,相信会越来越繁华。”

    洛泰尔总督的使者率先发言。

    “比热戈斯总督区由于距离原因,目前只接收了一批流民,共计两百人,我走时,哥西亚总督已经建立起一片居民区,造了几艘独木舟,他准备前往其他岛屿,以抢劫的方式渡过最初的困难期。”

    以撒点点头,表示满意。

    “说到牧场,你们两个总督区附近岛屿连绵,可以选择一个无人的小岛,将一群牲畜运输过去,他们会迅速繁殖,你们平时也不用管理。”

    “等到畜群变多时,你们就可以上岛宰杀。”

    两位使者连忙点头,掏出笔记录。

    会议又讨论了其他杂事,诸如军队工资和军需费用。

    会议最后,以撒敲敲桌子,示意诸位醒醒神。

    “我决定,正式成立地中海舰队和大西洋舰队。”

    “地中海舰队由菲德尔任舰队长,亨利为辅,下辖除六艘卡拉维尔帆船外所有战舰和十艘运输船。”

    “大西洋舰队由威廉任舰队长,下辖六艘卡拉维尔帆船和八艘运输船,拉帕尔马号为旗舰。”

    安排好舰队分配,以撒顿了一顿。

    “从米斯特拉斯已经传来消息,奥斯曼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底比斯边境已经出现奥斯曼探骑,雅典地区第一轮大迁徙已经完成,科林斯长城修缮完毕。”

    “罗马的同胞就在科林斯长城后等着我们的援救,我决定,择日启程,目标科林斯。”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

    “诸君务必奋勇向前!”

    以撒对着诸位,深鞠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