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从繁花开始
繁体版

第53章:赶出去

    邕王派去调查王自强的人,很快就查到他跟顾廷烨出入教坊司,还给教坊司的行首赎了身、收做外室。

    “宁远侯家的顾二郎是汴京城里出了名的青楼常客,王自强跟他交好,必然是臭味相投、蛇鼠一窝。

    你们还说他是不想娶我家闺女,不想卷进争储的斗争之中,故意装出一副好色的模样给本王看,让本王打消招他为女婿的念头。

    现在证据确凿,王自强就是个好色之徒,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王爷,之前忠勇伯的风评还是很好的,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还被官家钦点为状元。

    后来更是带领十万禁军,在短短几个月内打败了二十多万的叛军,平息了战乱,因军功获封忠勇伯。

    有了军功的文官,将来在仕途上必定平步青云,还有跟他一起去平叛,因军功受封爵位的那些将领,可是个个都有兵权。

    这样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遍寻整个大宋都难找到第二个。王爷您若是招他为女婿,刹那间就可以收获一大批文官和武将的支持。

    就是现在,下官也是坚持这样的说法。”

    “王爷,下官赞成他的说法。王自强一听您要招他为女婿,隔天就传出他出入教坊司,还收了教坊司的行首为外室。很明显他是以自污的方式,来进一步打消王爷招他为女婿的念头。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依我之见,王爷您有这么多女儿,嫁一个给他也没什么。”

    “你们都别说了,无论他是本性如此,还是选择自污的手段,要本王的女儿跟教坊司的官妓侍候同一个男人,想都不要想!

    更何况要是被兖王知道,今后每次见面怕是都要被他取笑。要本王把女儿嫁给王自强的事,以后休要再提!”

    邕王府的属官们看到邕王不听劝,感觉有些可惜:“王爷,下官建议将王自强去教坊司玩乐,还有将行首收为外室的事情传出去。

    这样一来可以给王爷出一口气,二来还可以给王自强一个教训。”

    看到邕王貌似对这个建议很是满意,另一个属官连忙出言反对:“王爷,下官认为这个建议不妥。”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毁掉他,这样做有何不妥?”

    “他既是勋贵,又是文官,这样做毁不掉他,只会给他添上一个风流才子的名头。而且他给行首赎身的事,经过了礼部和刑部,就算我们没有大肆宣扬,这件事情也会传出去。

    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平白无故给自己树敌呢。”

    “算了,不说他了,说回给嘉成招女婿的事情。除了王自强,汴京城里还有哪家的贵公子特别出色的?”

    “英国公家的世子很是不错,可惜已经成亲了。”

    “成亲了的就不要再提了。”

    “不过他家还有一个尚未出嫁的女儿,王爷你可以让她嫁到王府来,以此拉拢英国公为己所用。”

    “这事本王早就想过了,可惜英国公的女儿从小就定下婚约,而且还跟对方是青梅竹马。要是硬生生拆散他们,本王担心会适得其反,同时得罪他们两家。”

    “令国公家的世子还没有成亲。”

    “不行不行,他们家的家风太差,贪财好色,还打女人,本王可舍不得将女儿嫁过去。”

    “王爷,齐国公家的世子齐衡,长相出众、还喜好读书,为人文质彬彬,去年还考中了举人。他们家就他一个儿子,齐国公手中虽然没有兵权,但其妻子平宁郡主可是深得官家和皇后宠爱。

    您要是跟他们家结为亲家,平宁郡主肯定会在官家和皇后身边时不时为您说好话。”

    “行,那就将齐国公家的小公爷定为考察对象,现在就派人去调查他的情况,别又是一个表里不一之人。”

    “好的王爷。”

    ...

    顾廷烨看到王自强的所作所为,脑子一热就去齐国公府拜访,请求平宁郡主将朱曼娘收为义女。

    “你是疯了吧?!居然要我收一个卖唱的下贱女子做义女。要不是看在你父亲的面上,我都想大耳光抽你,赶紧给我走。”

    顾廷烨被平宁郡主赶了出去,连礼物也被扔出门外。

    “他只是一个孩子,你用不着这么生气。”

    “这么过分的要求,亏他想得出来。”

    “年少慕艾嘛,为了女人,冲动之下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这也太不像样了,也不知道顾侯是怎么教儿子的。”

    “勋贵之家有这样的儿子正常得很。”

    “我们家的衡儿就不这样。”

    “这都是娘子你教导的好,像衡儿这般听话懂事的勋贵子弟,整个汴京城都没几个。”

    ...

    齐衡追上顾廷烨:“二叔,听说你这次回来的目的,是要参加接下来的会试。盛家的学堂有一名当世大儒,教学方面厉害无比。一共教了四个学生,全部考中举人。”

    “盛家学堂?就是王自强王大哥的小姑父家?”

    齐衡闻言有些尴尬:“没错。”

    “我跟盛大人认识,我这就过去拜访盛家。”

    顾廷烨拿着礼物转头去了盛家拜见盛紘。

    听到是宁远侯府的嫡子,盛紘不想得罪人,便答应了让他过来学堂读书。

    “那你过了元宵佳节后便过来府里读书。”

    “多谢盛大人。”

    “不必客气,自强是我侄子,你跟自强又是师兄弟,算起来也不是外人。”

    ...

    元宵节过后,朝廷各部门恢复正常运转,王自强正式调到太仆寺工作,接着就将盛长柏调了过来,一起过来的还有其他各处调过来的官员。

    王自强按照之前定下的计划去安排重振太仆寺,先是构建起草台班子,接着按照官员的官职分配工作,细分各自负责的事项。

    半个月后,太仆寺就已经开始初步运转起来。

    跟王自强交好的子爵和男爵们,得到消息之后便过来找他。

    “王大人,我们可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同僚,您可得关照一下我们呀。”

    “太仆寺里的战马都是官家的,是朝廷的。你们如果想要组建骑兵,就早些向兵部上书。只要上面批准,我一定让人挑选最上等的战马分给你们所在的兵营。”

    “多谢王大人关照。”

    “大家都是为官家、为朝廷效力,不必如此客气。”