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雄英,引爆大明工业革命
繁体版

第037章 纺织革命立项

    “皇奶奶,此机目前其实只是最初级的形态,您看,只要摇动手轮,就可以自动纺纱了,那如果咱们可以不用手摇,让它自动转起来……”

    “那就能不用人也能纺纱啦?!”朱雄英还没说完,性格活跃的郭惠妃便抢答了他要说的话。

    “是的,所以这东西必须要做好详细的计划才能流入民间,不然用机器的人怕是会断了传统纺纱工的活路。”朱雄英认真地向马皇后解释。

    “英儿,你担心“九江机”纺纱太快以致纱线降价,然后影响老式纺纱机工人的生计,这个我能明白,谷贱伤农嘛。但是你说得能自动转起来,你不摇,他怎么转啊?”马皇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与此同时,诸位娘娘也都面露疑惑之色,是啊,人不去摇,纺纱机怎么会自己转呢?

    朱雄英眼看大家都面露疑惑之色,顿时玩心大起:“皇奶奶,不如这样,就以如何让手轮自己动起来为题目,大家都想一想,怎么能让手轮自己转起来,第一个答出来的,奖励十片金叶子!”

    说着朱雄英用手肘抵了一下李景隆,小声说:“这钱你出!”

    马皇后见大孙玩心大起,也并不扫他的兴,于是说:“那好,大家都想想,第一个想出来的本宫也有赏。”

    此话一出,娘娘们都在那嘀嘀咕咕地互相商讨起来。

    这时马皇后身边的小宫女表情纠结,手指不停地撕扯自己的衣袖,仿佛在做一个很重要的决定。

    朱雄英发现了她的异常,于是补充道:“所有人都可以回答,太监宫女工匠都可以。”

    小宫女闻言抬头看向朱雄英,发现朱雄英也正在看她,眼中还满是鼓励。

    “我……我知道。”一道怯生生的声音响起,这个小宫女终于鼓足了勇气发出了声音。

    “孩子别怕,你说吧,说对有赏,说错也没事。”善良的马皇后看出了小宫女的紧张,于是出言宽慰。

    也许是太过紧张,小宫女都忘了谢谢马皇后,在深呼吸两次后,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可以用水车带动轮子转,我们老家的磨坊就是用水车带着磨盘转的。”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其实水车在大明并不罕见,只是人们普遍容易忽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

    “这是一个办法。”朱雄英很满意能有人想到这个答案,这说明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思考怎么推动技术的发展。“你的金叶子我给你记下了,回头就给你。”

    “但这其实并不是最完美的结果,因为这样就有很大的限制,我们的‘九江机’就只能放在河边才能自动纺纱,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们既然可以做出一次纺九根纱线的‘九江机’,那我们就一定还能做出一次纺九十根纱线的‘九十江机’!”

    大家被朱雄英的话逗得哈哈大笑,李景隆也只能跟着讪笑。

    “那就只有纺织机可以做出新的吗?并不是,我们也可以做出来代替手臂替我们摇动的机器,虽然现在还没有做出来,但是只要有想法,就一定可以实现!”

    朱雄英信心满满的样子给了现场所有人很大的震撼。

    “好好好,不愧是咱的好大孙。”马皇后对于朱雄英的表现十分的满意与自豪。“不过你说的纱线太多影响价格的事,奶奶觉得你可能想得太多了,前元江南一带纺织行业就很昌盛,只是多年战乱,受损严重,现在天下太平了,正是又要蓬勃发展的时候,而且纺织行业纺纱线只是其中一环,还有织布,染布等一系列的加工步骤。”

    “按照雄英的想法,纺纱机可以改进,那么织布机肯定也可以,染布也可以,如果能把整个流程都提高几倍的速度,那我大明百姓就再也不会出现衣不蔽体的情况了。”

    马皇后不愧是整个华夏历史中都排得上号的贤明慈爱的皇后,不光从朱雄英的展望中看到了普惠民生的前景,还为纺织业的发展指出了新的道路。

    “皇奶奶所言极是。”朱雄英补充道:“孙儿认为可以先在官办织造局试用新型‘九江机’,等确定可以稳定生产,再制作标准版本投放民间。”

    “嗯。”马皇后赞同了朱雄英的想法,转身向自己喊来的织造局和尚衣院的几位宦官看去,发现了有认识的太监后,招手让他近前来。“纪公公,既然你亲自过来了,就由你去办这件事吧。”

    被叫做“纪公公”的一位年长的老太监,他全名纪梵希,是高丽人,目前就是江宁织造局的总管太监,极擅长纺织相关技艺,所以马皇后认识他。

    纪公公恭敬跪地领命:“老奴定不负皇后娘娘所托,把这纺纱神器“九江机”在织造局内试用清楚,并推出标准版本。”

    “纪公公,这几位是九江所找的能工巧匠,有做木工的,有经验丰富的纺工,你一块带去织造局安顿好,以后就让他们也一起参与“九江机”的改版升级。”朱雄英指向李景隆找来的几位“初代九江机”的制作者,向纪公公推荐了他们。

    “老奴遵命。”

    “多谢皇太孙殿下。”几位能工巧匠也感激朱雄英言语之间就解决了他们的编制问题。

    眼看这新式纺纱机在马皇后的推动下,很快就要正式步入发展的正轨了,朱雄英感叹还是皇爷爷皇奶奶好使啊,不管想干啥都能自己定下,不像自己,想干点什么还得跟老朱申请。

    “得想办法搞点自主权,很多研究前期并不需要普及,只要找几个相关的人才指引一下方向,他们就可以开始研究了,只有在理论和试验阶段都完成了,需要大规模推广的时候,才需要再找老朱审批通过。”朱雄英在心里暗自盘算怎么安排自己想要做的研究。

    今天“九江机”在织造局正式立项给了他不小的启发,并不是所有的东西研究出来就一定要马上推广马上使用,他陷入了一个误区,因为包括他自己也觉得科研应该等九龙湖学院建成之后再正式开始,但是现在他改变了想法,时不我待,科技树的加点必须要从此时此刻就开始了!

    不过从大明开始点现代科技的科技树,需要研究的东西也太多了,优先什么方向呢?朱雄英一时也犯了难。

    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海船是必须要造的,不过明朝本来造船技术就是当世最强,只需要引导着让原永乐年间的船提前出现,并针对大明宝船进行一系列适合远洋航行的改进就可以,此时造船缺的不是技术而是钱。

    然后是军工业,必须要使大明的军事力量达到遥遥领先,此时大明军力已经超过了周边的势力,但是优势并不明显,洪武五年北征,徐达中路军战败,若不是冯胜的西路军战果颇丰,这次北伐说是大败都不为过,包括后续的数次北伐,虽然胜多败少,但北元的四十万控弦之士也都还在,对明朝北境的威胁也一直存在。

    所以要尽快提高大明军队的火器水平,加快大明绝对优势军力的形成。

    其余的就是基础科学了,得迅速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研素养的人才,他们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只要能在某一领域有所钻研即可。

    事实上,在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也有很多土路子出身的科学巨匠,比如广为人知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他只在学校待了三个月就退学了,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