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从1996开始
繁体版

第七章 挂念

    后世在青春小说领域,以韩函和郭小四为代表。

    而在影视圈,则是通过弯弯九把刀的那部那些年拉开了青春电影的序幕。

    再后来,赵老板转行当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大爆,然后青春电影就席卷了华语电影市场。

    但是编剧为了故事的曲折性,他们改编或者原创的时候就显得一点不接地气。

    内地少年的青春哪来那么多留学堕胎?

    大家的青春没这么悲伤和要死要活!

    刚开始大家还有点新鲜感,后面都是这种,观众也迅速将之抛弃。

    反而是后面更符合青少年生活的一些朦胧的美好的甜剧更受大家欢迎。

    刘周前世在当编剧的时候也接过不少青春类型的项目,为了满足甲方爸爸的要求,也仔细去了解了一下市场的主流。

    因此对后世的一些青春类型的电影电视剧也不陌生。

    其实对于现在还没有经过各种洗礼的读者来说,后世那种浮夸曲折悲伤留学堕胎类型的小说是会非常受欢迎的。

    毕竟过两年,《还珠格格》都能火出天际!

    这部电视剧不也是披着古装的青春类型电视剧吗?

    后面大家见得多了,信息传播发达了,《还珠格格》的台词剧情还再次火出圈。

    刘周是不太喜欢那种留学堕胎类型的小说的,其实这类小说的核心就是一个字,虐!

    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就行。

    而且刘周也不用拘泥于后世的小说,后世一些火的电影电视剧也可以改编成小说,这样选择就多了。

    刘周思索一圈,既要虐一点,又要纯爱一点,

    顿时,刘周脑海中浮现出一部作品,那就是张家宁主演的那部《一闪一闪亮星星》。

    这部小成本的电视剧可是小爆了一把,最火的时候张万森这个名字在网上都快成为一个符号了。

    最重要的是,男女主的的感情也足够曲折,还带点科幻元素,想来在此时是会受欢迎的。

    选定目标后,刘周也仔细回忆这部电视剧的剧情,然后拿出纸笔书写小说的大纲。

    不知不觉间,两三个小时就一晃而过。

    直到宿舍里的同学都睡醒了,刘周才停下来。

    其他几人见刘周在写东西,王青山不由问道:

    “刘周,你在写作业吗?”

    “不是,作业我已经写好了,写点其他的东西。”

    之前大家交流过,他们也知道刘周准备的作业是一个微电影的剧本,而且能考进这个专业的人都有写东西的习惯,所以其他人也没再多问,也尽量放轻动作,不打扰刘周。

    刘周也乐得如此,正好可以专心来构思这部小说。

    此时刘周也突然感觉文思泉涌,思路特别清晰,一直写到晚上熄灯才停下来,就算傍晚刘叶过来找他去玩他都没理会。

    上床睡觉前,刘周整理了一下自己今天下午加一晚上的结果,大纲大概写了一万多字,正文也写了将近有一万字。

    这还是手写,如果有电脑的话,刘周觉得自己还能多写点。

    写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突然停下来感觉右手特别的酸,肩膀也有点痛。

    伸了个懒腰简单洗漱一番后就上床睡觉了,明天是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可不能迟到。

    第二天,大家都早早起来。

    休息了一天,大家的精神看起来都不错。

    早上第一节课,还是班主任的课,只不过他不是教学,而是严肃地强调了校规校纪,然后兼顾教学了一部分思修的内容。

    这是他作为班主任的本职工作,也是必须传达上面的一些开会或者讲话精神。

    最后将军训前布置的作业收了上来,然后就离开了。

    中戏在教学上还是蛮严格的,所以大一大二课程都安排地比较满,几乎所有专业都是如此。

    周一这天是满课,刘周也顺势再次体验了一番上课听讲的生活。

    悠闲平淡的大学生生活还是挺让刘周享受的。

    有课的时候上课,重温一下知识,有时候也还会有新的收获。

    课后的时候约着三五个同学打打篮球,下下馆子,也非常的惬意。

    刘周虽然在写着小说,但也不想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小说上,都是晚上抽出点时间来写。

    重来一回,刘周不想把自己搞得太忙碌,就算前世工作的时候也不会把自己搞得太累,该吃吃该玩玩。

    所以一个多星期,刘周的这本小说才写了四万多字,这还是有大纲的情况下。

    不过写了这么多字,刘周准备凑够五万字给出版社或者杂志寄过去。

    自己这个类型的小说像《收获》,《当代》是不可能发表的,而且现在可没有邮箱,可以寄电子版。

    现在投稿几乎都是用纸质版邮递到杂志社或者出版社的。

    对于刘周来说,《萌芽》杂志当然是首选,后面韩函还有郭小四等一批青年作家都是他们发掘出来的。

    而且他们也不会歧视忽略青春类型的小说,再一个就是他们的渠道也比较广,发行量也大。

    接下来几天,刘周把五万字的正文再校正誊写了一遍,然后就根据杂志上的地址寄往魔都。

    刘周没有选择广撒网,就只向《萌芽》杂志投稿。

    既是对自己小说质量的自信,同时也是信任杂志编辑的眼光。

    将稿件寄出后,刘周也算是小松了口气。

    倒不会像初次投稿时那样患得患失,毕竟这样的时刻刘周前世经历地多了。

    因此刘周的心态很平和,还是和往常一样上课看书运动然后写小说。

    这样规律的生活也让刘周非常的享受,难怪人在步入社会之后,尤其是步入中年,会特别怀念大学时期的生活。

    刘周前世也很怀念,现在可以让他重新体验一番大学生活,当然是要好好享受大学时光。

    可能唯一让刘周有点挂念的就是交上去的作业。

    本来以为可以通过这个作业让班主任记住自己然后好搭上关系,但是现在将近两个星期了班主任那边还是没一点反应。

    难道是黄维若眼光太高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一般?

    不应该啊!

    刘周的这个微电影的剧本可是证明过的好作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