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雄英,引爆大明工业革命
繁体版

第034章 大明无间道

    一日过去,诸藩王都各自要回自己在应天府的王府,朱棣也要带着家人离开的时候,朱雄英再次跟他强调了想要见道衍的意思。

    “四叔,明日午后听风塘,您和道衍大师一起过来吧,我有些事情想和你们聊一聊。”

    朱棣看着朱雄英神色不像玩闹,便答应下来,反正不管什么事,到了明天就知道了。

    次日午时,朱雄英和靳长青提前来到了听风塘,还是坐在上一次来的那个靠窗的桌子。

    “老板,今日我们在此会客,下午不要再接待旁人了。”靳长青喊来老板,丢给他一小锭金子,“我们的客人是一位贵人和一位高僧。”

    老板接过金子,仔细检查后,便点头哈腰地应是退去。

    朱雄英在欣赏窗外的风景,相比于宫内的富丽堂皇,宏伟大气,朱雄英还是更喜欢市井中的匠心独运,朱阁青楼。

    “靳伯伯,你从辞官游历江湖,都去过哪些地方啊?”朱雄英一边喝茶等朱棣和姚广孝,一边和靳长青闲聊。

    “我从洪武四年离开应天,先是一路向西去了西域,到了我大明与东察合台汗国还有北元的交汇处,去北元境内转了一圈,发现全是草原就开始沿着大明边境往南走,经朵甘都司入蜀,蜀地舒适,我便在成都府和重庆府分别待了两年,还收了几个小徒弟,他们现在也都还在我在重庆府置办的府宅中居住。”

    靳长青游历江湖十多年,经历自然十分丰富,一开口聊便把朱雄英吸引住了。

    “那你行走江湖这么久,可曾遇到什么趣事?”

    “嗯……趣事倒也很多,比如在成都有一些‘食铁兽’,其形像熊,但是皮毛是黑白相间,整个头是白的,耳朵和眼眶是黑的,毛茸茸的,憨态可掬,甚是可爱。”

    “那估计是大熊猫吧?”

    “反正当地人都说这家伙爱吃铁具,看见铁的东西就流口水,所以叫‘食铁兽’,我见这东西好玩的很,便抓了不少养在了重庆的家中。”

    “啊?你抓了大熊猫养在家里,你可真刑啊!多亏是在大明,不然牢底坐穿。还有别的吗?”

    “还有我在泉州,遇到了很多蕃人,他们胡发高鼻,身上奇臭无比,听当地人说,这些蕃人在至正年间还曾经裂土自治,称霸一方,不过我去的时候,还在那的蕃人已经很老实了,他们很擅长做生意,也有很多自己族群特有的新鲜玩意。”

    “蕃人在我大明还是得仔细管理,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洪武初年,皇爷爷曾大赦天下,唯独没有赦免泉州蒲氏家族,就是因为他们控制泉州的时候欺凌汉人,在汉人的土地欺凌汉人,真是倒反天罡。”

    正当朱雄英与靳长青在这听风塘内聊得正开心的时候,朱棣带着一位黑衣僧人也进了店里。

    “好家伙,不愧是‘黑衣宰相’,真是爱穿黑衣服啊。”朱雄英见到来人心中暗自腹诽。

    朱棣也一眼就见到了朱雄英和靳长青,过来打了招呼坐下,一身黑衣的姚广孝则是站在朱棣身后。

    “靳大哥,多年不见,你风采依旧啊。”

    “燕王殿下倒是长大了,雄姿英发,很像义父年轻时候的样子。”

    朱棣和靳长青也是旧识,多年未见朱棣开心地和靳长青聊了几句。

    与此同时朱雄英则在观察姚广孝,此时姚广孝四十多岁,身材高大,三角眼,大概是因为佛道双修,且精通兵法的缘故,整个人的气质很独特,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武人的坚毅,相士袁珙曾说他如同病虎,内心嗜好杀戮,不过此时朱雄英倒是看不出来。

    “大师,你也请坐,私下见面不必拘束。”朱雄英邀请姚广孝也坐下说话。

    姚广孝听到朱雄英让他坐下,没有推辞便坦然地坐下了。

    “不知殿下相邀,所为何事?”姚广孝此时已是近五十岁的中年人了,前半生也经历很多事情,所以面对只是个小孩的朱雄英没有太多的敬畏,反而倒是有一点别扭的感觉。

    “我听说道衍大师学通佛道,身为一个和尚,却拜了一个道士为师,心里有些好奇。”朱雄英直到此时,也还没想好要不要把那个任务交给姚广孝。

    “贫僧与子阳子(席应真)为忘年之交,他于我亦师亦友,虽然教了我很多东西,但是我却未曾真的拜师,所以算不得道门中人。”姚广孝向朱雄英解释。

    “雄英,道衍大师自从随我去了北平,数次为我出谋划策,极有韬略,你若是有什么需要谋断的,直说就行。”朱棣从头一天被朱雄英告知要和道衍见面,就一直好奇朱雄英到底要干吗,眼见着都坐一块了,朱雄英还是顾左右而言他,不禁出言询问。

    闻言朱雄英心想:“四叔你还是图样图森破啊,现在自己的最强谋士马上就要被我挖来了,你还在这催呢。”

    “不知道道衍大师可曾出过海?”朱雄英没有理会朱棣的催促,继续问姚广孝。

    “贫僧不曾出过海。”被人左一下右一下地问来问去,但是就是不让你知道他要干吗,其实是很烦人的,但是姚广孝保持了一个僧人该有的定力。

    “大师可知唐朝鉴真和尚?”

    “略知一二,天宝元年,鉴真大师受东瀛遣唐僧所邀,欲东渡东瀛,但先后六次东渡才到达东瀛,鉴真大师到了东瀛后传扬佛法,传授大唐文化,在东瀛颇受礼遇。”

    “大师可知唐朝王玄策?”

    姚广孝见朱雄英只是发问,却不解释原因,不由得有些蹙眉,这个皇太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派王玄策与蒋师仁等一行人出使天竺,恰逢天竺内乱,使团被俘,王玄策逃出后在吐蕃借的8000藩兵,把造反篡位的阿罗那顺及王妃王子等全部抓到长安献俘。”

    在听这些问题答案的时候,朱雄英也在观察,姚广孝不紧不慢,淡定从容,而且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很有尺度,并不多说。朱雄英缓缓地转着手里的茶杯,仿佛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

    “想必大师和四叔也都着急想知道我找你们究竟是要干嘛,无他,我想让大师做我大明的鉴真和王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