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从繁花开始
繁体版

第30章:殿试

    “你表哥考到第几呀?”

    一旁的盛如兰抢着回答:“母亲,表哥考了二甲第六名。”

    盛紘闻言顿时来了精神,王自强考了前十名,进入翰林院板上钉钉,用不着跟李文要名额,那盛长柏就有机会进翰林院了。

    “自强不愧是父亲的长孙,每一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我们柏哥儿也不差,一次就考中。”

    盛紘让带着盛长柏去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带着王若弗去见盛老太太、商议盛长柏的婚事。

    “我姐姐的女儿康元儿、康允儿都很不错,长相出挑,性子也好,年纪比柏哥儿也差不多。我姐姐想让元儿嫁到王家给自强,允儿...”

    盛老太太听出了她话中的意思连忙开口打断:“元儿和允儿都不错,等她们出嫁的时候,我会给她们备上一份厚礼。”

    康姨妈的名声太差,想跟她家结亲的人不是脑子进水,就是想攀高枝。

    康姨夫的官职跟盛紘差不多,门户对等,自然不会愿意跟她家结亲。

    更何况盛老太太还想给盛长柏找一门好亲事,让他今后的仕途能够走得更高更远。

    跟康姨妈家结亲根本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盛老太太愿意才是怪事。

    “柏哥儿今年已经十七岁了,不小了,是时候给他找一门亲事了。”

    “你不用着急,长柏中举的时候我就已经让母亲帮忙留意了,想必一定不会差。你刚才说康家想把元儿交给自强,这事定下来没有?”

    “没有,听说是自强不愿意。自强这个孩子很不错,要是他能做我们的女婿就好了。我越想越觉得合适,你们看啊,自强在我们家读书这些年,跟如儿天天见面,说是青梅竹马一点都不过分。

    另外我们两家还是姻亲,要是亲上加亲,那就再好不过了。”

    “你想什么呢。自强看不上康家,就能看上我们家啊?!”

    “自强是不错,但我如儿也不差呀。”

    这话一出盛紘忍不住笑了:“你快别说如兰了,也不怕人听到笑话。”

    “我如儿哪里不好啦,她把我教的管家之事都学会了,就连算账都会。官人的眼里就只有林噙霜和她那两个孩子,什么时候关心过我的如儿啊。”

    面对即将出仕为官的两位年轻男子,就连不认识的商人之家都想要与之结亲,更别说本来就认识的亲戚了。

    只要有一丝可能,都不会看着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在眼前白白浪费而无动于衷。

    试想一下,一个年仅十七岁、即将成为县令的男子,说句前途无量一点都不为过,更何况他的家世也好,有想法也很正常吧。

    放在后世,别说县令了,就算是为县令驾车的车夫,也有大把人愿意嫁。

    “好好好,你要是有想法,就找个机会问一下自强。如果他愿意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写信给大舅哥聊一聊。”

    “这还差不多。”

    ...

    “阿娘,表哥真是太厉害了,考了二甲第六名,比二哥哥和爹爹当初还要厉害。”

    “再厉害他也不是你亲表哥,想借光也轮不到你。”

    听到盛长枫如此说话,盛墨兰气得小脸通红:“阿娘,哥哥说的什么话呀,太气人了。”

    林噙霜闻言板着脸看向盛长枫:“还不都是因为你,整天就知道和你房里那几个丫鬟胡来,轮到读书就没力气。

    你爹爹请了那么好的夫子回来教你读书,你连个举人都考不上,还好意思在这里挤兑你妹妹。”

    “阿娘说得对,要是你考中举人,考中进士,如兰那丫头怎么可能在我面前趾高气昂、耀武扬威。说起来都怪你没用!”

    盛长枫受不了母亲和妹妹的联合双打,只能生闷气地离开院子,出去外面找朋友喝酒解闷。

    “墨儿,你是决定要选择王自强了吗?”

