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兴大汉自临沮始
繁体版

第四十章 何人状告本官

    离开了大部队,张特和刘彧稍作打扮,装作白衣,进入了临沅。

    白衣,在这个时代最多是代指平民的,就算有兵马看守,也不会对这种流民乞丐多上心。

    问题在于,如果怀揣着武器,就算是平民,也会引起旁人警戒心。

    张特是无所谓,他本来就不擅长战斗。

    刘怀也不可能把马槊带进城里,便只揣着把剑进了城。

    揣把剑确实是最优解。

    后世写的武侠小说中,大部分侠客都用剑,就是因为剑很常见,甚至连城门口看大门的都不会在意。

    现在这个时代不太安全,有条件的人随身携带防身武器是很正常的。

    再加上那些儒生也基本各个佩剑。

    刘彧虽说不像是儒生,也的确没怎么读过书,但万一士兵起疑心了,那大不了张特再塞点钱呗!

    像这种深入敌后的工作,资金自然是少不了的。

    张特和刘彧进了城,接下来就应该烦恼该怎么见到樊胄了。

    像这样,连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个职位就跟人联络的任务,就算是张特,也很难进行下去。

    进入城中,没晃悠多久,刘彧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子产,吾等接下来该如何?”

    “德舆莫急,找人也得一步一步来。”

    张特手里夹着枚铜钱。

    他们家是不缺钱的,张特南下也没少带盘缠。

    不过,平日里随军征战,铜钱拿多了也不方便,所以也只是留了点在手中把玩。

    先找了个地方坐下,张特整理了一下现有的资料。

    姓名:樊胄,字:未知

    职位:武陵郡从事,所在:临沅

    只言片语……

    张特手指沾水,在桌面上写下了这些线索。

    他们初来乍到,不知道城中有多少人是心向孙权,若是直接打听樊胄的消息,会不会被有心人记在心上?

    张特又想,若是以樊胄同乡的身份去打听樊胄的消息……不行!樊胄肯定不是武陵郡人,若是对方详细问起来,自己该怎么回答呢?

    “有了……”

    张特勾起嘴角,朝刘彧笑了笑。

    “德舆,听某说……”

    ……

    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汉刺史的佐吏。汉武帝初设刺史时,刺史于秋季查察郡国。郡国遣吏至界上的迎接,“自言受命移郡国,与刺史从事”后因而以“从事”为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又有部郡国从事史、大致刺史辖几郡,即设几人。每人主管一郡的文书,察举非法。

    樊胄便是武陵郡从事。

    自从孙权派取吕蒙袭取荆州之后,樊胄便对郡从事的工作失去了热情。

    而相对的,他有了更能倾注热情的工作。

    “樊从事!”

    尽管没有热情,樊胄还是每天都到工位上坐着,安安稳稳摸鱼。

    反正现在荆州初定,底下暗潮涌动,也没有多少人乐意工作。

    武陵属于山高皇帝远,孙权到现在都没有派太守过来,樊胄他们只要表面上表示忠诚就行。

    说话间,樊胄看了看自己的眼前人。

    “何事?”

    “有人前来检举,说是要……”

    察举非法,是从事的主要工作。有人来检举,樊胄听听也就算了。

    “检举便检举,汝又非第一天上工,带去询问便可。”

    樊胄毫不在意地一摆手,直接让手下人走程序去。

    “可是……可是……”

    手下人吞吞吐吐的,一时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樊胄当即就不耐烦了,寻思着自己还有大事要忙,哪有空跟他在这浪费时间?

    “有话直说,若是不说,某今日便要休沐了。”

    樊胄说着,径自便要离开。

    手下人也不敢再吊樊胄胃口,立刻说道:“那人说是要检举樊从事不忠!”

    “噹!”

    这一声惊得,樊胄一脚踢到了桌角,他差点下意识问出:“台下何人状告本官?”

    可是他没有。樊胄痛的直倒吸凉气,哪有心情质问。

    “舒武,汝说甚?!”

    手下人舒武,也是樊胄的心腹,他联络诸多蛮夷的事情,舒武也有参与许多。

    “某也在想,是否是吾等的事情已经暴露……”

    舒武只是个平民,没有字。

    而樊胄家多少还有点家学,有字,字子将。

    “人在哪儿?”

    “在下已找了忠心之人看管。是否……”

    舒武说着,又在脖颈处一划拉,意图显而易见。

    “不!”

    樊胄赶忙阻止道:“现今尚且不知此人来意为何,与其自乱阵脚,不若先叫此人前来……”

    他左右看了看,低声道:“老地方。”

    “喏!”

    舒武应声,立刻下去把人叫来。

    所谓老地方,自然是樊胄特意布置的隐秘场所,专门用来跟诸多蛮夷代表联系。

    受了这一惊,樊胄当然也没有了上班的心情。

    收拾收拾,便干脆利落地下班了。

    还是那句话,武陵现在人心未定,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被迫投降。

    古时候消息不灵通,诸郡官员若是没有办法分辨消息真假,就算孙权说他率百万大军前来,他们也会信。

    而按照原历史,孙权十面埋伏,把关羽的三万战兵全都消磨殆尽,化为己用。驻军最多的江陵与公安全都不战而降。

    那,武陵当然也只有投降的道理。

    想想关羽的三万战兵,武陵大概也出了不少人吧!

    以至于,樊胄和习珍现在想要起兵,都只能依靠蛮夷的力量。

    “不……不!”

    樊胄甩了甩脑袋,脑海中似乎又回想起了当初与关羽共事时,瞬间连脚步都坚定了几分。

    而很快,舒武便带着两个人到了“老地方”。

    其中一人,阔面重颐,虽稚气未脱,却透露出一种英武之气。

    另外一人,面如冠玉,也不似平凡。

    从二人气质来看,与一般平民全然不同。

    这两位当然是张特与刘彧。

    既然从私事层面无法跟樊胄找上关系,那便从公事层面找!

    以张特的想法,樊胄现在就如惊弓之鸟,任他心机沉似海,得知有人说到这方面的事情,他肯定坐立难安,再怎么说,也得找人打探一二。

    至少,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些消息的。

    这便是张特心中的正常想法。

    正好,对付樊胄这种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