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古井通大唐
繁体版

第10章 谢平的谢礼

    “谢长史,贵夫人的病连续喝上一旬我开的药方就能得到控制,至少彻底清醒过来肯定是没问题的。

    之后我会来复诊更换药方,在此期间谢长史不要乱给夫人吃什么补品,虚不受补,现在夫人的身体受不住的。”

    “某知道了,多谢景舟道长。”

    “谢长史已经谢过了。”

    谢平闻言暗道:“不愧是老神仙的弟子。”

    之后谢平安排自己的侄子谢克庸把郭明远送出了谢府。

    谢克庸回来后,谢平把他叫到了书房。

    “叔父,侄儿来了。”

    “克庸,你来某这里多久了?”

    “侄儿是8岁到您身边的,算算已经有7年了。”

    “7年了啊!克庸你知道为什么某离开家族的时候要把你带到身边吗?”

    “侄儿愚钝,猜不到叔父您的想法。”

    “某把你带到身边理由有三,第一你很聪明,谢家年轻一辈就数你最为聪慧。

    第二你对舒儿是真心爱护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是某二哥的庶子,上面有三个嫡长兄,二哥的家产是轮不到你继承的,而且因为儿子太多,二哥对你这个庶子一点也不在意。

    现在你可明白了?”

    谢克庸闻言心脏不争气的越跳越快,叔父的意思是要把他过继到自己名下吗?

    “克庸,你可愿意承三房的香火?”谢平说了这么多,也不再遮掩了直接问道。

    谢克庸闻言毫不犹豫的纳头就拜:“儿子见过阿耶。”

    谢平摸了摸胡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

    另一边,郭明远和可儿回到了郭府。

    两人一进门就被萧兰叫过去了。

    “母亲安好。”

    “婢子见过夫人。”

    萧兰摆了摆手示让两人起来,然后问道:“三郎,你真治好了王氏?”

    “只是保住了性命,想要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养。”

    萧兰闻言眼睛瞪大了几分,真治好了!

    太原府有名的郎中就那么几个,平常这些世家大族请的郎中也都是他们。

    他们都给王氏看过病,王氏的情况在太原府上流圈子里并不是什么秘密。

    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真把王氏救活了。

    萧兰怎么说当了这么多年的当家主母,很快就冷静下来,话锋一转问:“三郎,听说你救人的时候用了些非常手段?”

    “是用了些手段,但这部分涉及到了谢长史的隐秘,儿子不能如实告知,请母亲勿怪。”

    萧兰点了点头没有多问摆摆手示意两人可以出去了。

    两人一走,萧兰立马叫来了黄嬷嬷:“黄嬷嬷,你问三郎讨要的符纸呢?”

    “老奴收到了您的......”

    “别说在哪了,赶紧拿出来,再给我找些针线来,我要给大朗,二郎缝两个香包,把这符纸放进去。”

    黄嬷嬷点了点头,她觉得自家夫人这个决定是对的。

    三郎能用非常手段把就剩一口气的王氏救活,那说明三郎得了老神仙的真传,这符纸定然是顶顶有用的。

    ......

    郭明远和可儿回到东院后,从怀里掏出了谢平给的匣子。

    “可儿,你说这里面会是什么呢?”

    “这个匣子这么小,肯定不是铜钱,说不定是钱庄的凭信。”

    郭明远摇了摇头,钱庄的凭信他见过,是铁的,这匣子这么轻不可能是凭信。

    郭明远也没有再乱猜直接打开了匣子。

    里面是两张纸,郭明远拿起来一看,才发现居然是地契和房契。

    “可儿安平药铺在哪?”

    “在东街。”

    “大吗?”

    “挺大的,不过原来坐诊的郎中被挖走了,现在安平药铺没有厉害的郎中,生意已经大不如前了。”

    “可儿,这间药铺现在是我的了。”

    可儿闻言瞪大了眼睛:“谢长史太大方了吧!居然送了您一间铺子!”

    “我也有些没想到,不过这铺子怎么经营却是问题啊!”

    “郎君您发愁什么?不是有掌柜的吗?”

    郭明远摇了摇头,他觉得麻烦的是商人在大唐的地位太低了。

    大唐的商贾地位是极其低下的,特别是在唐初,尤其是贞观年间,商人虽然拥有财产,可在豪门大户的眼里根本就连农民都不如,得不到一丝的尊重。

    唐律之中甚至明文规定了商贾不得与君子同食、不得入伍、不得入仕、不得骑马、不得着锦。

    士农工商是真的反应了社会等级的。

    在大唐要是哪个穷苦农民被权贵欺压了,士子们不顾自身安危去帮一把,可以振振有词地说是为了还农民一个公道。

    如果能把权贵扳倒,说不定能入皇帝的眼,再不济也能博个不畏权贵的好名声的。

    但绝不会有任何一个士子跟商贾多说一句话,更别提帮助他们了,不朝落难的商贾多踩上一脚,就已经是士人们的仁慈了。

    当然了,李世民也不是讨厌所有商人的,他对于在长安居住和从事经营的胡商倒是会提供保护。

    这主要是李世民推行的是胡汉一体的基础政策。

    在这个政策下,胡商的日子不算太难过,这也使得唐朝长安成为了国际贸易中心,促进了经济繁荣。

    胡商投桃报李,他们在世界各地经营之时,也会顺便传播大唐文化,加强了周边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对大唐的认同。

    后面大唐万邦来朝的盛况,也离不开这些胡商的帮忙。

    但对于大唐本土的商人,李世民是极为鄙夷的,视经商为贱业。

    《后唐书》上李世民对商人的态度那是显而易见的,他认为商人不事生产,只会倒买倒卖,投机取巧,窃取农民的果实,令人不耻。

    但事实却是,李世民在位后期,经常为了钱而头疼。

    贞观时期大小规模的战争可不少,为了补贴连年战争消耗的钱财,李世民还设了个“捉钱令史”。

    每一个捉钱令史要从朝廷借五万文钱,每年向朝廷缴纳利息四万八千文钱,年利率为百分之九十六。

    李世民在后期把高利贷业务做得如此冠冕堂皇,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策,鼓励胡商经营,一直坚持实行无商税,可以说是得了面子,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