    “嗯,表哥今年就可以入仕为官了,我嫁过去直接就是官太太。齐小公爷现在连个举人都还没考上,跟表哥相比差太多了。”

    “你可要想清楚,齐小公爷虽说读书比不上王自强,但他家里可是有爵位可以继承的。”

    “齐国公今年还不到四十岁,年富力强的,爵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轮到齐小公爷继承。

    齐小公爷的母亲平宁郡主,她那人在汴京城都是出了名的眼高于顶,用额头看人,我要是嫁过去还不知道要被折腾成什么样呢。

    王家就不一样了,我们家跟王家是姻亲,无论如何都不会太过分。”

    “说起这个我差点忘了,王家可是大娘子的娘家。你要想嫁过去,她一定会阻止,毕竟她还有一个亲生闺女尚未出嫁。

    王家那么好的人家,王自强又年轻有为,她不可能不动心。”

    “墨兰那丫头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怎么跟我比。我可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才女,连庄学究都夸奖连连的人。

    也就我不是男人,要不然怕是早就考中举人了,连进士都指日可待。”

    “我墨儿才比谢道韫,配谁都合适。”

    “嗯。表哥收了我亲手绣的手帕,今天还夸我绣的好、上面的诗写的好呢。”

    “十几岁的年纪最容易动情,看准了就要抓紧点,别让人捷足先登抢了去。”

    “我看上的人,谁也别想抢了去。”

    ...

    “如儿,你觉得你表哥怎么样啊?”

    “很好啊,每次出去他都给我买东西。”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如果要你嫁给他,你愿不愿意?”

    “啊?”

    “你不要不好意思,你姨妈已经在打你表哥的主意了,想要你表姐元儿交给你表哥,还想把你允儿表姐嫁给你哥哥。

    你要是愿意我就去问问你表哥的意见,再迟就没你什么事了。”

    “我是愿意的,就是担心表哥不愿意。”

    “怎么说?”

    “因为表哥对我跟墨兰、明兰都一样,每次给我买东西的时候,也会给她们买。

    特别是墨兰,在学堂的时候,他们经常在一起聊诗词歌赋、聊书法笔墨。”

    “这么说他是看上墨兰那小贱人了?”

    “十有八九。”

    “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明明你才是他的亲表妹,跟他关系更近。有着天然的优势,现在却被那个小贱人比下去了,你是真不争气啊,难怪你爹爹也不看好你。”

    “爹爹也是读书人,就喜欢会写诗的妖精。”

    “你也不要太伤心,还有一个齐小公爷,你整日跟他见面,现在还少了墨兰那个小贱人跟你竞争,你嫁入齐国公府的几率会大很大。这次你可不要再弄砸了。”

    “平宁郡主连母亲你都看不上,能看上我吗?”

    “你爹爹是文官,你哥哥也快要做官了,你祖母是勇毅侯独女,你外祖父是太师,我们家勉强也能配得上他国公府。”

    ...

    时间很快就来到四月初,朝廷宣布开始殿试。

    科举制度是华夏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这是封建社会时期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也使得“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

    宋朝除了军队战斗力不太行之外,无论是在经济水平还是文化发展,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宋朝的科举制度也打破了传统世家大族对选官的垄断,有效地遏制了官员的腐败风气,为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提供了平台。

    王自强今天参加的殿试,就是选官考试的最后一步。

    殿试由官家亲自主持,由于是考生为官之前最后一次考试,所以试题是比较贴近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题目。

    但是这样一来,家中有长辈为官的考生,他们的优势就会增大很多,毕竟他们有机会跟着长辈亲自去实践过,有长辈的言传身教。

    但其中也不乏个别天资聪慧,天生就拥有处理公务能力的考生,甚至是处理公务技能点满额的考生。

    殿试的最后一题是由官家亲自出的,大意是如何让大宋朝变得更好。

    王自强看到这一题目,就想到后世的老板向新进来的员工提问,对公司有什么建议,公司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公司的老板和领导哪里做得不好。

    有的新员工想法比较单纯,就老老实实地说公司的不好。

    谁知却是人微言轻、忠言逆耳,结果就是既得罪了老板,又得罪了领导。

    王自强首先肯定了官家的成绩:学生觉得大宋朝廷各项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目前暂时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若是在之后的工作中有所发现,一定会及时向上反应。

    接着夸赞官家的丰功伟绩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今后能够为官家、为大宋朝廷效力,真乃三生有幸。

    下午的时候殿试就结束了,考生们有序离开皇宫。

    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都不会落榜,回去之后就只管等待放榜。

    唐朝时期已经开始采用糊名和誊录制度,但仅限于吏部考核官员期间,不久后就被武则天废除。

    宋太宗时期,继续采用糊名制度,这直接将考试中的不公平现象扼杀在摇篮里。

    所谓誊录就是官吏抄写卷子,然后将其封存完整才能送给上级评阅,这避免了有的主考官通过笔迹来识别考生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宋朝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全方位阻止了科举舞弊的现象,满足了广大文人心中的科举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