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军阀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有功不赏(上)

    前几日,黄巢派遣使者前往凤翔,对郑畋加官进爵,以示安抚荣宠,哪成想,原本已经归降大齐的郑畋,突然翻脸不认人,斩杀使者,并张榜招兵,积极备战。

    消息传回长安,黄巢愤怒至极,当即召集朝臣议论,以尚让、林言为首的绝大多数将领,态度坚决,即刻出兵征讨凤翔,以壮大齐国威。

    黄巢又征询王璠、许建、裴渥等唐廷旧臣建议,这些人纷纷进言劝表,怒斥郑畋背信弃义,当以大军征讨。

    见大臣意见统一,加之黄巢也是愤恨郑畋反复无常,于是下诏,以尚让为统军大都督,林言为行军大司马,领部将数十,马步军五万,准备攻打凤翔郑畋。

    得到消息的张进举,连忙进宫面见黄巢,对攻打凤翔之事,表示坚决反对。

    黄巢问其原因,张进举言道。

    如今大唐皇帝逃亡蜀地,各地拥兵军将以及节度使,多有暗进归顺,其余之人也是观望不前,短时间之内,很难对大齐形成大的威胁。

    郑畋虽以名望与大义,得兵数万,但内部并不稳定,很多人畏惧大齐,口号喊得响,但事实上并无任何实际行动。

    郑畋一意孤行,死忠大唐,其他人难道都是如此?

    陛下不如对郑畋部下官员将领,以高官厚爵加以笼络,如此一来,其内部必然被分化,上下离心离德。

    张进举的意思很简单,能用钱办到的事,为什么非得动用五万大军?

    黄巢对此却是不以为然,言道。

    郑畋已然上书归顺,此后却又背信弃义,似这等反复无常之辈,若不加以剿灭,我大齐国威何在,我黄巢这个皇帝的脸面又何在?

    张进举再行劝言。

    兵事无常,不以兵多为胜利必然条件。

    郑畋部下众人心存忌惮,原本就是一盘散沙,威胁其实并不大,可是一旦遭受外部进逼,他们为了自保,必然团结一心,共抗外敌。

    皇上出兵凤翔。

    若胜,不过扩地数州而已,天下大局有何变化?

    若败,三军士气震荡,各地藩镇必然蠢蠢欲动,到那时,大齐危矣!

    张进举这是提醒黄巢,攻打凤翔就是一个亏本的买卖,就算让你打赢了,又能得到多少好处呢?

    战争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极大,虽然双方实力对比悬殊,但郑畋不是没有反抗的能力。

    任何事都有一个万一,如果大齐战败了呢?

    一旦战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你黄巢想过没有?

    张进举的话虽然难听,但不是没有道理。

    可惜啊,黄巢已经听不进这些良言,他非常狂妄的说道。

    朕建立大齐,坐拥数十万大军,区区一个凤翔算的了什么?

    如果连一个郑畋都剿灭不了,又何来一统天下之志?

    加之尚让从旁进谗,言其张进举私下与郑畋多有书信往来,或为对方说情,其心不正。

    张进举闻言情绪失控,对尚让破口大骂,言其心术不正,不为正臣之道,黄巢所立基业,早晚被其所败。

    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欢而散。

    张进举的话,黄巢不想听,也听不进去,而张进举对黄巢,也是彻底死心。

    回去之后,张进举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长安。

    此事被人暗中禀报黄巢。

    黄巢此生最为痛恨之事,便是被人背叛,因此听闻张进举不辞而别之事,当即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其全家逮捕。

    张进举被捕入狱之后,受尽折磨,一些人想要趁机一举整死他。

    林言几次劝言说情,但效果不大,说的多了,反而遭到黄巢的呵斥怒骂。

    没有办法,林言只得派人前往洛阳,把此事告知黄皓。

    得知张进举生命不保,黄皓于是急忙赶往长安。

    见黄巢久久不言,黄皓有些急了,大声说道。

    “张先生深陷牢狱,受尽折磨,这般下去,不出几日,必然性命难保啊!”

    黄巢扭头冷冷看向黄巢,语气有些阴阳的说道:“张进举无礼犯上在先,通敌叛逃在后,朕没有杀他,正是念着曾经的旧情。”

    “倒是你,大老远的从洛阳赶赴而至,你的消息倒是很灵通嘛!”

    黄皓倒是没做任何解释,实话实说:“臣向来敬重张先生,闻其有难,臣心急如焚。”

    黄巢冷笑道:“你可知道,张进举被抓至今,近十日之久,为其求情者寥寥无几,多是闭嘴不言。”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其中的问题?”

    说罢,黄巢摇了摇头:“朕以前太过看重张进举了,以至被其所蒙蔽,真是可笑至极啊!”

    在黄巢看来,一个人如果被绝大多数人所嫌弃厌恶,那么这个人肯定不是一个好人,要不然大家为什么都不喜欢他呢?

    黄皓呆呆看着黄巢,他着实没有想到,此时此刻的黄巢,对张进举竟然有了如此深的误解与厌恶,从大齐建立到现在也不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曾经的君臣知心,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了呢?

    黄巢淡声道:“看来你已经无话可说。”

    黄皓沉声问道:“若张进举顺从叔父之意,他当如何?”

    黄巢说道:“朕自当以国事付之。”

    黄皓再问:“张进举满门被抄,家资几何?”

    听到这句话,黄巢沉默了一下,然后说道:“不足百两。”

    黄皓此时跪了下来,大声说道:“大家都同意的事情,张进举非要反对,大家反对的事,他非要赞成。”

    “不为权,不为财,那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天下难道还有如此蠢笨之人,侄儿心中疑惑至极,还请叔父教导。”

    说完这番话,黄皓已然是泪流满面。

    黄巢沉默,黄皓的这番话,从一定程度上点醒了他。

    是啊,如果张进举顺从一些,低调一些,以他在自己心中地位,大齐立国之后,中书令之位岂能轮得到尚让来做?

    荣华富贵,高官厚爵,谁不想拥有?

    张进举为什么非得处处和自己作对唱反调呢?

    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总得有一个动机,张进举这么做,显然不是为了自己,既然不是为了自己,那又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