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雄英,引爆大明工业革命
繁体版

第022章 父王,你得支棱起来啊(求追读)

    与李景隆达成合作之后,朱雄英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了自己的商业计划。

    他必须根据大明目前的生产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升级计划,并且利用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做出一批超越当前时代的,但是又能为消费者所接受的商品,在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赚的第一桶金。

    朱雄英首先排除了重工业,比如炼钢铁,化工业,且不说他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不足以新建一个产业链,光是巨大的投资,他现在也搞不定。

    至于轻工业,纺纱大概可以做,江南地区一直都有庞大的纺织工业集群,只不过此时多数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户。

    明初纺织多数人家用的都是宋末元初著名纺织技术革新者黄道婆,依据崖州黎族纺织工艺改进的脚踏三锭纺车,一直到400年后西方“珍妮机”问世,这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纺车了。

    “珍妮机”作为西方工业革命的标志产物,朱雄英对其基本原理还是清楚的,毕竟是个学霸,一个简单的纺车,他只要根据记忆中的基本原理,再找一些懂纺织的织布工,复制出来没有太大的难度。

    但正是因为朱雄英过于学霸,所以他放弃了现在利用“珍妮机”设工厂赚钱的想法。因为英国的哈格里夫斯,也就是发明“珍妮机”的人,在发明“珍妮机”后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受到纺纱工人的拥戴,反而他们冲到哈格里夫斯的家里,毁掉了他的机器,还一把火烧了他的家。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织布技术没有提高之前,纺纱的速度一下加快了好多倍,造成的结果就是纱线的价格暴跌。

    这是因为了解了这段历史,朱雄英思虑再三后决定日后将“珍妮机”复刻出来之后,借马皇后之手推广天下,自己就不赚这个钱了。

    朱雄英又想了好几种生活用品,比如肥皂,玻璃,蜡烛,火柴等,但是要么是记不清怎么做出来了,要么就是明朝已经有了,只是需要优化才能方便使用。比如肥皂,虽然草木灰加猪油就能造出简单的肥皂,但是未经工业化没法提供足够的碱,朱雄英也不知道该怎么加入肥皂的灵魂:甘油,再加上那个年代猪油是纯纯的稀缺产品,所以只能放弃。

    思来想去,最终朱雄英决定在“糖”和“酒”这两方面下手,因为不管是制糖还是酿酒,明朝都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工坊,自己可以收购几家工坊进行技术改良,糖可以利用明后期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对于制糖技术的优化,可以生产纯白的砂糖,霜糖的生产效率也大幅地提升了。至于酒,传统的白酒在宋元时期就已经有了高度的蒸馏酒,但是在明初还是以黄酒米酒为主,只有底层群众才爱喝这些很烈的烧酒。

    深知酒水行业利润有多大的朱雄英打算给大明的酒鬼一点小小的品牌力震撼!

    不过考虑了这么多,朱雄英发现当下最赚钱的很可能不是搞生产,而是搞外贸,大明或者是古代中国的拳头产品,是瓷器,茶叶,丝绸这些老外稀缺的奢侈品!

    “看来还是得内需外贸两手抓,让李景隆去搞几艘船,从泉州或者广州出发,去一趟占城或者三佛齐,估计就够在大明开工厂苦哈哈干一年的了。”朱雄英在心里暗自盘算这些生意的可行性,“只不过现在皇爷爷对海禁管得严,还是得自己经营一批靠得住的官员,才能顺利搞走私,或者看情况,是不是能说服皇爷爷放开海禁!”

    正在朱雄英入神地考虑怎么建造自己的商业帝国时,太子朱标却来了朱雄英的房间。

    长期的加班让朱标双眼下是重重的黑眼圈,看起来就像是后世通宵赶进度的社畜。

    “雄英,你最近几天怎么老是出宫,父皇找你两次都没找到你,你到底干嘛去了?”朱标进了房间,自顾自地去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好像平时忙得连喝水的空都没有。

    “孩儿参见父王,孩儿大前日去找了二舅三舅,让他们帮我找常府老兵做亲卫,这个您是知道的,昨日去了五军都督府演武场,把士兵筛选了一下,没干别的。”

    朱雄英快步跑到已经坐下的朱标的身后,给朱标捶背。

    “哎,英儿啊,你说你皇爷爷怎么就不知道累呢?一天看那么多折子,我感觉我这脖子都不是自己的了。”

    没想到,朱标竟然是来找自己儿子诉苦的,朱雄英赶忙又乖巧地给朱标捏脖子。

    “今天我从一睡醒,就觉得脖子不舒服,上完朝感觉更僵痛了,就跟他说我身体不适,想休息一日,你猜怎么着?他说我年纪轻轻,光想着偷懒!”

    “我一个皇太子,天天过得比种地的老农还辛苦,种地还分农忙农闲呢!他为了大权独揽,把丞相都废了,虽然废丞相对咱家更有利吧,但是活全给我干了!我刚刚一生气就从奉天殿跑回来了!”

    朱雄英手上不停,不停地揉捏缓解着朱标脖子的酸痛,同时开口给朱标支招:“父王,您不能什么都听皇爷爷的啊,他自己不知疲倦,不代表您也能像他,更别说我了,我以后可不想这么累。”

    朱标听了朱雄英的话,转过头制止了他继续给自己按摩。

    “英儿,我记得前些日子你给我讲过一个‘偷懒’的法子,说是找几个人帮咱看折子,我当时没太明白,你再好好给我讲讲。”朱标直接拉着朱雄英坐下,满脸期待地希望儿子能救自己于水火。

    “您说的是‘内阁’吧?”

    “对对对,就是这个内阁,我不明白,若是建了这个内阁,连看折子都让大臣看,那他们岂不是会做大?以后百官只认内阁不认皇帝了啊!”朱标虽然想偷懒,但是前提是权力不能分散。

    “这个很好办,内阁的大臣只有票拟权,没有决定权,等于是他们是你的助手,把简单的,不重要的事处理一下,把重要的事他们也先出一个或几个处理方式,您直接给他审核这样行不行。”

    “至于权力分散,那更不是啥问题,内阁大臣完全由皇帝任免,且品阶定得低一点,这样他们就只能干活,尚书侍郎这些高阶大臣是不会直接听他们的!”

    朱雄英知道,这样的内阁制度并不算完美,其实就是给皇帝找了几个秘书,跟真正意义的内阁是不同的,但是等到了自己当皇帝的时候,自然会解决这个问题。

    “你这么说我倒是明白了,这一天天地光看折子就看得眼睛疼,要是能有人帮自己先筛选一下,那肯定能省不少工夫!”

    “不过,就怕父皇他不同意啊!”朱标想了半天,还是觉得这事挺难办。

    “父王,你再这么干,估计身体就要累垮了,我给你出几个主意,你想想用哪个,你得支棱起来,去拿捏皇爷爷,而不是他说干啥你干啥!”朱雄英胆大包天的话让朱标瞪大了双眼,不过一细想,好像还很有道理。

    “第一,你直接装病,累得不行了,再这么干下去估计要走在皇爷爷前头了,皇爷爷还是很疼你的,估计会有所收敛。第二,你直接去跟他说,你发明了更好的制度,就是这个内阁制,选一些年轻有才能的来给你搭把手。第三,你直接带着东宫六率去让皇爷爷禅让,您当了皇帝就说了算了。”

    说到最后,朱雄英忍不住嘿嘿的坏笑出来。

    朱标想了想,并没有理会朱雄英的玩笑,而是喃喃自语道:“第三条不太好,第二条单独做,父皇估计也不同意,但是如果第一条加上第二条,我觉得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