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言
繁体版

第13章 愿为先锋

    缅甸,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遍及高山,丛林密集,蛇虫鼠蚁众多。

    大明的兵员虽都来自南方,但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明军每日都有兵员损失。

    稍有不慎,便会感染细菌与病毒,患上疟疾,若大规模在军中传染,那明军便会从内部不攻自破。

    正因为有这天然的地理优势,思机发才会有如此信心。

    鬼哭山,地势极为险要,麓川军借着地势,在这山上筑起山寨,立起三道栏栅,以此来抵御明军。有此天然地利,麓川军就算战力再差,以此鬼哭山为据,明军想要攻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总督大帐中,王骥正紧皱眉头看着眼前桌上的地形图,一脸严峻。这几日麓川军见着明军便仓皇逃窜,等到明军放下警惕,便在丛林中向明军放冷箭,或是布下陷阱,明军稍不注意,便或死或伤,但面对麓川军的丛林游击战术,又无可奈何。

    王骥迫切的想要和麓川军来一场决定生死的野战,但很可惜,此番麓川军像是学聪明了一般,压根不给明军一点野战的机会。

    身旁的副总兵王軏忽然站起,一拍桌子,怒道:“督师,硬攻吧!这几日我军中一直都在死人,将士们都受不了这麓川的鸟气了,请督师下令,我张軏愿作先锋,为我军拔下这鬼哭山寨!”

    张軏此人是河间王张玉的幼子,昔年横扫交趾的张辅之弟,与稳重老成的兄长张辅不同,张軏性格急功好利,作战喜欢身先士卒,当年随宣宗征讨汉王朱高煦时,便跃马提刀,追着汉军屁股砍。

    这大明爵位虽然可世袭罔替,但那也只会传到家中长子手中,其余幼子照例,只能分到一个军中闲职,这辈子也就到头了。大明众勋戚家的幼子们也都很清楚这一点,便终日提笼架鹰,游乐度日。

    张軏也深知这一点,大哥能接下英国公这个爵位,大哥的儿子也是英国公,大哥儿子的儿子依然是英国公,只要大明还在,那么大哥这一脉便能一直安享荣华富贵。

    大哥是没有什么忧虑了,可自己呢?

    自己如今还能在五军都督府任职,自己的儿子呢?儿子的儿子?该何去何从?

    张軏不愿像京城中其他勋戚那样,终日无所事事,只知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已经老了,必须趁着自己还能提得动刀,为自己搏一搏,为自己这一脉搏一搏,他不想过了百年以后,自己这一脉穷困潦倒,还得靠着大哥一脉接济。

    因此,当得知大明将要征讨麓川时,他激动不已,主动请缨要随军出征,这一战,他是为子孙后代一战。

    此战他虽贵为总兵,但也常常不要命的冲锋在前,与敌搏杀,勇不可当,颇有乃父河间王张玉之风。

    王骥看到王軏脸上的迫切表情,双眉一展,他当然知道王軏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他很理解。

    王骥严肃的看着王軏,“王总兵可有把握?此战若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王軏死死盯着桌上那张地形图,随后看向王骥,坚定的说道:“麓川军只擅长打丛林战,其野战,攻城战,皆远远不如我军,末将有把握,此战,必拿下鬼哭山!”

    王骥抚着地形图,低头沉思,旁边的张軏见王骥不发话,心里急得团团转,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憋着一股气,瞪大双眼,盯着正在思索的王骥。

    “好!”,王骥突然一拍桌子,看向一旁焦急的王軏,说道:“此地山林甚多,我军在此地停留越久,便对我军越不利!传我令,速战速决!总兵张軏为先锋,贵州都指挥使洛宣与九溪卫指挥使翟亨何在?”

    “末将在!”洛宣与翟亨双双起身,拱手说道。

    “你二人为副先锋,与总兵张軏相互策应!”

    “末将听令!”

    王骥接着说道:“总兵田礼,率军从正面强攻鬼哭山!左参将方瑛,右参将张锐,你二人从侧面进攻鬼哭山!”

    “末将听令!”总兵田礼,左右参将方瑛,张锐皆站起抱拳说道。

    “老夫便与总兵宫聚领一队人马,时刻支援诸位”,王骥环顾军帐,众将士皆杀气腾腾,便吼道:“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哪一路若出了岔子,休怪老夫军法无情!”

    “速速下去安排,明日辰时,进攻鬼哭山!”

    沈言将笔放到桌上,拿起刚写完的书信吹了吹,待到墨迹干透以后,将信件小心折好,收入怀中。

    沈言有节奏的敲击着桌子,心中暗暗琢磨道:“王振先前对瓦剌太过纵容,上次瓦剌来使大明,竟来了2500余人,这胃口也未免太大了!”

    当年瓦剌势弱,自发前来大明朝贡,明朝政府在朝贡这一块的赏赐向来大方,虽然瓦剌的朝贡也为大明带来了良马,但相比于大明回赠他们的赏赐,这些良马倒显得有些聊胜于无。

    本来据规定,瓦剌每年来使大明的人数不得超于50人,最初瓦剌还守些规矩,但这些年随着瓦剌太师也先四处征战,瓦剌逐渐取代了鞑靼,成了草原上的霸主,对大明的恭敬也淡薄了许多。

    随着瓦剌来朝贡的人数越来越多,到了正统初年,瓦剌来使的人数竟超过了2000人,而王振对此,也选择纵容不管。

    此次王振专门不远万里,派人给沈言来信,打算断了这瓦剌的朝贡,想问问沈言的看法。

    自当年住进王振宅邸后,王振对沈言愈加信任,有事也经常询问沈言的看法,不过以王振骄傲自大,鼻孔朝天的性格,沈言的建议他一般也不会听从,只是听听而已。

    沈言倒也不甚在意这些,他所求只不过想找个可以尽快寻到鱼鱼的便利之处而已。

    沈言细细想着,瓦剌如今的实力虽远远不如大明,但也不容小觑。此次若是断了这朝贡,安知瓦剌太师也先会不会狗急跳墙来攻大明。

    目前边镇形势不明,大明边镇守将的能力如何也尚未可知,而大明的精锐,除了边军,大部分都跟着王骥前来征讨麓川,此时若贸然挑起战端,局势对大明大为不利。

    不管王振此次是否会听从自己的意见,沈言还是打算提醒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